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氣正好。
明明是清明時節,雨神卻只來了個片刻,就又回到了被窩。
在每一片葉子的呼吸中,清明節帶來了重慶的春天。
走在路上,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在拍照。
她穿著背帶褲,有一絲俏皮。
一個拿著單反的男孩蹲在她面前,教她怎么擺pose。
小姑娘怯生生的,似乎有些害怕和遲疑,一動不動的。
這時,她媽媽對她喊道“寶貝兒過來,慢慢走過來”。
小姑娘歡欣雀躍地跑向媽媽,攝影師也如愿抓拍到了滿意的場景。
我沒敢舉起手機打擾,就往路的另一邊走過去了。
難得的假期,重郵多了很多賞花的游客。如我。
我坐在花壇上看著小菊花爭相開放,行色匆匆的學子往圖書館進去。
我們繞著學校大半圈,來到了年代久遠的老宿舍。
退休了的老教授們,在這里從青年時代住到頭發花白。
不時地,會看見有老大爺老太太走出來,杵著拐杖,穿著整齊,依然意氣風發。
相伴幾十年,年青時候的爭吵和苛責都隨時光逝去。
現在,他們牽著手,一步一步,堅實有力,歲月安穩。
路上的游客,有成群結伴的,有一人獨游的。
你會問我,萬一她是學生呢。不會的,她的眼睛里 ,有光。
如果她是這里的學生的話,那我就看走眼了。
我得贊她一句,”你真是個有趣的姑娘。”
櫻花,還是樹壯實些好看。
這一片老櫻花林就坐落在年代久遠的老教授宿舍旁。
老太太久久地停留在那兒,是在賞花還是在憶人。
粉櫻襯著銀發,綠葉交錯紅花。
我猜想她是個老教授吧,從前匆匆的往返于教學樓和宿舍。
那天也是陽光正好,她穿著簡潔的素色棉布裙,抱著書本從宿舍出來,行色匆匆,趕著去教室給學生們授課。
少女都是愛花的,滿園的春色吸引住她。她看著路邊的櫻花樹,有一瞬間的錯亂和不真實。
畫面搖晃了一下,粉色的花瓣淡去,綠色映上來,又從中間綻放出點點粉紅。
她恍惚回過神來,已經在櫻花樹下站了好幾分鐘。銀發和粉櫻好搭,她沒有棉布裙,沒有書本,她還有櫻花啊。
我站在后面遠遠望著她,青蔥歲月里,她的故事,櫻花樹們還記得嗎。
歷史悠久的學校,總是吸引人的。
一磚一瓦都有故事。
連小路上的地板,都讓我忍不住跟她合影。
這個坐落的南山的老學校,來了好多次。
卻始終覺得春天的她最有韻味。
上山容易下山難。
公交站前面排了長長的隊伍,而且據說下山的路上還被車堵死了。
他是個遇到好天氣,愿意走路下山的男孩。我呢,恰好也是。
學校前面不遠,就是黃葛古道,連通山上和山下的老路。
走了很多次,每次路上都有很多人,有爬山健身的老人,有帶著孩子游玩的夫妻,有嬉戲打鬧的學生,有路邊擺攤叫賣的商販。
“涼蝦,涼面,酸辣粉” ,這樣的叫賣聲回蕩在山間,使得古道更有人味兒了。
唯一不好的是,偶爾會看見一些垃圾躺在路上,讓人惱怒那扔垃圾的罪犯。
一路走下山,路邊有在躺椅上休息的老大爺,也有曬太陽的小白狗。
這陽光,給予每個生靈同樣的溫暖。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 ? ? ? ? ? ? ? ? ? ? ? ? ──三毛《來生愿做一棵樹》
15歲時讀到三毛的這首詩,就牢牢地刻在了心里。
看著古道旁邊的大樹,這些字句又蹦了出來。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快到山下的時候,路平坦起來,也漸漸有了民居。
我把外套頂在頭上,想起了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奶奶。
她的一生,都在為了田里的作物擔憂,為了還未獨立的我們擔憂。
從養育子女到養育孫子孫女。
甚至是家里的雞鴨貓狗,都牽扯著她每一條神經。
淳樸的她,不像我來生想做的樹,卻是我今生想為的人。
2016.4.4
羅三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