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枝啼鳥綿綿意,遍野春花淡淡煙
——《走在春天里》序
? ? ? ? ? ? ? ? ? ? ? 作者:高? 凱
沒有想到,昔日中學語文課堂上的一個學生跟著文學來了。今年春天,30多年前我在合水一中代語文課時教過的學生唐靜芳忽然打來電話說,他們要辦一期名為《思無邪》的內部刊物,約我題個詞、寫篇序,并要我給他們的刊物一篇文章以示支持。曾經教過的學生走上了我正在走的道路,這令我喜出望外,所以我必須一一滿足,以盡一份應盡的責任,以表一份應表的情誼。
開始動筆時,那個長著一頭毛茸茸的自來卷發、總是一臉燦爛的黑眼睛女孩子,以及她那些純真爛漫的同學們的形象頓時清晰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但時光荏苒,變化是不可避免的。秋天,在金城黃河之濱,我和做警察的靜芳見了面。這個孩子,身體弱,一直病著。常人為之恐懼的病痛折磨、難眠煎熬,就潛伏在她柔弱的軀體里,卻并沒有擊倒她。這個孩子,心氣高,還是單身,如此篤定于內心的追求,可能很苦,也很累,但是看不出她向庸常的生活退讓和屈服的跡象。這是難得的,從荊棘里帶著微笑跋涉而來,努力從塵土里開出花來,我祝福她!
讓我沒有想到的,唐靜芳30余年中居然一直懷抱著文學的夢想。她搞創作我是聽說過的,但她為文學的事情和我在30多年后聯系又重逢,這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的。聽說她來蘭州時,我給她約了《飛天》主編馬青山,以讓她認識本省最高文學刊物的門戶。當然,不是替她“走后門”,而是師生之間的正當引薦。我告訴馬青山,靜芳有靈氣,文字有女性的溫婉。一番長談,更讓我感到難得,她的確是有著自己的特別。如果唐靜芳有出息,我不敢說她就是我教出來的作家,30年時間對于一個人來說有著太多太多的可能,但是當初一個業余作者式的語文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存在的。也許,她就是我無意撒下的一粒文學的種子。所以,我非常愿意在文學的大課堂里重新認唐靜芳這個學生。太珍貴了,她是我那些學生中目前蹦出來的唯一的一個作家,可謂獨苗也。
這棵獨苗,正在當下的文學之林中茁壯成長。她是他們二月風文學社和《思無邪》刊物所聚集的一群志趣相投的文學同仁中的佼佼者,也是隴東文學愛好者和作家群體中出眾的一員。我得像唐靜芳這個年齡段的作家們學習。我讀了靜芳主持的《思無邪》創刊號,文字水平已經非常不錯,很有文學功力。在《思無邪》的序言中,我說過,因《思無邪》而聚集在一起或為了《思無邪》而在一起聚集的作家們,即使將來不會驚天動地名揚天下,但只要一直在以自己的真誠默默地為這個世界奉獻著真誠,也不枉曾經在一起這樣詩意地為文學而堅守過,是基因也是基石。
最近,靜芳自己的一輯文稿又呈現在我面前,這正是她30年人生體悟的結晶。其書稿排序是以寫作對象歸類區分的,列為九輯,的確是為情而文、以情盛文的。其第一、二、三輯敘寫的便是親情、友情與愛情,我特別注意到,第四輯是寫給春天的,毋庸置疑,春天是生命的萌發時節,是播種時節,是新生、是希望、是生機,尤其是《尋找春天》一文,或許也袒露了靜芳之所以給書稿定名為《走在春天里》的緣故。于她而言,10年病程,自是經歷了非同尋常的磨難和挫折,也在絕望與希望中苦苦奮爭過,但無論多么困苦,她終究還是沒有放棄希望,尋找春天正是她對于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她人生的再造和思想的積淀。她說過,那十年,她封了筆,但當她再次走進春天后,她重新煥發了文字的活力。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她文風的變化中看出來,雖然還未褪盡之前的敏感、抑郁和傷感,但無論文中多么悲苦,結尾總是溫馨明亮的。是啊,文字是照亮她生活的一束光,而她性情中的良善、率真、熱忱,個性中的倔強、堅執、勇敢,內心的光明、坦蕩、正直,才是給予文字靈魂的源泉。至于生活給予她的考驗,反而成就了之后她文字的凝重厚實和豁達,是她給了文字信心,而她的文字也給予了周圍人們的力量,比如她的戲謔之作《我那可憐的骨頭》,便是如此。即使命運不公,抗爭奮斗之心卻從未屈服,她以出世之身寫入世之心,是積極的,是向上向善向美的。比如她出門改個褲角,便有所感(《有關擔當》);跟鄰里嘮個家常,則有鞭撻(《寡母淚》);見到底層人,就有贊頌(《那些值得尊敬的人們》);去廣場散步,也有觸動(《心勁兒》);去市場買條魚,即有感悟(《君子遠庖廚》),顯然,她的心是溫情的,是充滿愛意的。盡管她的作品整體格局較小,但她關心人世、關注社會也時有表現。當然了,在第七輯她個人的內心獨白中,我們幾乎可以完整地了解她,她的生活、情感和思想,這是最貼近她自己的心靈語言,讀來讓人感慨,讓人痛惜,讓人落淚,也讓人愛憐和欽佩。都道是紅顏薄命,她是清高又自矜的女子,但也是不容于俗世的女子:如她所言,“十年病愁煎,一日魄歸難。或更因他故,何堪寂寞言。”久病無歡,于這世間人情冷暖,定也是親歷嘗遍,身心折磨日甚,又難得傾訴,這其中的煎熬,至親之外,誰能知曉?“寧為來世之野鳧,不為今生之病囚!”這是急促的吶喊,有抉擇、有憤然、有不甘。康健之人是難解這份悲涼的,“病囚”之喻,令我想到了黛玉,靜芳必是亦度過許多“更闌又下瀟瀟雨,誰見孤燈照壁昏”的時候吧。但她鐘愛的是“滿枝啼鳥綿綿意,遍野春花淡淡煙”這樣的氣象,是滿懷著生機,對生命和生活無限希冀的,這便是其真誠執著的源頭吧。因此,她從未有過怨恨,依然憧憬著未來與愛,愛人世、愛人生、愛生活,其第五輯有關自然的文章,就是對生活的描述與贊美。說穿了,她的這部散文集的靈魂就是愛,是對愛的歌頌和贊美。她的愛也熾烈,也憂傷,甚至悲苦,但從不猶豫。盡管表現手法上或直率,或含蓄,或雋永,但都真摯懇切,感人至深。
文集里,她寫到自己的職業是警察。以她的文風氣質,婉然是警察這個職業中的一朵別樣之花。她深愛她的職業和她的戰友,這在她的文章中表現得很清楚,《如果祖國需要》一文中,“我們把你埋在遙遠的山崗,讓你的身軀長成一道無形的屏障”的詩句,雖是從其它作品借鑒而來,但放在此處,甚是妥帖。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靜芳散文的最大特點,為情而文、以情盛文。這部集子從頭到尾莫不如此,即使是她的評論文字,也脫不開個人情感。當然這樣一來,她的評談文章,就算不得真正的評論了。她善于抒情的特點,如果運用得當,就是優點;運用不當,則是缺點了,在這方面,以后還要注意。她的第二個特點則是,文章章法圓潤,語言純熟自如,結構完整,邏輯嚴謹,看似隨意,實則顯示了作者較為扎實的語言功底。說到這里,就要談到她的第三個特點了,作者有較深的文言功底,運用在作品中,使其語言表現出典雅清麗、含蓄蘊藉和雋永精致的特點,這點在《幾個舊女子》、《神話》、《一朵罌粟花的盛開》以及第三輯《給紅梅》的系列文章中表現尤為突出,她的這個特點,使她的散文產生了較高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這一點,也是我較為推崇的。
盡管她的作品整體比較小我,但思想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核是美好溫暖的。作為一名作家,在寫作中如何突破自我的限制,這是她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但無論如何,在這個涼薄的世界里,《走在春天里》,終究還是一抹明亮的暖色,照耀著你我的心田。
文學的繁榮,離不開作家的耕耘和讀者的踐悟,更離不開廣泛意義上的文學工作者、活動家們的努力。靜芳的文學夢想是在閱讀中豐盈的,文學道路是在創作中攀登的,文學熱情也在結社辦刊中洋溢出來。靜芳的成長中,有著過人的堅韌和執著,不僅表現在與疾病斗爭中,更是在追求內心世界上。她在他們的二月風文學社中,提倡一個非常好的宗旨——“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我理解,其宣示了一種欲在文學的鏡子里找回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向上向善的理想。人生有夢,但對于作家,只有存在著才有做夢的可能。就像她在致我的約稿信中所說,就是想“打磨一種精致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或自己喜歡的樣子”,此乃文學的初衷也是文學的大道也。
最近,我收到了新出的《黃河象》“合水女作家專號”,令我感到驚訝和欣喜的是,老家合水居然有那么多和唐靜芳一樣的女作家!在這期刊物里,除老作家郭曉霞而外,其他都是新面孔,如沈藝秀、孫曉春、賈永莉、胡慶紅、左小玲、石楓戀等,而唐靜芳與沈藝秀是其中作品最多最為堅執的,概青年作家的領軍者也。由此,我看到了合水文學的未來。她們是故鄉的底色,也是故鄉的希望。
盡管文學創作已不再是作家們的專利,任何人都有從事文學創作的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學的門檻會無條件降低,文學選擇作家時也不會因人而降格以求。相反,當這個時代缺文學而不缺作家的時候,文學對作家的要求會有更高的標準和更大的期待。而這,必須由我們從自己做起。
靜芳是我的學生,作為早年的老師,雖然不再授業,但是在文學的大道上,我還是愿意為她為年輕人解惑一二。她的文筆,也還有需要精進的地方,尤其是要善于學習,甘肅的小說、散文、詩歌,多有名家,若得其精神,就不會白走或走彎路;再者,她的文字里缺少人間煙火味道,這是萬萬不可的。
生有涯而用眼寬廣,身涉世而存心深遠,是可以結出豐碩成果的。我對靜芳充滿信心,并期待著。
是為序。
2017年歲末于蘭州
? ? ? ? ? ? ? 純粹率真的人文抒寫
? ? ——讀散文集《走在春天里》有感
? ? ? ? ? ? ? ? ? ? ? ? ? ? 文 / 賈錄會
? ? ?
? ? ? ? 和唐靜芳女士相識在二月風文學群,互相也有過文字上的切磋交流。2018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她的《走在春天里》的散文集準備就緒,給我發了份電子版讓我找找毛病。于是,我仔細看完她的全部文稿,并寫下一點兒讀后感,算是友誼的見證。
? ? ? ? 讀她的文稿,覺得靜芳女士就像隴東大塬上的一棵樹木,在大風中挺立,又像黃河象故鄉河流里的一朵浪花,在波濤里歡唱,更像一只會說話的陽雀,時而翔舞在秦直道上追逐風聲,時而蹲伏在警徽閃閃的警營里諦聽彩虹吐納。但其實,她什么都不是,她只是慶陽市合水縣一位愛好文學的普通公務員而已。
? ? ? ? 通讀文集里的作品,發現有些作品的確比較稚嫩,但成長的軌跡卻很明顯,尤其是她抒寫父母親人的章節,自然流暢,真摯懇切,精確傳神,雖無驚人之語,卻動人心弦,讀后讓我的靈魂也受到了一次洗禮。
? ? ? ? 《走在春天里》這本文集題材很廣,甚至有點雜,寫人物的篇幅很多,但都寫得言之有物、感之有情,文風親切質樸,少有技巧、做作和故弄玄虛,充分體現出靜芳女士對文學的癡愛和她頑強堅韌、樂觀向上的精神。比如她在《如果,還給我十年》里寫到:“還給我十年,我還會選擇公安工作嗎?經過慎重考慮,答案是肯定的:是的,我依然會選擇公安工作,依然會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為保一方平安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正是這種熱愛事業和永不服輸的性格,才使她在坎坷的人生中,走得那么踏實,使她文字的底色始終那么明亮。
? ? ? ? 我們每個人,走上文學之路的緣由各不相同。靜芳愛好廣泛,從小就喜歡讀書,她的《走在春天里》文集中的作品有的雖是首次讀到,但卻似曾相識,因為它們都是“詩”。文集是由九輯組成,每一輯里的小單元都很有特色,明顯能感受到她對時代、對人生、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且愛得那么深沉,那么熱烈,那么細微。她雖是一名颯爽女警,但也很是柔情細膩。她的這部文集平實中有內容,雖然寫的都是身邊的平常事,但卻天然無雕飾,有將詩意涂滿春天盡情吟唱之感。尤其是《父親的影響》和《祭舅父文》這兩篇,就很注重散文這種文體的藝術特點。她有廣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胸襟,融情于文,使其散文煥發出絢爛的色調與藝術活力。《如果祖國需要》、《青海湖紀行》、《嶺上獵事》和《回歸的感動》等文章具有像小說一樣的故事情節和戲劇常用的巧合手法,這些故事又大多是通過一些頗有張力的生活細節來表達情感、描繪人物并推動情節發展的,這就使她的散文具備了小說戲劇的可讀性與吸引力;同時,也通過這種跨文體寫作的方式,擴大和豐富了散文這種文體的藝術空間,這無疑是對散文文體的革新,使散文的藝術性變得多味而耐品。
? ? ? ? 靜芳為人做事都很踏實樂觀,她寫作只是愛好,從不苛求其它。她曾對我說過:“我寫我的,有啥好和別人攀比的呢?!”也正是在這種心態的支撐下,她從寫作中獲得了真正的快樂,生活的感悟與反思也通過文字得到釋放與表達,因此,她算得上一名快樂無憂的詩者。一如她在《我的愛》中所寫:“我愛這色彩:綠的生動,紅的熱烈,粉的淡雅,紫的夢幻,黑的神秘,白的高潔,黃的溫暖。一切,便在這萬紫千紅中誕生了。我愛這聲音:海浪的嘩嘩拍擊聲,松濤的刷刷陣鳴聲,禽鳥的嘰嘰喳喳聲,清泉的叮叮咚咚聲。靈魂,便在天籟聲中入眠了。”這些句子鮮活靈動,給讀者帶來了美感和心靈的共鳴,具備詩歌的味道。說起散文與詩歌,本就有許多共同點,甚至被稱為文學上的并蹄蓮。歷代不少詩人同時又是散文大家,一些散文家,也把散文當成詩歌來寫。在散文和詩歌文體中,還有介乎二者之間的散文詩和詩散文,我知道靜芳偶爾也寫詩,她的散文集《走在春天里》不少小單元就具有詩歌的韻味,這是這本集子的一個獨特亮點。
? ? ? ? 靜芳曾說過,時光的味道就是幸福的味道。我想這不僅僅是一行詩句,而是生命的開悟。她的生命已融入到時光中,融入進萬物里,生活就成為了一首巧手取材、詩語樸素、風韻煥然、娓娓道來的好詩。如她在《走在春天里》中寫到:“飽綻著杏花的杏枝推推搡搡地翻過墻來,將一園春色大方地展示給人看,那花朵兒成團成簇,成嘟嚕成串串,就像三月的風箏,借風而起,飛揚跋扈,便絢絢麗麗地張揚起來了,盡情,盡興,全然不屑那些尚在孕育中的花骨朵兒們的努力,自顧自地表演在春的舞臺上。”
? ? ? ? 當然,這本集子也貌似有“明快頌揚有余,沉痛反思不足”之嫌,但總體是不錯的,有它返璞歸真的一面。常言道,真誠簡單就是美,文學藝術的力量在于以情感人,以情動人,而不是以類別、流派和色彩來劃分的。靜芳作品的好壞,自會有讀者評點,至于說她的作品是莊稼地里的谷子或麥子,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文學這條路上靜芳用心在寫,用情在寫,她不停地用文字打磨心靈,展開內心的敘說和傾訴,這就已經值得我去學習借鑒了。
? ? ? ? 靈魂是承載人精神生活的內在空間,在此空間里必然是萬物共居,平等相待的,靜芳不斷地用文字里的純粹去抒寫真誠,再以自己內心的率真去給文字提純。有這些文字作閨蜜,引領她在生活中一邊發掘真善美,一邊用栩栩如生的意象給讀者帶來精神上的自強不息,我想靜芳以后會繼續以文字為契機,把苦難沉淀,把幸福抒發……
? ? ? ? 當然了,每個人的作品都不會十全十美,靜芳的文字功底還不夠扎實,但愿她在以后的創作中再接再厲。既然選擇了文學這條路,就要拓寬寫作思路,豐富寫作內容,題材也要隨視域而變化,要從農耕文明的傳統寫作中走出來,在信息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大環境里寫出既有靈性又有美感的新作……
后記:照亮生活的那束光……
? ? ? ? ? ? ? ? ? ? ? 作者:二? 月
其實,一直以來,并無結集出書的想法。因為,于這寫作,自己尚在門外,只能說是習作,更談不上創作;二者,閑來涂鴉,于我只是自說自話,很少關乎旁人,即使有關,也少對人提及。的確,年輕之時,也曾小何尖尖,有出頭之意。奈工作繁忙,又玩心甚重,于是邊學邊忘,邊寫邊丟,如那掰玉米的猴子,總不定性。之后,由于境遇有變,又兼疾病,便刻意摒棄了文字,以為柴米油鹽,方是健康踏實的人生。豈料,十年禁錮,還是不能改變對文字的熱愛。于是,于2010年初,再次開山動土,以寫初心,將所有的心情語言存于博客之中。如此,這文字于我,便是另一個自己,是茫茫海面上的心靈燈塔,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是困境逆旅中的一束光,使我的身心有個安放之處。
而文字真正帶給我的改變,乃因我個人微信公眾號的開通。借此平臺,我認識了很多師友,既開闊了眼界,收獲了友誼,又學到很多東西,也改變了我對文字的態度,開始嘗試投稿,并著手整理這幾年的散文隨筆,打算做個紙本,留作紀念,但在得知景波老師的事跡后,我改變了想法。景波老師任職縣文聯,主編《黃河象》,提攜獎掖過許多后昆,自然也包括我。去年11月,突然聽說他病了,又得知他療效不錯,還在病床上完成小說集《姑娘像花兒一樣》,4月出版。8月,我去看他,他很消瘦,但精神尚佳,與我說了很多話:說如果上天還能給他時間,他要寫一部像《白鹿原》那樣當枕頭枕的作品。聽聞此話,我的心情忽而悲涼,忽而高昂。我知道,這才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相信為了實現他的夙愿,他必能戰勝病魔。景波老師還不忘鼓勵我,說我的文筆尚算成熟,應將自己的作品整理出版,這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也是對文學的一個交代。
景波老師的事跡和他的話語令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們都是真的勇士,如同文字本身的作用一樣,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是困境逆旅中的一束光。故此,我整理了這部集子,將其獻給我的父母親友、天地萬物和塵世滄桑。或許,這些文字不夠昂揚,但卻是我真實的心靈感悟和人生歷程。畢竟,一切都過去了,“而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普希金詩句),愿我的這些文字能夠帶給大家光亮和美好,讓我們長看花開和月圓,一直走在春天里……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之所以署名“二月”,不是自負或別出心裁,只是因為,雖然生活欺騙了我,我卻依然熱愛生活——正如網絡熱語“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所言,又如羅曼·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現如今,生命于我,已是新生。想那天地悠悠,過客匆匆,生靈萬物,唯有在春天里,在二月中,最是生機勃發,欣欣向榮呀。故此,這二月也是驅散黑暗冬夜的一束光,能夠點燃生命的火焰,讓我們繼續走下去,奔跑、跳躍,一路向前……
由于個人學識能力所限,書中瑕疵在所難免,還望各位讀友們海涵。成書過程中,感謝諸多文友與同仁們的關懷與支持,特別是甘肅省文學院院長高凱和省作協主席馬步升兩位老師。高老師已是我三十年的恩師了,是他在百忙中抽空閱讀這些不成器的小文并為此作序;馬主席雖是初次見面,卻欣然為我題寫書名,給我以極大的鼓勵和支持;文友張興華不僅幫我校稿還給了我許多具體可行的修改意見;文友賈錄會認真閱讀書稿并寫了讀后感,令人十分感動,在此一并致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月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