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空手”老師,得益于其對廣告類知識體系的搭建思路,使我心心念的心理學,也有的建一建。
元知識—知識點—隱性知識
這三點也分別對應了三個階段,學習的三階段,或者說知識體系搭建的三階段。
階段1:理解自己,理解學習對象,理解學習的核心。
階段2:刻意練習,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收集各種知識點,搞清楚領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階段3:讓知識為行動提供方向與指引。
階段一
1. 元知識:我是樂于學習的人,興趣是心理學,長處為表達,問題為不愿堅持做無正反饋的事,希望能通過該體系的搭建,提升相關認知,目標為持續學習3-5年,從心理學小白到小咖。
我要學的內容有三塊,一是高校專業版本的心理學知識(基礎、社會、管理、發展、統計、咨詢、健康),二是基本的咨詢技能(方法流派、量表、咨詢話術、咨詢思路、咨詢認知),三是對咨詢案例的分析以及對咨詢個案的體驗(情緒、親子、婚姻)。
2. 知識源:書籍(學系統知識)、網絡論文及談話(學趨勢),以及導師(學思考邏輯)。需要注意的是導師可以引導我們思考,幫我們建立知識框架和邏輯,也可以為我們的行為提供反饋。具體到渠道,那專碩的書籍、得到的專欄、微信讀書、網盤及地面課程等,都可以滿足知識源的需要。
依據元知識和知識源,就可以制定學習策略了,然后基于現實,對學習成果和進度進行檢驗。
3. 知識黃金圓環:里到外依次為 理念why—邏輯how—知識what。先問why和how,問自己,作者是如何得出結論和核心觀點的。閱讀的核心為提出問題。讀書前要問自己,這本書整體上在說什么,作者主要持什么觀點,他是怎么得出結論的,他講的有無道理。
階段二
1. 關鍵詞:該領域的基本概念和術語,還有一些核心觀點。關鍵詞類似,弗洛伊德提出:性心理發展理論、潛意識、思維過程、強迫性重復、本自超我、個人體驗、均勻懸浮注意。
2. 主題閱讀:圍繞一個關鍵詞,同時閱讀幾本書,并尋找與關鍵詞相關的文章和論文(清楚判斷主題,劃定讀書范圍,在閱讀中提出問題)。
3. 知識最大公約數:異的部分,是大師們的各自創想;同的部分,是所研究的主題的本質,也是最大公約數。
階段三
1. 知識模型: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建立知識間的聯結,變成模型。模型可以是金字塔層級式、雙維度式象限、線性演進式、圓環式,這四種是空手老師提到的,我不了解,后續學到了再回來補充。
然后用模型解釋身邊的各種現象,代入各種事實和案例進行驗證(找至少5個案例),在驗證是否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和完善。
2. 知識跨界:去別的領域,為我們提供新的思維方式,讓我們易于行動,勇于創新。
3. 知識行動力:學了之后要有反饋,要么行動,要么說出你反對的理由。可以通過咨詢、培訓、寫作、演講來實施。可以讓閱讀和寫作高度融合,讀一段書就可以寫一些筆記和感想,用備忘錄,寫140字,多寫。
好了,差不多就是這樣,這是我學到的關于知識體系搭建,比較合胃口的一種方法了。
接下來就慢慢拆分,一步步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