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嘻嘻養成記|帶娃苦,最苦不過鬧覺

鬧覺!

隨著追奶、抱睡出現的,是可怕的鬧覺。大約兩個月左右時出現的。

鬧覺有多可怕?想象在你家吃晚飯時間,樓上一直在裝修,“嗡嗡”的噪音不絕于耳,晚飯結束了,裝修還是沒有結束,而且什么時候結束還沒有定時,可能你們需要繼續忍受兩三個小時。每天都會響起這樣的聲音。有時從傍晚四點到晚上八點,有時從六點到九點。你會像等待樓上那只鞋一樣,等著樓上的裝修聲,甚至想避開那段時間不回家,或者找到樓上理論。

如果這裝修聲換成你家小孩的哭聲呢?沒法理論,沒法躲避。

給她奶,吃兩口就煩躁地甩頭,抱著就打挺,放沙發上哭得更兇悍,我們急得出汗又流淚,直想給她跪下,求她別哭了。

這個時候,寶寶往往會集中進食。在哭鬧的幾個小時里,她頻繁吃奶,吃一會,就哭,過一會又吃。大家以為是我的母乳流速慢,就改為奶瓶喂配方奶,她不肯喝配方奶,大哭著望著我的胸,又給她母乳,她喝兩口繼續大哭。

這時候,也很容易讓家人判斷為母乳不足。

我發現,不管什么情況,寶寶夜起頻繁了,寶寶吃奶時煩躁不安了,等等,都會讓家人懷疑:“是不是母乳不夠啊?”

我衷心勸家人,多了解育兒知識,別什么都往母乳上扯。媽媽喂奶很辛苦,還碰到丁點事就被懷疑母乳不足,心情有時會煩躁的。

人心力交瘁,家里氣氛劍拔弩張。

朋友對我說:別讓小孩白天睡太多,她可能是白天睡多了,晚上不睡。還真不是的。根據《嬰幼兒睡眠圣經》,寶寶白天小睡不夠,晚上也睡不好。白天的小睡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經歷過了生產的陣痛、生產后的疼痛、追奶的痛苦、抱睡的折磨,還要被鬧覺!怪不得生產醫院的前臺護士聽說我生完了,笑著說:“過段時間你就想塞回去了哈哈!”


大家都苦

尋找辦法

據說非洲某部落婦女白天都背著寶寶工作,一小時吃好幾次奶,寶寶到了傍晚也沒有鬧覺。據說這是因為寶寶和媽媽親密了一天,安全感足足的,到了傍晚就不鬧覺。

后來,我看到了寶寶鬧覺的生理原因:

人產生困倦想睡覺的感覺依靠體內褪黑素的分泌。正是褪黑素的分泌調節人每天入睡的時間。新生兒不分泌褪黑素。寶寶很累時,卻沒有褪黑素來幫助產生想睡覺的感覺。這就是寶寶鬧覺的生理原因。

文章還提了建議,讓父母帶寶寶經常在早晨和傍晚出門,幫助體內建立晝夜的節律。

照這么說,非洲某部落的婦女有可能是白天帶寶寶出門多,寶寶體內建立了晝夜節律,能分泌褪黑素來產生倦意。

我家寶寶也不會是腸絞痛。腸絞痛是因為腸內氣多所致脹氣,順時針按摩腹部可緩解哭鬧。飛機抱也是對付腸絞痛的一味良方。

也不會是由于以下原因:換了環境寶寶不適應,家里有了新人寶寶不適應,穿得太多,蓋得太厚,寶寶有疾病,打完預防針后不適應,睡前太興奮,家里太亮……(你需要排除一下這些因素)。

我們的辦法

我們當時的辦法是:
抱抱,唱歌,拍拍,撫摸后背,來回走路,輕輕搖擺。有時,她哭夠了,在我們抱著來回走的路上,就睡著了。
洗澡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有時候我們給她洗澡、唱歌,完事后她鬧的動靜也小些。
這時候也不能用同情的眼神看她,否則她能感覺到,會加重入睡的難度。
據說早晚帶她曬曬太陽,能幫助建立晝夜節律,有助于她傍晚入睡。如上所述。但我們由于客觀限制沒采取這個策略。

如釋重負

這種日子結束于寶寶快3個月時。她在4個月大時,鬧覺了幾天。然后一直到1歲多,再沒鬧過。

3個月,似乎真是個坎。我家寶寶的抱睡、鬧覺,都是這時候消失的。一旦沒有了抱睡和鬧覺,就仿佛卸下千斤重擔!

而3個月后,寶寶的靈敏性、記憶能力越來越高,認知能力還有限,因此會有很多可愛的地方等著爸爸媽媽們來欣賞。寶寶也將呈現小嬰兒特有的圓嘟嘟可愛模樣,變得更加機敏和強壯!

下面提供一篇老舍先生寫的寶寶鬧覺的片段,供大家欣賞。名人也有被娃娃鬧覺的苦哇:

趕到小濟午后不睡,按著也不睡,那才難辦。到這么四點來鐘吧,她的困鬧開始了,到五點鐘我已沒有人味。什么也不對,連公園的猴都變成了臭的,而且猴之所以臭,也應當由我負責。
小胖子也有這種困而不睡的時候,大概多數是與小濟同時發難。兩位小醉鬼一齊找毛病,我就是諸葛亮恐怕也得唱空城計,一點辦法沒有!
在這種干等束手被擒的時候,偏偏會來一兩封快信--催稿子!我也只好鬧脾氣了。
不大一會兒,把太太也鬧急了,一家大小四口,都成了醉鬼,其熱鬧至為驚人。
大人聲言離婚,小孩怎說怎不是,于離婚的爭辨中瞎打混。一直到七點后,二位小天使已困得動不得,離婚的宣言才無形的撤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