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終于決定再次寫點東西記錄那些看過的內容與感受了。參加了學院的讀書俱樂部,每天半個小時,到現在我也已經忘記多少天了,僅昨天想要調整沒有打卡。讀了盧思浩的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看每本書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次俱樂部規定的讀后感主題是成長,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寫的這些東西能不能夠算得上圍繞主題,但邊讀邊思考也是一種隱形的成長吧。
? ? ? 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喜歡盧叔叔(估計他又要想打我們了)還是因為他的荔枝,相約周三,世界是一封情書,和老盧聊聊最近發生的事兒,聊聊讓自己煩惱的問題,也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就像朋友一樣說說話。聽說盧大來我們學校演講簽售,便肯定要與他見見面,說說話,當然也如愿以償,老盧說對我說我們都足夠優秀,而且我們會越來越優秀。
? ? ? 還記得他說過的喜歡就去表白,你們相遇不是用來錯過的,雖然現在在我們這個年紀也經歷了不少,像這種別人看來略顯天真的話,我們都會笑笑說矯什么情啊,可是不是還有很多人就默默錯過了嘛,明明把一個人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可是什么都不說一句。刷微博刷到別人對老盧的感謝,我覺得他的話能夠影響到別人并幫助別人,這或許就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吧。從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到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我并沒有看過他多少書,以后也不一定會堅持,我能堅持的或許就是聽他的荔枝,普通的聊聊生活每次都能夠給我很多前進的動力。
? ? ? 你也走了很遠的路吧,內容我就不再復述,都是作者經歷或者身邊的一些故事,有喜有悲,有失望難過,也有幸福感動。平常不平凡,即使生活再平淡,也會有讓我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事情,而這些事往往能夠讓我們成長,更加珍惜那些陪我們成長的人,抑或朋友,抑或親人,抑或陌生人。有人說心靈雞湯的文章值得讀嗎,要我說,讀讀沒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讀完請不要忘記調整心態繼續前行。
? ? ? 分享前段時間老盧在微博寫的長文中的幾句,希望共勉。
? ? ? 只是如果生命是一本書,旅行就是一張夾在書里的明信片。它沒有改變你的生活處境,改變的是你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出去看看,是為了更好地回到生活。
? ? ? 來來回回終于把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徹底讀完了,因為不是連續看的,中間好多地方腦袋瓜子都轉不過來,又返回去看。也算明白了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東野圭吾的小說,前面也看了不少他的作品,放學后,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以及一些更早期的作品(簡書應該也有記錄一部分),都讓人覺得經典啊,而不是枯燥乏味,即使像是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什么,也會讓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 ? ? 我們每個人生活都有煩惱,可是是否每個人都有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呢?萬萬沒有想到讓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我最先看到的那句宣傳語: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能幫你找回? 不是推理小說,卻更扣人心弦。其實很多事情我們不是沒有答案,我們只是還沒有發現答案。來咨詢煩惱的人往往內心已經有了一份想要堅持的決定,只是他們會有一絲猶豫與束縛,最后的建議他們也未必會采納,但是通過交流,能夠幫助他們找到他們自己內心最初的堅持也是值得的。
? ? ? 人無法獨自生存,要相互支撐才能活下去。有時我們彼此之間互相傷害,抑或互相幫助,但也正是通過這樣我們彼此之間聯系更加緊密,感恩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讓我們變得更加完整。所以12月29日上映的解憂雜貨店你要去追嗎?
? ? ? 下面的我寫的東西你大可隨意發表你的意見,我也不必吝嗇自己的文字。
? ? ? 看了王小波的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數,我想談的也只有沉默的大多數。前面一篇簡書已經談到部分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感受,但是更多的涉及到自己感情方面,不想讓我喜歡的人尷尬,暫時會進行加密處理。我想這篇文章給我的沖擊力真的太大了,僅僅書開頭第一篇就讀了好幾遍,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太習慣沉默了。
? ? ? 江歌,豫章書店的事情,還沒有徹底過去,其實很多事情,我也說不清楚應不應該讓它過去,作為“無關人”的我們過去了,可是家人呢?為什么社會還不如自己想象的美好?為什么當人性丑惡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可以丑惡到那種程度。最近發生的“三種顏色事件”,有一個朋友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邊看邊哭,我在旁邊不知道如何安慰,如朋友說的那樣,很多時候我們在為此事悲傷的同時,更多傷心的是我們的無能為力,難過自己不能為他們做什么。后來有在空間,朋友圈,微博看到很多人的想法,慶幸我們國人們不再那么沉默,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需要當事人發聲,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發聲,那些勾當,難道說我們沉默不語就代表社會進步了?保護好我們的孩子,也保護好我們自己,家人朋友與自己善良的那一面吧。
? ? ? 大多數人的沉默與微博上無休無止的語言抨擊之間的矛盾,其實有的時候也會讓人心累,希望理智發聲。
摘錄:
自從我輩成人以來,所見到的一切都是顛倒著的。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
常讀常新,體味常識與思維的樂趣,知道靈魂豐富的人應有的樣子。
王小波是一個靈魂豐富的人,也是一個靈魂受著某些念頭煎熬的人。他常常心中郁結,有一種非要找個出口宣泄一下不可的沖動。正因如此,他寫出的東西才好看。王小波的雜文是值得反復細讀的。真正能思想的人并不多,能從思想中得到快樂者更是寥寥,王小波就是其中一個。這些文章游走于個人與人類,外向與內省,幽默與嚴肅,情感與理智,常識與哲學,邏輯與悖謬的多重張力之間,形成了他風格獨具的“小波體”。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獲得過數不清的贊譽和追捧,他反對“愚昧”和“無趣”的主張已經成為無數青年的生活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