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接收到一些人“離世”的信息,很多大師知名人士像是約好了般的離開這個世界,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無常”很近,我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在此推薦李開復老師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的短視頻,同時他也寫了一本同名的書分享了他與病魔抗爭的經歷以及心靈的收獲,我簡單的做一下分享。
所經歷的挫折和痛苦都是恩典,來提醒你去看到一直在被你忽略的“珍貴”。
“病魔沒有讓開復屈服,開復反而在戰勝病魔的一年中,看到了人生平時無法看到和體會到的哲理。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多的認識,反而在珍惜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回了許多過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樂趣,重溫了朋友、親人與社會共同關注的生命中的愛,也有緣重新擁抱了整個世界。”這是在前面任志強寫的推薦序里的一段文字。
開復老師在生病期間深刻感受到了身心的痛苦及家人無盡的愛,在這段時間,他更加懂得分辨真正有意義、值得奮力去追求的是什么。
生死哲學大師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指出,人在面對疾病、死亡、悲傷等重大失落時,會產生“五個階段”的心理反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如果生命只剩100天,好好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過去所在意的一切、一切全都遠去了,只剩下幾件看似尋常的小事,在那個時刻,卻活生生地跳到眼前、心上,催促著我。我腦海里一遍一遍地想到先鈴,想到孩子,想到母親和哥哥姐姐,也想到幾位好朋友,我還想到了我錯過的許多短暫的美好時刻。過去,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等我準備好這個演講,做完那個采訪,忙完這件投資案子;等我把每天發的微博內容都處理好。所以每件事都比這些“小事”重要。結果到頭來,在我的生命僅存最后的100天時,我才發現,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我徹頭徹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緊的事擱到最后,卻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
喬布斯曾說過:“記住你即將死去。”死亡離我們很近,提醒著我們看清楚什么者是生命中重要的選擇;所有的榮耀與驕傲、難堪與恐懼,都會在死亡面前消失,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
開復老師說,“無論如何要在生命最后好好做幾件事:
讓親人、朋友 知道我是真心愛他們,是他們讓我的生命充滿了溫暖和光輝;
我要跟他們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讓我們彼此的生命都記住在那個時刻里我們互放的光亮;
我要在活著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全心全意地活著,我不會再花心思去臆測、追想那些還沒來到或者已經遠去的事。”
一生都在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邦妮.韋爾也 說,人在臨終時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我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我希望當初我沒有花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表達 我的感受;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系;
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更開心一點兒。”
學會感恩,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每個人都會選擇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喬布斯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更專注于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不太理會這個世界如何評價他;盡管很多人覺得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他也無所謂,因為他不愿意花時間取悅世人,他只在意如何滿足自己對生命無窮的探索。
在死亡面前,人們最終都會把所有注意力轉回自己身上,生命是什么?
“世俗的成功,很容易讓我人以為高人一等,殊不知這只是‘小聰明’,甚至可叫作‘世智辯聰’,會遮蔽我們開放自己、接受更多信息的可能性。”
疾病讓開復老師領悟到什么是“眾生平等”,然后更加謙卑,看見、理解并接受每一個人的不同,對曾經認為的理所當然的好了就更加的充滿了感恩。
“感恩真是一種奇妙 的力量!我只不過是開始發現了別人的好,這個小小的改變,就讓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覺得幸福。”
"學會感恩,讓我從內心里感受到平和與愛,這種愛,來自于我的親人、朋友之間的關懷,也來自于我與萬物、眾生的一體感。于是,我不再批評這個世界存在的許多缺陷,我只相信,所有的生命都在不斷學習、成長;而所有的缺陷,也都是在趨向圓滿的過程之中。"
“寧可悲天憫人,不可憤世嫉俗。”這真的是“感恩”的具體實踐,把人間的一切圓滿或殘缺還諸天地,用無比的耐心 ,等待眾生成熟。
開復老師在書中分享了艾妮塔.穆扎尼的故事,她原本全身長滿了腫瘤,在瀕死邊緣昏迷不醒,連醫生都宣布放棄治療了,最后卻奇跡般蘇醒過來。
她分享到,“用無條件的愛來愛自己;無懼地過日子。”
每一天都是恩典,每一天都是特別美好的一天。
“從前我活得太努力了,孜孜不倦、不敢有絲毫松懈,拼命追求最熱烈的掌聲。然而,這場大病讓我明白,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獨特的本質開發出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情。否則 ,努力爭取出人頭地、唯恐落后、追逐名利的欲望就會像一頭野獸一樣,霸占我們的靈魂,很容易讓我們像機器似的超速運轉,有名還要更有名,有錢還要更有錢,看不到自己的初心,忘了我們孩童時代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其實,自我實現最‘省力’的方法,就是不要被外界的價值觀左右,競逐別人的肯定,而是打開自己,每一天、每一刻,都讓自己像吸引蝴蝶的花朵一樣盡情綻放。”
放開手,你就擁有全世界,就這樣去做最真實的自己。
"癌癥惠賜的死亡學分 教會我懂得感激,‘不再對每一天習以為常’,或是視為理所當然!而因為出于真心的感激,我更懂得珍惜與我相遇的人,珍惜友情,尤其珍惜家人無私的愛。與死亡擦肩而過,讓我明白那些習以為常的情誼,往往是生命的空氣與水,看似平常卻無比重要,我再也不會輕忽。我更懂得生命的可貴,身體健康的重要。名利的追求無止境,我會更懂得分辨什么者是真正對人類有價值、有意義的成就或貢獻,而不會把生命浪費在物質的、虛榮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