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孩子也有“望父成龍”、“望母成鳳”的訴求
各位家長朋友,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送到各種培訓班,多多少少都帶著一點“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的小心思吧?
您是否和我一樣,曾經或者是正在因為自己的孩子不夠那么出類拔萃而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有時候會惱羞成怒呢?不管是合理的期許還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在要求孩子“成龍成鳳”的時候,您是否也進行過自我反思呢?
您是否想過,我們的孩子也會有“望父成龍”和“望母成鳳”的小心思呢?
被兒子嫌棄“胸無大志”
事情發生在國慶節開學后的第一天晚上。由于馬上會迎來七年級的第一次月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節奏有點快,當然就會覺得累。回到家后,我和昊媽提醒孩子完成今天的學習計劃,由于比較累的關系,孩子發了一些牢騷,對學習表現得不怎么積極。我和昊媽會心一笑,異口同聲地用孩子書桌前掛著的一句話激勵他:“盡管我們知道你很累,但是休息之后還是要要學習的,你要為自己以前吹過的牛努力奮斗,這不是你說的嗎?”“你難道不想實現自己的偉大夢想了嗎?”
每次一提孩子自己定下的目標,他就會在休息之后認真學習起來。可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今天孩子卻反問我們:“你們大人整天讓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可是你們又有什么遠大理想呢?”
毫無準備的我們一個說是好好工作,照顧好這個家;另一個說現在努力掙錢,將來退休了就開個小吃店。“這算什么大夢想啊?”兒子反駁道。為了緩解這樣尷尬的局面,我和昊媽又異口同聲地說:“其實,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幫助我們的兒子你實現自己的夢想。”
“吁……”兒子用聽德云社相聲時常用的一個聲音回復了我們,轉而就為了自己吹過的牛努力學習去了。
兒子的“吁……”聲引發的思考
兒子的一聲“吁”,對孩子自己來說可能只是一種日常的調侃和玩笑,他是想告訴我們:雖然他偶爾會發發牢騷,但是他不會忘記自己的目標。
但是對于我和昊媽,或者說對于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來說,卻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們在要求孩子自律,自主學習的時候,我們自己是否做到自律了呢?我們在要求孩子專注于一件事情時,對于自己要做的事又能專注多久呢?
其實想想,雖然我們夫妻兩個沒有什么特別大的理想,也沒有很遠大的抱負,但是最起碼在有些事情上,我們也在努力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比如,當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會立即停下正在聊的天或者正在看的電視,昊媽會準備要講的課程,而我也會坐在屬于自己的地方看書。
我們雖然幫不上孩子什么大忙,但是我們一直在用行動告訴孩子:爸媽要求你做到的,我們也盡量會做到。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為了孩子“望父成龍,望母成鳳”的小心思,我們做家長的不是真的就要成為多么牛的人物,我們只需要每天都認認真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遇到任何問題都給孩子做一個正能量的榜樣就足夠了。我堅信:您努力的樣子一定是對孩子最好的激勵和引導。
我們家長應該跟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孩子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問題。特別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我們要想法設法跟孩子建立“兄弟般的友誼”,要用“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的心態去理解孩子,幫助孩子,陪伴孩子度過他成長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