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是我近兩年來的標簽,原因是從事新工作感覺壓力加大,認為領導比較強勢,處事方法單一,不能與其正確溝通,自己對自己又過分自卑,越焦慮越彷徨,等待安排任務,等待別人幫助,等待機會降臨。內向導致人變得多疑多慮,沒有耐心恒心信心,對聚會開會參會十分抵觸。經過長時間的壓力,我的身體最終也出現了一些狀況。好在今年初我及時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積極吃藥調理,積極鍛煉身體,積極轉換思維,積極投入到工作生活娛樂中,現在感覺心態放松了,精力恢復了,樂于與人彼此分享成果。回首以往的經歷,感覺當時自己就是被自己陷入到沼澤中無法脫身一樣。今天晨讀恰好提到了這個課題,讓我又了解到對內向實現逆襲的4個法則,感覺收獲很大。
1.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事先就要有所準備。如想要在會議上匯報清楚自己所做的任務,事先就要對任務進行多方面的溝通對接解答,明確下步打算,提出困難并有解決方案,事先與人溝通掌握的越多,在匯報的時候越有底氣,自然匯報的效果也會十分理想。做好心理承受批評的準備,人無完人,難免不會出現遺漏疏忽的時候,在不知情或不懂的情況下讓領導批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心態要擺正,心里不用過多考慮領導對我的看法怎樣怎樣,應多從改進提高,下次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情況的角度多想多做,經過幾次會議磨合,就會練成有主見有信心,領導批評我提高的狀態,這樣對事業對個人發展都有益處。因此,準備是掌握主動、明確目標、全面考慮的前提。
2.展示##
有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在向人自我展示自我推介時,我們要有信心,在認真聽取他人的講話后,我們也要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不成熟不充分,我們也不要有所顧慮,重要的決定命運的話一生能遇見幾次?平時不鍛煉不去說,到了關鍵時刻,想說的話就有可能說錯或說走樣了。在平時多學習掌握全面的知識,對于展示自己建立自信作用多多,只有真誠的表達,才能獲得對方的好感,才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優勢。
3.推動##
內向性格的人,總是喜歡待在舒適區,害怕冒險,避免受傷害。事實上,真正受傷害的幾率能有多少呢?相反,恰恰是那些勇于冒險,勇于實踐,勇于開拓的人,往往能夠掌握主動權,受傷害的幾率反而比待在舒適區的要小得多。這就好比拳擊比賽,主動進攻型的選手,往往受打擊的少,能夠占據主動,充分發揮戰術技巧,能夠更容易找到對方的弱點,進行擊打最終獲取勝利。而被動防守型選手,看似體力消耗較小,等待時機再出拳,但是往往遭受打擊和失誤也越大,就算取得勝利,也往往受傷害較大。
4.練習##
避免陷入內向孤僻的陷阱,就要時刻積極的去思考問題,有效的去行動,主動地去獲取新鮮事物,不斷打磨訓練自己的表達、思考、反應、共情能力。對于目前的我來說,每周閱讀一本新書,每周參與或組織與朋友的飯局、每天散步都找一些沒有走過的道路、每天寫一篇自己原創的晨讀、每天不斷地為自己注入有趣積極陽光的思想,逐漸的深入內心形成習慣,遠離陰暗、虛假、憤怒、自私的不良信息或情緒。調整好飲食、起居、身體,情志,讓每天過的充實滿意舒心。
成功往往都是自己獨處時完成的,不能說外向就比內向好,內向就比外向強,把握內向與外向的度很重要。這個度好比我們的體溫,人正常體溫區間是36-37度之間,高出這個范圍就發熱,低于這個區間就失溫,都會使人體受到傷害。讓我們把握好度,身心平衡的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
參考書目:《內向者溝通圣經》 [美] 珍妮弗·康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