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小姐說,我買的獼猴桃覺得不錯,寄一箱給你嘗嘗。末了不忘告訴我,8分熟的時候是最好吃的。
我收到快遞告知栗子小姐,她說跟姐姐和弟弟的一起發貨但是你的最晚到,應該有可以吃的了。我撿了最軟的來吃,去皮的時候依然有點生生的。栗子小姐說你那個估計是7分熟,邊緣還是有點澀澀的,口感應該欠佳,等明日再嘗吧,不過如果熟透了口感也是不好的。
好像所有的食物都有口感最好的時候。泡茶的最佳水溫是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葉中所含的營養物質保留得最好。湯類在60℃-65℃時,湯內的“實料”和水分才能交融,調料才能充分發揮其中的味道,口感最好。吃西瓜以8℃-10℃為宜,可體驗到沙甜的口感;冰淇淋則在6℃時入口最爽;汽水在3℃-5℃時喝起來舒心怡神。
就像人一樣,食物也有它自己的脾氣和秉性。
食物的存放時間一旦超過了它的最佳使用時間,它的色澤、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過期。
《重慶森林》里有一句特別經典的臺詞: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個東西上都有一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醬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那么,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呢?
有人說記憶。《辭海》對“記憶”的定義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只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看,記憶也是有新鮮期的。
有沒有什么記憶是你迄今為止記憶猶新的呢,而你的記憶猶新是不是同一年前、兩年前對這件事的記憶一樣新鮮呢。
我是個幼年某時段記憶空白的人,關于那一段時間我什么都記不得,有零星的片段都是來自于親人的描述,由親人的描述和自我感知再生成的那一段記憶是我的主觀填補內容,也許它已經完全超出了事件本身的內容。
所以,記憶是有保質期的。
有人說是親情。作為人類關系里親緣紐帶的關系,大概可以算得上所有關系里最堅固的一種了吧。好像全世界都可能會背叛你,但是你永遠避風港里的爸媽不會。從你的孕育到你出生,從你是個嬰兒到一天天長大,從你的少年到你的青年,他們的愛好像從未變過。
至少對于我而言,爸媽對我的愛同十年以前,二十年以前是一樣的。但是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是不是一樣。
所以,對于親情的保質期待考證。
既然有保質期,就一定有新鮮期,獼猴桃如此,關系亦然。
我不止一次聽人說起最愛陌生人。我們認識很多人,以后會認識更多的人。但是所有的認識都有一個起點,乍見之歡或者一見鐘情,你可能因為你們喜歡同一個作家而喜出望外,你可能因為你們聽同一個歌手的音樂而激動不已,你甚至可能因為曾在同一個地方做過同一件事而興奮,為對同一部電影產生共鳴而欣喜,你由衷的感嘆:這世界上竟然有這樣別致的存在,你的心里不由分說地開出一朵朵花兒來。
于是你們暢談,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理想,從喜聞樂見的公眾熱點談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可能不謀而合,也可能和而不同。越來越發現,原來我討厭的香菜你竟然很喜歡,原來我最愛的秋刀魚你卻從來不想嘗一下,我說了這樣一句弦外之音你竟然沒有懂,對這個問題你怎么會持相反的意見。
就像是只開一扇窗的時候,陽光剛剛好照得人內心柔和,卻貪心得打開了整扇門,于是更多陽光進來的時候,連同進來的還有很多陰影,竟然懷念起只開一扇窗時的柔和來,那樣單純的歡愉不可多得。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這世界的所有都有保質期,就像不能控制時間流淌一樣,我們也不能阻止食物的變質,關系的淡漠,也許不能總是停留在“口感”最好的時候,可是門已經打開了,總不能關上再開窗吧,哪怕關上再開窗心境也不同了吧。
所以,可不可以享受一下多余的陽光,順便欣賞一下陰影呢?
嚴肅地回到最初的問題:你是一個幾分熟的獼猴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