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這幾年,我見過不少會多種語言的人,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羨慕,繼而有點不太相信,或好奇是怎么學的。對此我來說點自己的看法,我大學專業是英語,二外是法語,就我自己的體會來說,掌握英語有助于法語學習,而且學習了一種外語之后,會增強對其他語言的敏感性,尤其是對于以字母書寫的語言會有一種親近感。這也是為什么工作后我心血來潮學起了西語、德語的原因。
接下來我想以法語學習為例,說一說學一門外語沒想象中那么難。
我們當時用的教材是孫輝的《簡明法語教程》,見下圖:
每次上課先學習單詞,學單詞的發音、意思,當然最好自己提前預習,把每個單詞的音標查出來并標注,然后老師領著讀課文,逐句解釋,最后就是做課后練習題,自己聽課文配套的mp3。因為我們是在學二外,教材就用了這一種,雖說內容上可能欠缺豐富,但這也帶來了好處,我們可以聚焦起來學這一本就行,不用左顧右盼,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最后哪種教材也沒學好。記得當時我和我的下鋪學習熱情很高,每次上課開始,我們倆就上臺把前一天學的內容(前幾課都是二人對話)演一遍,真正做到了學一課,背一課。
后來法語系的外教課我們也敢蹭了,來一段自我介紹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如果不是以考試為目的,學一門外語首先要解決的是交際問題,比如問候、自我介紹、問路、購物、點餐、買票、乘坐交通工具、預定賓館……換言之,就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
昨天我瀏覽了一個美女的微博,她組建了一個學習小組教幾乎零基礎的人群學英語,方法是:她每天推送5個中文句子,學員們可以借助網絡搜索出其英文說法,總之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天她給出正確/地道說法,學員要做到根據中文,就能說出其英文,就這樣,每天記住5句話,而且都是接地氣的句子,一段時間之后,有的人出國也敢在餐館自己點菜了,也能自己預訂賓館了。這就是學以致用啊。
當然,如果我們學,也可以每天學6個或N個句子,反正量力而行。我最近在單位臨時教英語,用的新東方的900句,每次課學15個句子,我們已經學了5次了,掌握了75個句子,到年底的話,就能掌握400多句了,有了這種量化,是不是心理上有種成就感?這種積極的暗示更有助于后期的學習,要不然每天渾渾噩噩,感覺學了好像啥也沒學。
繼續說上面的這個博主,為了驗證這個方法的可行性,她自己用這個方法學德語,每天抽出15分鐘時間,搞定5個句子,句子出處?就是隨便選一個零基礎學德語的教程,把句子抄到本子上,本子隨身攜帶,利用碎片時間如等地鐵、排隊時學習,不斷循環反復一段時間之后,她看德國亞馬遜的網站感到上面的單詞似曾相識!我們真的要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
更大膽地是,每天學了之后,第二天就可以嘗試著寫出來,別管語法、陰陽性什么的,可能早期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蹦,寫出來再對照糾錯,慢慢地就會越來越熟練了,這就是輸入之后有輸出。
另外,很多人說沒有學習環境,我一個同事說她之前英語很渣,就是通過一次為期兩個月的集中營學習,英語突飛猛進。那時一種浸泡式學習,全英文環境,外教全程陪同,日常交流全部用英文,比如吃什么啊,有什么愛好啊……確實,這種全英文環境有助于英語學習,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不能實現,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創造英語環境,隨時培養對英語的敏感性,比如我們到星巴克、到銀行,可以看上面的雙語,說不定你還能挑出錯來呢。
所以,如果你也有學外語的想法,不妨照圖上這個流程做一做,有了想法就去嘗試,行動,堅持堅持再堅持,我想脫口而出講出一門外語指日可待。
注:本文針對解決日常基礎交流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