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咨詢媽媽和我說,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我要怎么辦呢?
通過每周一次上課的情況,我發現孩子理解能力不佳其實主要還是細分到“理解邏輯性較強的內容理解能力不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講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內容,孩子的理解挺OK!
泛讀的廣度
我們都知道,閱讀分為“泛讀”和“精讀”,為什么孩子也算書蟲一個,卻并沒有讓她的閱讀、寫作能力較強呢?
1. 首先我們說說“泛讀的廣度”!
孩子確實喜歡看書,那么她都看哪些書呢?媽媽想了一下,偏故事情節類,就像小說那類,甚至喜歡的可以反復看上十遍!哇……我覺得孩子很厲害了!
那我們再來想一下,現在的閱讀理解和作文以及英語的閱讀,考試涉及的題材之廣泛,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類題材,所以孩子泛讀需要增加廣度,拓寬知識面,這樣的泛讀才更有意義。
2.陪孩子泛讀,相互交流
也許孩子不太喜歡看自己不感興趣的題材,我們可以每天固定飯后和孩子一起看書,你看一篇,他看一篇,然后彼此交流一下,同一時段,增加了雙份信息,還鍛煉了概括能力,語言表達,何樂不為?
3.新聞也要看
聽過VOA的人都不難發現,其中一個分類就是新聞,小時候我老被我媽逮著看新聞聯播,那叫一個“憋屈”,現在想來,其實看看新聞也不錯,所以孩子可以看新聞,不一定要看新聞聯播,我覺得選一份報紙或雜志固定閱讀,是不錯的選擇。
我女兒蟲草有時候會在IPAD上看騰訊新聞,平時早餐隨外婆,每天早餐時間“聽”新聞,我最近去誠品書店買了些不錯的雜志,回來給她看,題材可以大人先看,有選擇的看。喜馬拉雅電臺也是不錯的選擇,什么都可以聽,比如之前我們一起聽蔣勛講紅樓夢,一起聽高曉松的“曉說”……總之,一個字“雜”!
泛讀結合精讀
精讀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依托教輔,閱讀訓練,日常練習卷,這些都是最最方便的精讀了,除去后面的題目,還是要像“拆書”一樣,把文章的結構吃透,根據不同主題拆分、理解、模仿,這樣事半功倍。
當然,也可以挑孩子特別喜歡的題材進行精讀,這個還是因人而異的。
寫作練習融入生活
作文兩個要素:一個框架結構,一是有感而發,除去作文的一張思維圖,剩下的就是如何細致的描述,如何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所以我覺得最好的練習就是結合平日生活,隨時隨地的練習。
平時和孩子在一起,可以這么問:
1.今天來這里玩,你現在心情如何?
2.此刻你很開心,你可以打個比方說給我聽嗎?
3.你能把這件事的流程講給我聽嗎?還有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4.這次你做的不太好,你能總結一下經驗嗎?
5.剛才走過去那個人,如果我是瞎子看不見,你能描述一下他給我聽嗎?
……
要是一開始孩子不愿意說,我們可以用接龍等類似的游戲進行練習:
1.剛才我看見那個人身穿格紋襯衫,衣服的紐扣有一個掉了……接下來你說說他的頭發吧!
2.昨兒我吃了一個特別好吃的水果,現在提起來都口水直流,你覺得我當時會是什么表情?你猜猜看?
……
多多練習,找到自己和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