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理財,理的不僅是財,更是生活。
有錢的,從容的,自由的,生活。
理財的第一桶金,自然是攢出來的。
攢錢第一步,得清楚自己的收入和開支,然后才能做到,收入-儲蓄=支出。
清楚支出,知道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該花的錢可勁花,不該花的拼命攢,就能算出究竟剩多少錢可以用來儲蓄。
如果不能留50%以上來儲蓄,少年,真心需要反省一下人生了,要么是花得太多,要么是賺的太少!
先,看看什么是該花的?
正餐飲食
水果零食
交通支出
服飾裝扮
日常用品
話費網費
教育培訓
化妝美容
旅游娛樂
人際往來
孝敬長輩
醫藥保健
數碼產品
房貸車貸
花錢項目忒多了,多少錢都能造出去。
說句自我安慰的話,貪圖享受是與生俱來的,能打車誰要坐公交,能吃大餐誰要吃盒飯,能用品牌誰要用無名,快活的是當下,手里一直無錢,未來要怎么辦?如果想要金蛋,至少有一只會下金蛋的鵝,這只可愛的鵝就是存下來的銀子。
你得好好勸自己,如果辛苦自己一點,受一些小小的罪,先把鵝養肥,等它生蛋,蛋生到足夠多,才能拿少量的蛋去改善生活,洗腦的第一步。
用人話說,餓不死你,就少花點。
來,上張圖,看看2009年我省錢時的狀態。
注:這年情況比較特殊,住公司的,吃公司的,交通也是公司的,日常用品也都發,汗,所以能省。
再來,2015年,這張算是平均水平,收支基本很健康了,但還可以再控制一下,但我又沒有辦法對自己太狠,唉。
注:我作弊了,有兩項沒有放進支出
1.保險費用都計入投資賬戶,不計入支出。當時比較傻,買了一堆,大額買的都是返還型,淚目;
2.學習愛好的錢沒有放到支出賬戶,那是夢想賬戶,開心花掉其實算是賺到的吧,憑良心論這塊也算是大支出。
好了,既然手上有了點儲蓄,要不要趕緊投資?
不,不急。
1萬本金翻10倍,也才10萬,哪里有什么賺10倍的項目,巴菲特也才年化20%出頭。
所以,不急投資,先積累本金,個人覺得,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10萬。
假設工資的一半夠你開銷。
這一半可以買貨幣基金產品,理財通,余額寶,網商銀行,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保本最重要。
另一半作好分配計劃。多少錢生存,多少錢學習,多少錢應急。
學習理財投資,再花錢投資,再把錢虧掉,這個過程是一定要有的,虧掉的錢才能記在心上,長好記性。
告別月光的簡單方式,開源節流。
開源和節流同等重要,一邊開源,一邊節流。
千萬不要說,等我賺得多了,我就能攢下錢了,能賺和有錢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沒有好的理財習慣,你的錢包就會像漏斗一樣,進來多少,出去多少。
咳,上反例圖,要時刻警醒,警醒,警醒...默100遍。
總結:先弄清自己能賺多少,清楚自己要花多少,控制消費欲望,盡量多攢,攢夠第一桶金,大部分保值理財,小部分嘗試高風險理財,為以后的大額投資作小小的試錯,等到手里的閑錢到了賠掉不影響你生活時,就可以考慮好好理財投資了。這時,想必才算是真正告別了月光吧。月光之后,離著財富自由,還有好長的路,踏實地,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