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意外的有了半日的空閑,一個人在家中,重看了一遍《海上鋼琴師》。這是一部讓我百看不厭的影片,但是每每看完,都會讓我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自拔。這是1900傳奇的一生,卻也是孤獨者最真實的寫照。
1900生來就是孤獨的,剛出生,就被遺棄在船上,被好心的煤炭工丹尼收養,丹尼因為害怕失去他從未讓他離船一步。過人的音樂天賦讓他終生與鋼琴為伴,直至死亡前一秒,他的手依然在空中,彈奏著心里的樂章。因此,可以說,1900的孤獨,是從出生伊始,就深深植根于他的身體,他的內心。被父母遺棄,注定在大船上成長、生活,決定了他人身的孤獨,他獨特的、過人的音樂天賦和鋼琴才華,決定了他內心的孤獨。這種孤獨,就如同1900的空氣,無處不在,在而不可察覺,失而無法存活。
在孤獨中生活的1900是真誠、干凈、純粹、美好的。從未下船,讓他從未對世俗的金錢、美色、功名、利祿有任何的欲望,所以,當MAX用陸地上紙醉金迷的生活來誘惑他時,他卻反問道“why”,當有人專門為了他的音樂而來刻錄發行時,他卻抱著屬于他的碟片倉皇而逃,因為他“不想讓他的音樂離他而去”,他的生活只遵從一個原則,那就本心。他是快樂的,所以在大海的洶涌波濤中,他能夠松開保險,一邊彈著鋼琴,一邊跟隨大海的節奏起舞,享受那常人無法理解的快樂;他是調皮的,所以每每在合奏的中途,他都會隨心來一曲即興演奏,勾起舞廳里人們內心的興奮;他是敏銳的,他能夠輕易的捕捉到他眼前的人們豐富的內心,并用音樂準確的表達;他是體貼的,他能深深地理解一個父親無奈的傾訴;他也是熱情的,他看到那個美麗的女孩,內心滋生的美好,讓他傾彈出絕美的樂章。孤獨使1900保持了內心的美好,讓他的天賦未曾受到一絲世俗的沾染,而這天賦,也讓1900始終立于孤獨之中。音樂對于常人,是興趣,是陶冶,是依附于身體和精神之外的東西,而于1900來說,音樂就是人體的一部分,我們的表達依賴語言,他的表達,完全訴諸于音樂,他對世人的解讀,對世界的領悟,都是通過他的鋼琴和音樂。叔本華說過:一個人所能得到的屬于他的快樂,從一開始就已經由這個人的個性規定了。一個人精神能力的范圍尤其決定性地限字了他領略高級快樂的能力。那么1900所領略的快樂,也許終將無法被其他人所理解。
在孤獨中生活的1900也是懦弱的,或者,用我們的話來說,是懦弱的。他終其一生,也未能走下船,即使遇到了那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那個讓他終于有了下船意念的女孩,他也終究是揮揮手,甩掉了帽子,重返甲板。他抗拒了,他抗拒那個對他來說看不到盡頭的世界,他逃避了那個他無法掌控,無法彈奏的鍵盤,也逃避了任何對他本心可能有所改變的未知。這便是他對自己生命的選擇,孤獨中生,孤獨中死,讓自己的生命無所謂長短,無所謂絢爛,無所謂意義,甚至無所謂是否存在,是否留下痕跡。
每個人都帶著不同于他人的內心誕生于這世上,天然的生長于自己的環境之中,這種孤獨與隔絕了1900的大船如此相似。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人,用自己的內心享受快樂,追求愛情,選擇生活。最后,每個人也將最終陷于自己孤獨的宿命,無論曾經是否擁有輝煌的一生、相攜的伴侶,最終都將品咂著自己一生的回味,孤獨的死去。
1900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可是,這個不存于世的故事,卻深刻地映照了一種極度孤獨的存在,讓活在現實的人去尋找某個存在于自身的影子,或美好,或感傷,或悲慟。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