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層
知乎,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解決了什么需求:
1、有經驗的人需要分享的需求
2、沒有經驗的人獲取知識的需求
知乎解決了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的痛點,同時也解決了有經驗的人迫切需要分享經驗的需求
使用場景:
1、等車,排隊,睡前等閑暇時間作為增長見識的工具,“刷”知乎
2、有學習疑問,對某一問題存在困惑時進行討論
3、想要學習某一方面的知識進行搜索學習,有目的的學習
用戶的獎勵機制:
1、榮譽獎勵:贊同、感謝、關注等成就這些激勵機制
2、部分用戶通過知乎運營自己的品牌,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獲取相應的利益
3、目前知乎開發出知乎live和值乎這些付費功能,為一些用戶帶來更為直接的收益
二、功能層
知乎目前主要的功能主要有:提問回答、知乎圓桌、知乎live、值乎、文章專欄、話題和個人主頁。
1、提問回答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這個功能的特色是免費,各行各業的人以自己的角度分享個人經驗等高質量的信息,在社區網絡上進行互動。這一功能解決了免費快速的獲取知識途徑這一痛點,傳統的知識獲取途徑如書籍,耗時耗力;網頁瀏覽器信息泛濫,不利于快速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知乎的這一功能就解決了這一痛點,免費、快速符合大多數人獲取知識的心理標準,尤其是對沒有經濟來源又想提升自己的大學生,這是最吸引他們的一種形式。
2、知乎圓桌,邀請嘉賓提問回答的形式,模擬電視節目中的專家訪談,由1個主持人和4個行業精英組成一個圓桌進行討論,觀眾也可就圓桌題目進行提問,也可以專門向專家提出問題,圓桌有時間限制,屬于短期的問答。知乎圓桌解決的是時事熱點產生的短期話題這一痛點,如:奧運會,世界杯,兩會等熱門話題,這類的熱點問題周期短不足以開設一個話題,但同時用戶會產生相應的問題,所以以知乎圓桌的形式進行討論。
3、知乎live,特色是收費,由知乎達人申請舉辦的問答會,由主辦方先進行講解,用戶也可以提出問題參與互動,主辦方針對問題做出相應的解答或者互相討論。這一功能解決了某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戶,通過付費問答獲取所需的痛點。并且直接與牛人對話解決用戶自己的需求,使用戶的時間利用率更高效。知乎live其實是引導一個趨勢,即付費問答獲取所需,未來甚至會開發相應的付費閱讀。
4、值乎,付費提問,內嵌的一個新的APP,首頁,合集和我的三個標簽。引用的是分答的模式,但知乎的功能比較弱,這個功能的目的是避免客戶流失。
5、文章專欄,每個用戶可以發布文章,也可以成立專欄。類似于微信的公眾號。解決了知乎只能就問題回答而不能發布自己的文章的痛點。用戶可以成立自己的專欄或發布文章,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利用知乎的高瀏覽量和用戶規模,擴大自己知名度和影響力。
6、話題,有利于用戶搜索和分類,也利于團隊對信息的管理。
7、個人主頁,隨著知乎內容的多樣化,各行各業的達人就需要給自己定位貼標簽,對自己的行業和專長做一個簡短的介紹,自己在知乎獲得贊同與感謝等成就。讓其他用戶和粉絲快速了解自己。這一功能是伴隨著產品規模不斷擴大不斷升級而產生的。
以下為每個大功能下的具體功能:
分析與學習:
(1)知乎圓桌,其實與知乎的話題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話題是長期的,而圓桌是短期的并且邀請了幾個專家答題。為什么要開發這個功能,我想這是一種增加用戶瀏覽量和參與度的一種方式,尤其是針對時事的熱點問題,增加用戶的粘性,這是一種活躍用戶瀏覽量的形式。但我認為圓桌的框架層和表現層有待改善,與話題的問答形式并沒有明顯的區分。
(2)值乎,類似于分答,作為知乎的一個功能,這個功能的頁面相當于內嵌一個小的APP,首頁,合輯和我的。其實值乎的功能在知乎上比較弱,從值乎這個功能的入口可以看出,只在更多里面顯示,并且只有這一個入口,設計者是在有意的弱化這個功能。為什么?知乎的目標用戶是那些想在這個軟件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的人,用戶目標是免費獲得自己的所需,或者獲得高質量的回答,而值乎這種一分鐘形式的回答并不能把一個問題完全的闡述清楚,所以這種形式并不符合大部分的用戶目標,使用人群相對較少。可為什么即使使用的較少知乎團隊仍然開發這一功能,分答作為一種新的運營模式火了一把,它現在是知乎的競爭對手,如果知乎這時不開發值乎這個功能,必定會流失一部分用戶,這是值乎存在的價值。
(3)知乎live,一種新的運營模式,由知乎達人發起的問答會,其實模擬的是現場分享會,一個主講人和現場觀眾的互動,提高用戶活躍度。這種模式擺脫了知乎問答的單一模式,豐富了用戶的參與形式,增加了用戶粘性。無形當中把用戶引向付費閱讀,培養用戶付費閱讀的觀念。
以上功能的優先級如下:
功能: 使用頻率 使用人數 重要程度
問答
知乎live
知乎圓桌
文章專欄
值乎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乎功能的來源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采取熱門APP同樣的形式,在知乎作為一個功能以維護知乎的用戶量,另一個是來自于現實生活中傳統的知識傳播形式,模擬線上進行以獲得用戶的參與度。知乎越來越像是淘寶的信息型產品,淘寶是賣的有形商品,知乎則是賣的無形的知識產品。他們兩個都有共同的特點,多而全。
三、結構層
分析與學習:
知乎live按照邏輯來看應該與知乎圓桌是同一層級,但是知乎的設計者把它放在首頁的第一屏當中作為廣告,應到用戶參與live。全部live與搜索功能一起放在導航欄,再次說明了知乎live的優先級高于知乎圓桌,知乎團隊對知乎live這個功能模塊的重視程度。
發現的問題:
1,知乎有搜索功能而沒有分類功能,live有分類功能而沒有搜索功能。知乎沒有分類功能可以理解,大部分用戶有問題會像淘寶購物一樣直接搜索,而想要關注某一個行業的問題可以直接關注話題,但為什么live沒有搜索功能呢?因為有可能搜索不要用戶想參與的live,給予用戶負面的體驗,所以使用分類功能。這樣的解釋合理嗎?
不過我到認為可以在知乎搜索欄搜索是添加一個live的標簽,即內容,人,live
2,為什么發現頁面不放置live的標簽?
把live的標簽同樣放置在發現界面的話,是否與首頁有過多重復?但是這樣的話不是更加容易讓人理解,更加一目了然嗎,就如知乎圓桌的界面設計的就很好。
2、消息頁面的添加按鈕感覺比較多余,一是邏輯不通,二是頁面有些累贅,混亂。
3、在更多頁面里面,也有層級邏輯不清的地方,例如:
有重復的部分,這樣的層級未免讓人覺得很混亂,但是這個個人主頁是展示給其他用戶看的,重復的部分其實很有必要放在個人主頁里面,但更多里面或許添加一個邀請我的圓桌也許更全面。
框架層和表現層暫且先不討論。
四、用戶體驗上產生的問題
1,相似性問題較多和低質量回答的泛濫,造成軟件運行環境不穩定,加載速度時快時慢。
2,用戶發布的問題不能刪除,對于沒有答案的問題也不能刪除。這一方面會造成問題越來越多不斷堆積,軟件運行速度慢,另一方面對于有些用戶想刪除自己之前提問的并且沒有人回答的問題,但是軟件卻不提供這一功能,影響用戶的對產品的體驗。
3,其次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看到可以插入視頻,卻不可以插入音頻這一功能。不明白為什么。可能它的本意是不允許個人用自己的聲音信息來回答問題,但是如果對于音樂類的問題,如果可以插入音樂是否用戶體驗會更好?
五、解決策略
1,對用戶發布問題進行限制。例如用戶點擊提問想要發布問題,在填寫問題的題目時是否可以讓系統自動檢索出相似的問題,用戶可以事先瀏覽相似的問題中是否可以解決自己目前的問題,若不能解決在發布一個新的問題,這樣就盡可能的減少了用戶發表相似的問題,從而優化整個軟件的環境,使知乎的問答環境更加高效和簡潔,也可以騰出部分空間,提高軟件運行速度。
2,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回答者,提供用戶刪除功能。
3,回答問題添置插入音頻的功能,但僅限于音樂戲曲等音樂形式。
六、亮點設計
寫這篇分析的同時,我也借鑒了網絡上幾篇有關知乎產品分析的文章,在這里總結一下一些我沒有想到的地方。
1,隨便看看這個按鈕的設計符合了某些用戶無目的的想隨意看看獲取知識的心理,通常這一功能會設置成一個標簽,知乎將這一功能設計成一個按鈕,此處為一個亮點。
2,評論區添加了查看對話功能,方便用戶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當用戶自己發表評論后有查看功能,這一設計很貼心。但若自己的評論被其他用戶點贊,通過通知進入評論區后還要自己找自己的評論,如果能直接定位到自己評論的位置查看會更好。
產品分析總結:
1,一個產品的任務/功能,在分析的時候最好排列一下這些任務/功能的優先級。
2,討論每一個功能時要考慮這個功能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