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重溫二十四節氣
今天寫點什么呢?想了半天也沒有思路,突然想到昨天、今天微信里刷屏最多的“今日大雪”節氣,我何不也加入“今日大雪”的行列中來呢,中國經過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二十四節氣照樣留傳至今,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不過說實話,我長這么大歲數,背的倒是滾瓜爛熟,但是真要解釋其含義還真是一竅不通,只怪上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啊,不知道像我這樣的壞學生多不多…….更由于現在日歷、萬年歷的出現和常年不需要從事農業勞動,早已把二十四節氣忘到了腦瓜后,出門只需看手機或天氣預報即可知曉,但是,在父母這輩他們更多的還是看節氣,好在現在網絡發達,不會咱就學,剛好回家可以給孩子們普及普及咱們的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古代沒有日歷,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一個節氣,也就是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為另一個節氣,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節氣在我國農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每個節氣又都有“三候”。二十四節氣反應了季節、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長短,就是在現在還是有好多農民看節氣種莊稼,不由感嘆古人的偉大和聰慧。
(1))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又稱八位,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二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此后,開始晝長夜短。秋分:晝夜平分,此后晝短夜長。二至(夏至、冬至),夏至,就是每年6月21日或22日,是為中國農歷的夏至日,這一天北半球進入盛夏。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是為中國農歷的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天氣變得寒冷。
(2)反映一年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3)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表明降水、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開始茁壯成長;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又分為三候:“一候鹖鴠((hé dàn)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動物早已冬眠,寒號鳥也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明氣溫的變化程度和大氣中水分的物理現象。白露:溫度開始降低,天氣轉涼,早晨水汽露水較多;
寒露:早晚有寒意,涼起來,露水較多多,但未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接近0度以下,露水已結成白花花的霜。
(4)反應農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是小滿、芒種。(5)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土中冬眠動物的復蘇,向天地萬物通報春回大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