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是每一位為人父母的最美好的心愿與期許,但若方法不當,反而適得其反。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做一位真正懂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親/母親~
印安說
“望子成龍”的結果,是使太多的“子”不僅成不了龍,甚至連人都不會做了;“望子成人”的結果,是使許多的“子”都成了人,并且其中不少的人還成了龍。
印竹說
當一位母親“望子成龍”,希望擁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子女時,有沒有想過孩子們也會“望母成鳳”,同樣希望擁有一位讓自己風光的母親。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個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子學習不是很好,這令他的父母非常著急,特別是母親,除了批評教育外,每天更是沒完沒了的嘮叨。那個母親經常掛在口頭上的話是這樣的:“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學習呢?你看看鄰居誰誰誰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再看看你的好朋友小飛,從小到大都那么優秀。再說說我們單位同事家的孩子吧,年年拿獎回家,一到放假,我同事就在朋友圈里曬獎狀;在單位里,天天說孩子哪哪好,多么多么愛學習,多么多么聽話。再看看你,學習那么不讓人省心,從來沒拿過獎狀。在別人面前提起你的成績,我都抬不起頭來。你就不能爭一點氣,努力一把,也像人家似的,讓你媽媽在別人面前驕傲一次嗎?”母親如此這般說得苦口婆心,為人母者恨鐵不成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你們猜猜兒子聽了這番話是怎么說的?
那個青春期的孩子被母親數落煩了,大聲的質問母親:“你為什么只說我,怎么不看看你自己?我同學里有人的媽媽是大學老師,有人的媽媽是工程師,也有人的媽媽是總經理。他們都好優秀,可是你呢?干了這么多年,還只是個普通員工,你為什么不努力工作去拼命一下?我覺得你們院院長的那個職位就很不錯,你有本事努力做個院長給我看看!”孩子的一番帶刺的反擊,顯然把母親刺痛了。母親只有默默哭泣卻無言以對。
當然,孩子對父母說話的態度如此不敬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在很多家庭中,家長與孩子間互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當今社會,無論我們如何強調“孝”,我們也不可能回到古代,古代孝子的感人事跡也沒有幾條適用于現代人了。更何況“孝”的真正內涵不是有怎樣的孝言、孝行,而是關乎心靈——關乎心靈的感應,關乎彼此間無需語言的默契。孝是雙向互動的父慈子孝,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共振,這才是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所產生的孝言、孝行才有意義,才可真正稱之為孝。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是每一位為人父母的最美好的心愿與期許,但這份心愿與期許同樣適用于孩子對父母。而捫心自問,我們做父母的又都能達到孩子所期許的那個樣子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我認為一位真正懂得望子成龍的母親,對孩子只需做好三件事:一是在孩子未成人前給予適當的物質滿足。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始終致力于引導孩子開啟其本質具足的慈悲與智慧,并在這個方面為孩子做好榜樣。也就是說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素質,讓自己成為有慈悲和有智慧的人。三是孩子長大了盡可能成全孩子擇其所愛,然后只在遠遠的守望即好。
為人父母者,如果能淡定的面對孩子所有如我們所愿或不如我們所愿的一切,對孩子的世界不過多介入,更不橫加干涉,而將關注的重點放在讓自己成為那九天飛舞、如去如來之鳳,那么無論你的孩子是見龍在田,還是飛龍在天,你們都必可龍鳳呈祥。
萃辰天心書院,愿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