冬日的午后,太陽懶洋洋的照著大地,對于久雨之后的我們,那似乎是格外的恩賜。大人們忙著曬被子,洗被褥,洗棉衣,洗棉鞋。門口大衣架上是花花綠綠的被罩,床單,樓上掛了一排排大人小孩的衣服褲子。
孩子們在家早憋不住了,放寒假好幾天了,卻一直下雨,沒地方可以玩。今天可好,都到門口來了。女兒和兩個侄子年齡差不多,他們三個人玩在一起。一開始打了一會兒羽毛球,覺得沒什么意思。
女兒一聲招呼“我們騎車玩吧!”隨即跑進屋拿出她那輛破舊的車。我坐在門口曬著太陽,暖暖和和的。看著女兒搬出她所謂的車。
這輛車前面有兩個扶手,腳下是兩個踏板,并且兩個踏板是可以來回活動的。兩個腳放在上面,來回晃動車就往前走。可憐的車,已經掉了一個輪子,那會兒我以為這車就報廢了。但是誰也擋不住女兒要開這個車的熱情啊,她用一根綁帶把這個沒有輪子的一邊綁在有輪子的這一邊。然后單腳站在上面,照樣可以滑動去開她的車。
我看著他們來回穿梭的小身影,回想起女兒出生以來所玩過,所買過的車。
女兒在西安出生,冬天大雪紛飛時,滿月,過年,氣溫回升,樹枝吐新芽時我帶她飛回了江西。
家里人非常開心,女兒長的胖乎乎的很可愛,她外婆給她買了第一輛車,是那種嬰兒可以躺在里面的四個輪子的車,上面有可以伸縮的遮蓋的,有個小蚊帳,下面有個小層可以放些尿布濕,奶瓶等隨身物品。
那會推她串個門,逛個超市都行。但其實使用率不高,帶孩子本已很累,母乳喂養感覺時間沒太多規律。很快就躺不下了,然后她擁有了第二輛小車,僅可以坐的那種藤條編的,前面有個擋的平面,吃飯時可以給她盛一些輔食讓她自己去抓。
有時手頭有事也會把她放小車里,在前面堆些玩具,但總是扔地下,撿起來,她又扔地上,樂此不疲。這種車穩定性不好,曾經一不留神她試圖站起來爬到外面,結果車翻了,人也摔了。也告訴我,孩子又長大了一些,她不愿困在這個小車里。
1歲之前很容易就學會了走路,回想起來沒有特別難學,似乎一下子就會了。所以我沒買過學步車。
在家時買過一個扭扭車。前面有個方向盤,底座就是個大滑板,孩子扭動它,車會緩慢地移動。她外婆家門口有一個大斜坡,這可真是一個天然的免動力的運動場所。還別說,這車承載力挺強,一個大人帶一個小孩坐在上面,從坡上直接沖下來感覺也很好玩兒。只是孩子獨自一人玩兒的時候還是很擔心安全問題。
2歲半去北京上幼兒園后,住到了老公單位宿舍,當時院子里別的小朋友有騎三個輪的小自行車的,女兒很羨慕。于是當時老公同事給她買了一輛,她高興的在院子里撒歡地轉圈,小腿快速地轉動,小車向前直沖。
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就急切地騎她的小自行車,得意地按按小鈴鐺。那時有個小男孩騎一輛遙控電動小摩托,車子行駛時還有歌曲播放,并閃著五顏六色的光,很是耀眼。
女兒又盯上了,小男孩比她小,她倒也不爭,只是一直在旁邊看,直到小男孩下車了以后,她還是會站在旁邊不走,用企盼的眼神盯著大人。當時大家都是同事,孩子家長會很樂意地給她騎一會兒。
但我們沒有動過心思也給她買一輛,因為好玩的東西很多,不可能她喜歡哪一樣我們就買吧。甚至她想去玩時,我也不曾開口對別人說,給我女兒玩一會兒吧。我知道她膽小,害羞,但我希望她能把每一次機會當成一次鍛煉。
再大一點,她爸爸給她買了一個粉紅色的滑板車,兩手扶住,一只腳踏上,另一只腳使勁蹬就前進了。輪子一輪動就有各種顏色,很是漂亮。后來回家,滑板車在寄回來過程中摔壞了,女兒還不高興了一陣子。
回江西上小學后,和侄子每天同出同進同玩。她舅舅給兩個孩子一人買了一輛雙腳的滑板車,就是前面提到的少了一個輪子的車。女孩子粉色,男孩子藍色,兩個人每天傍晚呼嘯而過,玩的可起勁了。
之后流行娃娃跳,舅舅又給兩人一人買一個,記得剛學會不久,女兒說,媽媽我跳了一千多下。她外婆一聽見了趕忙說,跳這么多,腸子不會跳斷了吧。后來兩個娃娃跳愣是跳壞了,她舅舅毫不猶豫又買兩個。
現在也沒買什么玩具了,孩子也大些了,她偶爾有興趣就會搬出來玩一下子。也增加一些活動,打羽毛球,下圍棋,打撲克牌等等。
《熊出沒之奪寶熊兵》里,最后最珍貴的寶藏是父親留下來的孩子小時候的玩具。到最后一刻,兒子才理解父親的心。在我們這些當父母的心里,兒時的玩具承載了孩子的童年,見證了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