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時候有過很多夢想:我想當一名科學家、我想當一名醫生、我想……我想當一名人民教師,隨著我們慢慢長大,發現原來老師是那么辛苦而且并沒有想象的那般神圣,反而填充他們生活也是比他人只多不少的茍且和瑣碎。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們漸漸忘記了,哦,原來我還有過這樣的理想。
? ? 抱著對這個行業的好奇和憧憬很多人選擇了—支教。但自從“支教”這個名詞誕生之際人們對他的說法更是眾說紛紜。“不過是一群大學生的自娛自樂,給當地找麻煩”“也只是一群公子哥娛樂消遣的另一種方式罷了”“換一種方式的旅行,這是最準確的定義”。那么我們支教的意義真的是如此這般嗎?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什么?
? ? ? 如今泛濫成災的支教隊伍中避免不了良莠不齊的存在,近年來對于它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誠然,對于外界的批評和指正我們無言反駁,抱著娛樂、功利的心態參與其中,到達支教地點挑三揀四,借口不習慣水土不服各種理由儼然一副少爺小姐做派,不僅給無數一腔熱血投入支教的人們設置各種困難,還給當地的孩子們造成不良的影響。支教的意義真的就如同外界說的那樣是游山玩水、獲得綜測、為未來鋪平道路嗎?這是很心酸的一串問號。目前中國尚未完全脫貧,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實施以及多年,中國13億人口中的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夠享受到這些嗎?換個問法,九年的義務教育能夠真正得的帶給孩子們未來嗎?從山區孩子們的生活和成長的軌跡不難發現家庭的貧困使得村民和孩子根本意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一個支教老師的加入,到底能夠改變什么?在這之前曾有幸和一位學長參加了一次支教活動的培訓,和那位學長交流的時候發現,他曾經也是曾經被支教的一員,你具體問他當年他學到了什么他早已不記得,但是當年那些大學生熱情洋溢,青春熱血,自信開朗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很深的印象,從那天開始上大學成了年幼的他唯一的目標唯一的向往。
? ? 很明顯,我們并不是專業的教師隊伍,我們沒有專業的教育資質,但我想支教,并不是給孩子們補課,如果給這個過程下一個準確的定義的話,我更愿意稱之為“夏令營”。我們更希望用自己的熱情和世界觀讓孩子們能夠了解到山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些什么,也許老師教的每一個單詞、每一個數學公式在下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中并不能派上用場,也許老師教的每一篇小詩、每一個舞蹈動作對未來可以說沒有絲毫好處。但可能就有將來的某一天,一個偶然聽到了“Hey Jude,? ? don‘t be afraid”原來是老師曾經教過我們的那一首歌,多年后想起,難道不是一份回憶和珍貴嗎,因為曾經有一個支教老師告訴過他們,在這個滿是艱辛與磨難的世界里,請不要害怕。
所以,這篇文章的意義在于我們應該正確認真并充滿熱情的對待,因為我們也愿望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也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