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月
清清在22歲就結束了一段短暫的婚姻,那時候,她壓根都沒明白婚姻是什么意思。
然后,她開始了長達六年的單身。
花樣的年紀,她執著地單著,只為等待一個對的人。沒有人認可她這可笑而固執的等待,只有人嘲笑她的天真和不切實際。
她自己也彷徨著,無望著,幸好,她堅持了下來,抵抗住了無數的流言蜚語,忍受了太多不懷好意的告誡,也承受住了內心狂風暴雨般的煎熬。
28歲的最后一天,她終于等到了那個人。
那個讓她滿心歡喜,愿意牽著手走過一生的人。
如今,她32歲,他33,他們結婚四年,兒子三歲,二人仍如熱戀,過著,令人羨慕的甜蜜生活。
回望那六年,她慶幸不已: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那真是難熬的六年。
剛離婚不久,同事張姐就熱心替她物色了個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年齡和清清相仿,在一家大型企業當技術員,那是個靦腆的男孩子,清清不討厭他,但,僅此而已。
那男孩卻十分喜歡清清,第一次見面后,就通過張姐表達了對清清的喜愛之情,并提出第二次約會。清清拜托張姐替她轉達她的婉拒。
張姐一個勁勸清清:再給他一次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試一試?
清清只好再次赴約,席間,看得出來那男孩子是真心喜歡自己,臉紅得像蘋果,緊張得手足無措,半天憋出一句:你笑起來漂亮極了。
可她還是無法對他產生任何異樣的感覺,她了解自己,在感情里,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會隨著時間有什么改變。
那天分別后,清清還是發短信婉拒了男孩子,心中不是不抱歉的,但愛情本來就不是施舍,不喜歡,便說清楚,不耽誤自己,也不耽誤別人。
后來,男孩子打聽到了清清的住處,在下著雨的周末來敲門,門外的他聲聲近乎哀求:清清,我真的很喜歡你,你開開門,我只是買了些好吃的,想送給你,你不要有負擔。
門內的清清堅決而禮貌:我真的不能收,你回去吧,不要在我身上浪費時間了,對不起!
男孩終于無望的離去,清清打開門,一堆零食安靜地放在門口,里面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真的很喜歡你,但我尊重你的選擇,祝你幸福。
清清嘆口氣,沒有遺憾,沒有傷感,只有抱歉,還有輕松。
不能愛別人,便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哪怕是一天。
兩年后,張姐又替清清介紹對象了。這回,是個比清清大十五歲的中年男人,清清25,那人40。
張姐捏準了清清的性格,知道她可能會拒絕,直接安排了飯局,邀請清清參加,局上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場相親的局,只有清清不知道。
那頓飯,清清被安排和那中年男人挨著坐在一起,席間的眾人時不時拿清清和那人起哄,清清雖覺得有些不妥,卻完全沒有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
飯后,張姐安排那人開車送清清回家。途中,那男人問清清:你覺得我怎樣?
清清一頭霧水的模樣讓那男人也很詫異:你不知道這頓飯局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我是你的相親對象?
清清幾乎以為自己在做一個滑稽的夢。
好吧,男人笑笑:沒關系,現在知道也不算遲。自我介紹一下,我今年40,離異無孩,在某單位任某部門處長,有房有車,喜歡健身、讀書,無不良嗜好。你對我印象如何?
清清無奈道:大叔,我比你小十五歲。
大叔失笑:丫頭,年紀輕輕怎么比我還古板?年齡怎么會成為愛情的障礙?
清清也失笑:愛情?
眼前這大叔看起來是不差的,長得可以稱之為帥,還有年輕男人沒有的沉穩氣質,身材也管理得不錯,可是,怎么就能談到”愛情“了?
她從不反對忘年的感情,可她自己不能接受。
大叔自顧自道:丫頭,我很喜歡你,相信我,我會對你很好。我知道你經歷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姻,我也經歷過失敗,我不是毛頭小伙子了,我會比他們更懂得珍惜,你給我機會相處了就會知道。你先別急著拒絕我,可以問問你父母的意見,我有這個自信,你父母會認可我喜歡我的,也會放心把你交給我……
清清落荒而逃。
他說得不是沒道理,可是,愛情這件事沒道理。心不愿意,怎么都是白費。
她要等的,是一個年齡相仿、情投意合的人。
哦,他還說了一句話:丫頭,別任性了,雖然你很優秀,可你畢竟離過婚,要找到年齡相仿的好小伙子,真的不現實。
清清無聲冷笑:我偏不信這個邪!
又過了一年,清清26歲了。
女同事悠悠安排清清和一個年齡相仿且無婚史的男孩相親,那是個讓清清都不想多看一眼的男孩子,出于禮貌,清清才勉強和他吃完了一頓飯。
飯后,悠悠迫不及待地尋問清清的看法,清清搖搖頭:真的完全不是我能接受的類型。
悠悠語重心長:我知道,你想找一個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可是姑娘,現實不是偶像劇,哪有那么多情情愛愛,再深的愛情,到了婚姻里,最后還不是得變成親情嗎?現在你一年比一年大,真的不能再挑了,找個適合過日子的,比找個愛不愛的更重要。你看我和我老公,完全沒有愛情啊,可是,我們過得很好,不是嗎?
清清很想反駁:愛情和過日子是兩個不能共存的條件嗎?
她還是拒絕了悠悠的好意。
從此,幾乎再也沒人替清清介紹對象了。
清清知道,她已經成為了大家眼中不知好歹的怪物,她不是沒有親耳聽到過那樣的話:長得好看有什么用?年紀不大有什么用?離過婚就是離過婚,還挑三揀四的,真是不切實際。我看她這樣下去,遲早要把自己一輩子給耽誤了!
這世上誰都可能放棄清清,唯獨父母不會。
又過了一年,清清27歲。
為女兒的感情事著急得都快魔怔了的媽媽,終于通過朋友的朋友,親自給清清物色了個相親對象。
生意人,比清清大五歲,獨自在北京打拼生意,很有錢,一直在等待有緣人。
為了和清清見面,那人特地不遠千里,親自開著大奔從北京趕到了清清所在的城市。
約在一個茶館見面。
清清不是毫不期待的,事實上,在見每一個相親對象之前,她都是懷著期待的,她多希望,下一個出現在眼前的人,就是那個從心底讓人止不住微笑的人。
一見面,清清的希望就再次破滅了。
是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看一眼就能明了。
那人把LV的包包放在桌子最顯眼處,問:我書讀的少,不比你們有文化,這是朋友隨手送我的包,我也看不懂,你幫我看看是啥字母?
清清本沒留意,加上光線昏暗,禮貌地看過去,順口讀:L……
V都沒讀出來,心里差點罵娘!
文/明月 ?
真是活久了什么人都能見到。
那人接下來便開始用各種語言展露自己,清清總結了一下,他那天一共表達了以下幾個意思:
我生意很大,全國各地都有;
我跟你們這兒的市委書記是哥們,你有事解決不了告訴我,我給書記打電話;
你跟了我,可以不工作,也可以到北京工作,你喜歡什么工作?我來幫你找關系!你要是不想工作,就安心在家歇著,四處旅游旅游,陪陪父母,我養你,我還可以把你父母一起接到北京去;
我很喜歡你,我覺得你也應該喜歡我,你沒有不喜歡我的理由,因為,我覺得我真的很不錯,很多女孩子喜歡我,但我不喜歡,我想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我覺得,我現在找到了。
……
清清覺得自己的涵養簡直修煉到家了,硬是禮貌地聽他說了那么多還沒跳起來。
分別后,他給清清發短信,連全名都省了:清,我真的很喜歡你!乖,晚安!我會給你幸福的!
這都哪跟哪?
清清回:對不起,我們可能不適合,謝謝。
那人回:別鬧!乖!日久見人心,我給你時間慢慢了解我,你會發現,我才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
清清幾乎以為這人瓊瑤附體了。又拒絕了幾次,此人仿佛沒看到一般,繼續表達著對只見了一面的清清的無限愛意。
清清無奈,拉黑了對方,以為就此風平浪靜。
誰知第二天,開車上班的途中,清清就接到了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怒不可遏:你這個不要那個不要,你到底想怎么樣?那男孩子哪里不好了?你機會都不給就拉黑人家?
清清耐著性子給媽媽形容了那人的言行舉止和氣質外形,卻得到媽媽一聲怒吼:我就不信世界上有這么奇葩的人,我看你是故意丑化人家!我看你才是有問題的人!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你一輩子嫁不出去我都不管你!
啪,電話掛斷。
清清將車停在路邊,哭得撕心裂肺。那一瞬間,她覺得,天塌了也不過如此。
她以為,這世上,最懂她的,除了自己,便是父母。
她不怕萬人阻擋,只怕最依賴的人,先對現實投降。
她清楚的記得,上大學之前,媽媽說:你要談戀愛我不反對,但你必須找一個身高175以上,長相和你般配,學歷不能比你低,家境和父母學識要和我們門當戶對的男孩子…..
如今,她只是拒絕了一個身高165,長相氣質和自己完全不在一個世界,學歷只有初中,除了錢什么都沒有的男人。
原來,自己在媽媽眼里,也和在別人眼中一樣,因為離過婚,再也不配擁有自己想要的愛情。
那一天,她獨自在路邊停了很久很久,無數次絕望地想要發動汽車沖向馬路中央,最終,她沒有。
她擦干眼淚,像是給自己最后一根稻草,輕聲對自己說:最后一次,再給自己最后一次機會,30歲,等到30歲,如果那個對的人還沒出現,她就放棄堅持,放棄等待,任由父母安排。
做出這樣的決定,她在路邊哭得天昏地暗。
28歲,新年的鐘聲又要敲響,那個人,還沒出現。
媽媽再次打來電話:有個男孩子,你見一見,待會把對方QQ號發給你,先網上聊一聊,你們自己約見面時間。
沒有二話,沒有余地,這是命令,電話掛斷。
清清無聲的笑:連拒絕的權利都沒了,不知道又是什么歪瓜裂棗呢!
下班回家,忙了一通坐在電腦前,突然想起這回事,鬼使神差的輸入了那個QQ號碼。
很快通過驗證。
你好,我是清清。
你好,我是皮皮。
點開他的QQ空間,看到最顯眼處他的照片,清清楞了很久,才發現,微笑在嘴角待了很久很久都未曾散去。
緣分,是沒有道理的,愛情,更是沒有道理的。
他來了,便來了,毫無征兆,毫無準備。
只一眼,她便知道,就是他了。
她的眼眶熱熱的,她知道,暗無天日的等待,終于結束了。
這是28歲的最后一天。
如今,別人早忘記了,她曾是那個被視為怪胎的,日復一日固執無望等待真愛的傻姑娘,只知道如今她是個幸福都寫在臉上的人。。
朋友們也忘記了曾經對她深深的擔憂和不理解,偶爾會問:清清,你運氣怎么這么好,居然真的被你等到一個很不錯的人。
清清笑笑:不是我運氣好,是因為我自己始終沒放棄。
忘了說,那個說和老公沒有愛情仍然過得很好的悠悠,離了婚。然后,找了個相愛的人,再次結了婚。
皮皮問清清:你說,要是你到了三十歲還沒有遇到我,你是不是真的會隨便找個人嫁了?
清清笑:你不出現,我怎么敢嫁人?
(本文原創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初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