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內向、不太說話的人,在人際交往上確實有很多不順暢的地方,成長中朋友不多,因而樂趣也就少了很多。別人只會一味叫你變得“開朗一點”、“多參加活動”,但我還是一個不會聊天的人。除了跟特別熟特別好的朋友能夠自如一點,跟其他人就是說應該說的事情,很少主動去挑動話題,或者跟一堆人聊天也不知道怎么接話。因為知道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有短板,所以其實一直特別留意這件事情。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很多年之前的暢銷書,之前一直以為是借著名人熱度炒作的口水書,偶然翻了一下,發現里面說的一些道理,真是非常有用,隔一段時間就去翻一次。現在把里面說的一些【道理】摘錄、總結下來:
1 樂于轉達別人的贊美,這類贊美比自己一味說的贊美要可信。
2? 你說什么樣的話,你就是什么樣的人。
3 別人不是為了侍候你而存在,改變說話順序,把麻煩在自己手上解決掉。
4 沉默很正常,不要逼自己隨時找話題,可以通過音樂來解決冷場或者學著享受沉默。
5 當你不同意對方的時候,可以語帶保留,可以迂回地提醒,或者把那個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
6 對方不管說的是你心目中覺得多么無聊的事,只要你愿意讓談話繼續,就請你忍住,不要說出GAME?OVER的話來。遇上對方提起了一個你完全不想接的話題,不必急著要抵抗,而是輕巧地把對方熱衷的話題,連接到一個很生活的方向。
7 ?話題卡住了,就換話題,不要戀棧。
8 聊天時的發問方式,可以是先問兩三個像是非題或選擇題的具體問題,把對方有興趣聊的范圍給摸索出來,再用申論題往下問。
9 聊天時,每個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覺,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
10 問題尖銳,可以試著把心里假設的事,倒推回去兩三步來問,這樣可以呈現出關心而不是審問的語氣。
11 適度的挑釁,絕對能讓談話熱絡,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重視、被探討,而不是被一個完全沒原則的人敷衍了事的點頭稱是、應付過去。?
12 如果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的地雷:第一,對方很容易有苦衷的、不方便對不熟的人說的(財務狀況、病史、感情狀況等);第二,是對方很容易有強硬立場的,談起來容易起爭執的(宗教信仰等)。
13 聊天中的空當是很重要的。沒有留下空當的說話者,連續講三分鐘就讓人頭痛。
14 笑話可以發揮帶動話題的功能,但是不當的笑話也會帶來冷場,笑話跟幽默感是兩回事。
15 如果你對這話題實在不感興趣,只是為了讓談話流暢地繼續下去,用“為什么?…怎么會?”這個萬能問句。
16 對方愿意讓別人看到的東西,可能也是他渴望被人提到或問起的東西,可以從這點出發來思考如何贊美他人。
17 如果碰到對方愛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你只能讓對方盡情宣泄他的不滿。但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地加油添醋,不要為了討好對方,就夸張地攻擊別人。
18 一個人很難“了解另一個人所受的苦”當事人向你傾訴的時候,她只需要你的傾聽與建議。
19 開口找人幫忙時的說話,不要顯得是你在求別人,而是要表現得在邀請別人一起做一件有益于雙方的事。
20 如果別人拒絕了你的提議或者邀約,不要僅憑字面意思做決定,可以繼續從他/她的話中尋找線索獲得更多信息。
21 用心待客,無非就是關心你的客人,給他吃喝,但也給他機會傾訴,他要傾訴什么,他會自己找到機會說出來,只要你整晚三不五時給他這樣的機會。
22 人們比較愛聽具體的事而不是抽象的道理??诓帕骼娜瞬挥懭讼矚g,可能是因為他們講話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說得爽,從來不在乎聽的人是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