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框架
1.戰略層
1.1市場背景
自移動互聯網以來,智能手機的出現不斷的改變人們傳統的生活,人們在移動端進行消費、娛樂已成常態,而除此之外,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也從傳統的電視,書本轉移到了線上的信息獲取平臺。
知乎作為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平臺,也在不斷積累用戶,迅猛發展。
由百度指數可發現,自2013年,知乎的關注的呈現非常迅猛上升的趨勢。標志著知識服務類市場逐漸形成,知識消費越來越收人們重視,我們正在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資本就是核心競爭力。同時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面對信息爆炸和注意力稀缺,我們需要有人幫我們篩選和提煉知識。
知乎從發展來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了月活躍設備數量1000多萬臺。這不但意味著知識服務類市場的不斷擴大,也意味著巨大的用戶流量為知乎的商業價值打下基礎。
1.2產品定位
知乎的產品定位是知識分享性的社區平臺,面向各行業精英人群和廣大網友。屬于知乎大V的精英人群在此發表自己的見解,尋找精神上的認同和物質上的獎勵。而廣大網友在此獲得感興趣的知識或作為娛樂消遣的讀物。
1.3核心用戶畫像
性別:男性為主(約占70%以上)
年齡:25——35歲的人最多
受教育程度:211,985等高學歷,不乏歐美留學的人
居住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居多
職業:以職場白領為主
收入:月薪15k—30k
2.范圍層
知乎作為信息分享類的平臺,從主要功能上可分為:內容獲取,內容生產,用戶反饋互動這三個層面。下面主要對著三個層面的功能邏輯進行分析
2.1內容獲取
知乎中內容獲取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首頁
2.搜索
3.發現
4.關注
5.收藏
2.1.1首頁以及搜索
1.首頁信息推薦:知乎可根據用戶關注問題,話題,專欄等自動推薦內容在首頁,用戶在啟動app后便可立刻獲取優質的而且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搜索:用戶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通過搜索關鍵字的形式搜索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問題等來獲取內容。推薦的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更能滿足用戶對于某一特定方面的知識獲取。
2.1.2發現
1.推薦:知乎根據用戶的喜好情況,通過推薦算法為用戶提供符合用戶口味的內容
2.圓桌:也可以叫做專題,知乎根據不同的時間或其他因素,對優質的內容進行整合,形成專題。
3.熱門:顧名思義,目前受關注度最高的問題或文章等內容。
4.收藏:這里的收藏不是指使用者個人的收藏,而是其他用戶所創建的收藏內容優秀的收藏夾被分享出來。
2.1.3關注
1.關注的問題,收藏,話題:用戶可關注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當該欄目的動態有更新時,方面用戶通過此入口二次獲取欄目內的更新內容。
2.專欄:知乎為優秀的內容生產者(知乎大V)開設專欄以便更新相關內容使用戶更方面的獲取。用戶可選擇感興趣的專欄關注。
3.用戶:除了知乎大V之外,用戶也希望能關注其他普通人的動態(如:自己認識的人等),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交關系。
2.1.4收藏
收藏:用戶可將自己在瀏覽過程中覺得非常感興趣的或非常重要的內容進行整理收藏,以便之后重新查看。
2.2內容生產
知乎中內容生產的途徑主要有兩個:
1.首頁回答,發布文章
2.發現內容并回答
2.2.1首頁內容生產
知乎在首頁為深度核心用戶設置了快捷發布按鈕,便于喜好生產和分享內容的用戶快速找到入口,知乎在鼓勵產出內容時,將用戶有興趣回答的、有能力回答的問題推送到用戶的眼前,因此用戶不需要再思考生產什么內容。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這個入口進行提問,來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而且還可以邀請其他人來作答,進一步提升了生產內容與獲取內容之間的相互轉化。
2.2.2發現內容并回答
知乎的第二種生產內容的途徑是用戶來瀏覽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問題,話題等來回答。
知乎的內容生產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問題。這即讓用戶在生產內容是有更明確的方向,也能讓用戶在內容獲取時更具有針對性,更加效率便捷。
2.3用戶反饋互動
知乎的用戶反饋與其他的論壇或社交類的平臺沒有太大的區別,這里主要針對以下兩點進行簡單的拓展說明:
1.贊同與感謝的區別
2.贊賞
2.3.1贊同與感謝的區別
很多人部太理解贊同和感謝有什么區別,在這里筆者認為贊同表示對答案的認可,作用對象為內容;感謝表示對回答者的感激,作用對象為人。二者的作用對象不同是贊同與感謝的本質區別。
2.3.2贊賞
贊賞這一行為只有專欄作家才可對用戶開啟,是優質內容生產者對于在知乎平臺獲取物質回報的主要渠道之一。
3.結構層
3.1產品結構圖
知乎的產品結構采用的是列表式,這樣做的優點是:層次展示清晰,可展示較長的標題 ,可展示次級內容。但在同級內容過多時,瀏覽體驗易產生疲勞。
知乎整個的產品結構都是以用戶更方便的獲取內容為主,無論是首頁的信息流,還是發現中的各種專題推薦都有助于用戶更快更精確的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
4.框架層
(1)(3)(5)分別為搜索,快捷發布,導航欄。在用戶瀏覽下滑時這幾個功能會自動隱藏,上滑自動顯示,保證了用戶在瀏覽時頁面的簡潔,使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在內容上
(2)為內容顯示模塊,分別顯示了問題以及推薦答案,用戶若對答案感興趣可點擊答案區域進入相應的答案閱讀頁面,若對問題感興趣可點擊問題區域進入問題頁面。
(5)廣告圖,是知乎主要變現方式之一。
(6)隨機看,在用戶沒有明確閱讀目標時可點擊該功能按鈕,知乎會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等方面隨機推薦相關的閱讀內容,這樣做省去了用戶尋找閱讀內容的時間,更快的獲取喜歡的內容。
(7)回答者簡介模塊,顯示在內容的上方,方面用戶在對內容滿意的時候對回答者產生認可并關注,方便用戶對該回答者其他內容進行獲取,進一步降低知識分享以及獲取的成本。
5.表現層
知乎的頁面設計采用藍色為主色調,顯示內容主要圍繞問題,答案兩個方面,再無其他多余信息,閱讀界面簡潔,設計極簡。
6.盈利模式
在線上知識服務類市場逐漸形成之后,如何變現一直是企業不斷探索的問題。知乎作為這其中的佼佼者,除了傳統的互聯網廣告的變現形式,知乎更是做了如:值乎,電子書,知乎live等多方面探索,其最近推出的知乎live更是受到廣大媒體的認可,或將成為日后變現的主要形式。
6.1廣告
廣告為多數互聯網企業的重要變現手段,通過大量用戶群體所帶來的流量,增加廣告的曝光度,從而達到廣告宣傳,引流的目的。知乎中的廣告相比其他互聯網企業可謂是少之又少,如此可見知乎對用戶體驗的重視,是為數不多的良心企業。
6.2知乎書店
知乎不斷激勵用戶貢獻知識,并通過知識的生產和再組織從而達到商業化的目的。對知識生產和再組織最大的形式體現就是圖書,知乎作為線上知識分享平臺,電子書便成了重要的變現方向。
自移動互聯網以來,售賣電子書的盈利模式并不少見,不過對于知乎來說,優勢在于知乎通過社區的方式生產一本書,能高效率、低成本地挖掘作者。知乎社區的點贊、關注度等數據用戶的購買決策非常有價值,再加上社區關系鏈的沉淀,相比其他電子書平臺知乎會產生更高的轉化率。
6.3值乎
值乎是知乎對知識生產和再組織的另一種體現形式,用戶可以用付費的方式向指定的人提出指定的問題,這種一對一的問答模式使用戶對知識獲取的針對性達到了極致。同時其他用戶可以以1元的低成本來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已有答案,從而形成了二次傳播,達到變現目的。
據知乎CEO周源透露,“值乎”進一步的演變方向將是上線私密的一對一咨詢功能,提問者通過文字提問,回答者通過文字、語音、圖片等多種形式回答,提問和回答都限制在提問者和回答者兩人的私密空間內進行。
功能的拓展仍舊服務于場景覆蓋,即類似醫療、保險等很容易涉及到大量私人信息的領域內,回答者可以給予提問者更為個性化、針對性的咨詢服務,相比而言,個性化服務獲取可以創造更高的價值,但服務群體抑或服務頻次有限,產品的規模化并不那么容易。
6.4知乎live
知乎Live是在社區原有問答、專欄等文字形式基礎上,通過讓分享者在線分享答疑的形式為用戶提供一對多的實時問答互動體驗,這種做法突破了人數的瓶頸,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實現實時的知識互動分享,大大地降低了分享者和用戶的時間和溝通成本。
同時知乎的平臺聚集了各個行業的精英和廣大知識愛好者,“關注的人”“關注的話題”等功能保證了對于知識供求雙方的資源匹配,使分享者在未發起live時就已經存在用戶積累,live發起時這些用戶便成為了天然的受眾,用戶更愿意為知識買單。
關于收費的問題上知乎live采用了兩種形式:
1.live開始前:少量金錢贊助參與。
2.live結束后:原價購買回顧。
這兩者購買的知識內容完全一樣,但所花金額卻有很大差別。這刺激了用戶更快獲取知識的欲望,更容易刺激知識消費市場的增長,培養用戶為知識買單的消費習慣。
總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于獲取知識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增加,同時希望高深的知識更淺顯易懂,因此知識服務類市場的概念逐漸形成,人們也越來越愿意為知識買單。
綜上所述,知乎的作為知識分享類平臺,它的產品結構和模式讓用戶既有優秀的用戶體驗又能獲取知識更方便,快捷。它對各個行業精英的內容生產者,核心用戶的重視使得知乎的內容質量有保障。這使得它在知識服務類的市場走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