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你知多少?

1

近日收治了一位器官捐獻者,一聽這個稱謂,立刻肅然起敬。很想知道這是怎么一個過程。

患者是40歲的男性,一個星期前坐摩托車,出了車禍,當時患者頭部及右外耳道出血,神志還是清的,也還能對答。送至當地醫院救治,期間逐漸出現意識不清,搶救并手術后,情況并沒有好轉。家屬表示愿意行器官捐獻,就轉到這里,準備行器官摘除。

我詳細的問了器官捐獻聯絡員。他告訴我,大部分捐贈的器官都是來自這些遭遇事故的患者。聯絡員得知所負責的下級醫院,有這類患者,他們就會去勸說家屬。以前這個工作是非常艱辛的,現在的人觀念轉變了很多。家屬同意捐獻,必須是三方面的直系親屬簽字同意:父母、嫡親的兄弟姐妹、子女。相關的醫師共同證實患者可以達到器官捐獻的指征,才可以進行器官摘除。

2 器官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被診斷腦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生命體征時,基于個人生前的意愿且家屬的同意,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贈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或者捐贈給醫學院。

3 死亡

傳統上判定一個人死亡的標準,就是永久性的心臟停跳、呼吸停止以及瞳孔對光反射消失。在心跳、呼吸停止以后,身體其他部位的組織和器官,都將因得不到氧氣與養分的供應而失去功能。

臨床上的腦死亡,是指腦干死亡。人體腦組織是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的,腦干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它控制著自體呼吸、心跳、血壓等重要功能。人體一些部位的細胞在受到傷害后可以通過再生來恢復功能,腦細胞則不同:一旦壞死就無法再生。所以,當一個人的腦干遭受無法復原的傷害時,腦干就會永久性完全喪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隨后,身體的其他器官和組織,也會因為沒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漸喪失功能,最后就是真正的生理意義上的死亡。

由于醫學技術的進步,當一個人發生腦死亡時,可以借助呼吸機和藥物來維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壓等生理功能長達兩個星期。但一旦撤除這些輔助設施,他/她就無法進行呼吸,心跳也會隨著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腦細胞發生死亡之外,身體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組織依舊是健康。

只有腦死亡,才可以進行器官捐獻。

4 法律與倫理

在國內,器官捐獻的供需比約是1:30,甚至更多需要的人在等待合適的器官移植。

國內有一整套關于器官捐獻的法律,但仍然是不完善的。

每個器官捐獻手術后,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能給家屬一點安慰的是,可以減免相關的醫療費用,國家也會有一定的補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另一個51歲的男性捐獻者,是一個民工,工作的時候從三樓摔下來,特重型顱腦損傷,家屬表示愿意捐出器官。送到重癥監護室,維持呼吸和心跳,準備器官摘除。但是,醫生發現他還有自主呼吸,是不可以行器官摘除的。救?還是不救?家屬面對如此龐大的醫療費用,還有未知的愈后,怎么辦?另一邊,等待著器官移植的病人,又是怎么樣面對一次次的失望?

(附:器官摘除前,已經多方面證實供者是不可逆的腦死亡。用機器和藥物,維持呼吸和心跳,去到手術臺,一切準備就緒,全體手術成員向患者鞠躬致敬,然后撤除管道和藥物,兩分鐘后,開始手術,把捐獻的器官摘除,立刻妥善保存(只能保存24小時,聯絡員要盡快送至受者手術)。醫生重新縫合,再次致敬)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前幾天看了東方衛視的紀錄片《人間世》,其中第四集記錄的是器官捐獻的真實故事。 腦腫瘤病人焦俞轉院到上海華山醫院后,...
    齊梁小生閱讀 3,305評論 0 1
  • 1. 初見你時,是在夏日的晴天里,太陽依舊那么辣眼,蟬鳴依舊那么刺耳,你拿著著行李箱站在樹蔭底下,一身干凈爽朗的休...
    月芙記閱讀 540評論 6 8
  • 你是否對心理學感興趣你是否想要探索自己的內心如果你確定自己有勇氣面對內心的那個自己就請來吧 感受 “生氣”看見這詞...
    優雅的老太太36閱讀 232評論 0 0
  • 前言 在《透徹理解Spring事務設計思想之手寫實現》中,已經向大家揭示了Spring就是利用ThreadLoca...
    張豐哲閱讀 34,521評論 23 90
  • 很慶幸自己能生活在是一個用指尖就可以獲取信息、知識的時代,并且還好自己有通過微信加入了一些正能量,不斷自我提升的群...
    Eva華閱讀 16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