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和外向者,其實從性格上說是互補的,各有長板,各有短板,如果能取長補短,發揮性格優勢,又能在短板上因時因事制宜地加以刻意訓練,成功逆襲,想想都挺美好的。
我屬于半個內向者,在和同齡人溝通時,比較外向愿意溝通;在陌生場合,聊天和工作,也比較容易適應,或匯報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知識也比較自然,但是一旦進入有領導或者同事、同學圈進行正式介紹或匯報時,就會莫名的緊張甚至發抖,其實深入分析,其實是從小參與這樣演講和匯報的機會太少,也就是刻意訓練不夠,所以在面對比較熟悉的人群時,內心就會給自己增加很多顧慮和擔心,害怕講不好,害怕事前的預演臺詞不記得,害怕自己準備的內容不討喜……事實完全符合墨菲定律,基本上擔心的事情十有八九都發生了。
反觀我的閨蜜,一個超級外向超級陽光的女生,從來不害怕任何場合,任何表現的機會都會積極參與,感覺對于她害怕是何物。閨蜜的媽媽給我講過一個故事,閨蜜從小五音不全,小學音樂考試時,老師分組幾個人一起合唱,唱完整首歌即通關,閨蜜合唱的時候完全走調,最后和她一組的除了她其他人全掛了,因為其他人被她帶著唱偏了或者唱不下去,或者覺得害羞,最后都停下了就只有她堅持到底。其實閨蜜天生并非如此,只是從小參加過很多演講和主持,后來參加學校辯論賽,外向和演講能力強其實都是無數次的刻意訓練和練習而成。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也是,且不論他的婚姻如何,他從一個內向的啞巴英語學習者開始,站在校園站在街頭,被人理解像個傻子瘋子卻仍然堅持瘋狂去讀去說,最后,他成功了。很多國內英語學習者停留在啞巴英語階段,也是因為不敢開口而放棄了很多練習和訓練的機會。
內向,或封閉自我,或不敢或不擅于表達,很容易被當做隱形人,當然很多好機會也會擦肩而過。
如何從性格方面著手,把內向變成優勢,可以從4個步驟入手:
001 準備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演講能力一般,那就在演講前多次演練,讓刻意變成自然;如果銷售產品時,害怕因為內向無從應對,那就把客戶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一一列出,針對每個問題給出最合理的回復,提前操練;如果面試時害怕緊張而不知所措,那就對著鏡子一遍遍演習,自己模擬考官和面試者,提前熟悉面試環節,書面列出可能提問及最佳回答,總之打有備之戰。
002 展示
不擅長展示自己,就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不刻意隱瞞,不故意避諱,做最真實的自己反而會贏得更多的欣賞。
003 推動
“去做你最害怕的事”,鼓勵我們走出舒適圈。不善演講的人,多給自己機會去表達和展示,不擅寫作的人,就多寫多練。明星圈里有林青霞,品紅樓,寫文,到最后出書,主動推動的好處顯而易見。
004 練習
不斷練習,量變引起質變。我的瑜伽教練原本只是因為從小身體不好,抱著鍛煉身體的目的練習瑜伽,練習一段時間后,她對瑜伽表現出近乎癡迷的喜愛,從最初的業余練習者,到報專業教練班,每天泡在瑜伽館練習瑜伽,一練就是幾個小時。
當然,最后瑜伽變成了她的職業,喜歡并一直堅持,后來在教我們學習的同時,繼續學習孕婦瑜伽和產后修復瑜伽。其實,很多沒有基礎的人,通過專業的練習,持續的堅持,也是可以做到的。
內向者也好,外向者也罷,找準自己的性格短板,按照上述4個步驟準備、展示、推動和練習,堅持堅持再堅持,逆襲并不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