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并喜愛自媒體節目還是3年多前,原來的同事給我推薦了優酷羅輯思維這個節目,這也是我最感激他的地方,因為這幾年它讓我徹底改變了思維方式并提高了我的執行力,也讓我變成了羅振宇的半深度用戶(非粉絲),個人認為用戶更加理性,比如付費購買產品獲得預期體驗感,而粉絲則更像是盲目跟風,比如追星族。
以前的我隨波逐流、總被周圍世俗所左右、沒主見看問題角度單一、執行力差等等,自從關注了羅輯思維后,自己變得更加理性,追求獨到觀點,開始讀書并且用喜歡經濟學視角看問題。從羅的微店和得到app買了《必然》、《經濟學通識》、《一課經濟學》和《未來簡史》四本實體書和幾十本電子書。
最近有一篇文章很火爆,也是對知識付費和自我提升的一個總結,文名:《知識付費這兩年,我花5000元買的4個教訓》,內容很深刻我也完全認同,大致意思是:“學習網課,有所收獲,但是明白了這么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道理經歷都是別人的,自己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這些當然很對,可我想說的是:1.這些訂閱對個人成長一定起到促進作用,有些成線性規律,顯而易見,有些則是非線性暫時呈隱性,也許哪天就是爆發式的巨變。2.能夠開拓視野并承認自己不足、能夠脫離大眾刷屏吃瓜群眾每天堅持學習從而增加談資文化資本、能夠把部分道理轉變成部分執行力——你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了,當然如果能做到全部輸入都轉換成有效執行力輸出的話,那更是牛人級別了。
以上就是我結合這篇文章對《羅輯思維》、《鴻觀》等知識自媒體的理解,今年3月初,《羅》改版了,由原來的優酷周播1小時,改為得到App獨家日播音頻十分鐘,同時得到又新增了很多免費和付費專欄,我想這個轉型邏輯之一是:去羅胖中心化和篩選優質用戶。羅胖曾經的多期視頻節目如《改變世界的集裝箱》、《如何成為一個高手》、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明白了全球化的形成及其重要性,明白了如何脫離舒適區去刻意練習和反饋閉環的意義,另外改版的邏輯剖析他引用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鮑勃迪倫獲獎詞,“有一件事我必須說說,作為一個表演者,我為五萬人表演過,也為五十個人表演過,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給五十個人表演要更難。因為五萬人會有單一的人格,而五十個人不會。每一個人都會是一個個體,有獨立的身份和對世界不同的看法,他們會更清晰地感知事物,會檢閱你的真誠,以及你如何用自己的才華將其表達。”這段話讓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驚喜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的理解是“不被周圍世俗或糟粕所左右,用你的真誠和努力去珍惜生命中的少數人,并維持好這份關系”。以后的我每日吸取羅的語音精華,自己做了如下實踐:
1.刻意用喝咖啡的方式維持自己少數有價值的朋友圈,工作8年,飯局百場,閱人過千,真正能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有價值的朋友能有幾個?
2.電話長時間不響,請主動打出去。經過多次主動的聯系,終于和自己敬重的老師坐在一起喝咖啡,向她學習取經。
3.持續行動,拒絕做嘴上巨人,每個人都有惰性,這一點仍在改進之中。
4.停止過度刷屏,改為每日讀書,不再隨波逐流。拒絕精神鴉片的侵蝕很不容易的。
我的變化1和《羅輯思維》改版邏輯有著一定相似性,都是篩選優質用戶朋友,淘汰劣質吃瓜群眾,付過費的和沒付過的,酒肉朋友和咖啡書友,吐槽、風涼話的和勇于實踐并提建設性意見的等等這些都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這樣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作為《羅輯思維》的半深度用戶,我希望它能成為中國最好的知識服務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節省如今這個時代稀缺的時間和注意力,有更多更好的產品交付給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