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湖南的名茶,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安化的黑茶。可是鮮有人知道,安化也是紅茶的故鄉
清朝時期因中國紅茶蜚聲世界,湖南茶產區也順應時代的變化,開始改制紅茶。據《巴陵縣志》(1872年)記載:“道光二十三年(1843)與外洋通商后,廣人挾重金來制紅茶,農人頗享其利。日曬,色微紅,故名紅茶”。又據《平江縣志》所載“茶,邑產頗多,有茶稅。道光末紅茶大盛,商民運以出洋,歲不下數十萬斤”。
湖紅工夫又以安化工夫為代表,主產區安化一帶,位于湘中地段,地處雪峰山脈、資江之中游,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土壤為紅黃土呈微酸性,適宜優良茶樹的生長繁殖。而安化紅茶與廣東茶商密切相關,據當代茶圣吳覺農考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國在廣東的對華貿易中茶貿易占到了很大比例,但兩廣產茶量不足,于是廣東茶商在轉入湖南尋找貨源的過程中,教授安化人制作紅茶,經廣東商人之手遠銷國外。隨后周邊其他縣鄉紛紛效仿,平江仿制紅茶約在1847年之前,隨后臨近的長沙,瀏陽等地也開始生產,往后產區進一步擴展到新化、桃源等地。
安化工夫外形條索緊結尚肥實,香氣高,滋味醇厚,湯色濃。平江工夫香高,但欠勻凈;新化、桃源工夫外形條索緊細,毫較多,峰苗好,但葉肉較薄,香氣較低;漣源工夫系新發展的茶,條索緊細,香味較淡。
青茶品評:這款樣茶是安化工夫。干茶緊結色澤烏潤,干茶的香氣是挺高的,蜜香濃烈,香高且持久。沖泡后聞杯蓋還能聞到類似花生、干果的香氣。但香不是很入水,滋味綿甜,和潤,美中不足是這個甜更多停留在口腔、舌尖的表面,回味稍顯平淡。
湖南雖簡稱湘,但湘紅非湖紅,是兩種工夫紅茶,并非同茶異名。通常湖紅是指主產區在安化、桃源、漣源、邵陽、平江、瀏陽、長沙等地的工夫紅茶,而主產區位于石門、慈利、桑植、大庸等地的則被稱為湘紅。湘紅的產區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湖北的五峰、鶴峰等地,如果要嚴格劃分的話,應歸入宜紅的范疇。另外要特別一提的是,在湖南平江長壽街及瀏陽大圍山一帶所產的紅茶,因與江西修水毗鄰,應歸屬于寧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