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年夜飯,
先從人員數說起
小的時候,在姥姥家過年,沒出嫁的小姨和沒結婚的舅舅,一大家人,熱熱鬧鬧。上中學時,也是家里最困難時期,幾乎都在三姨家過年,兩家八口人,四個大人,忙著準備年夜飯,四個孩子以玩為主,等著吃美食,穿新衣。到了高中,爸媽都去了省外,假期和弟弟坐著火車過去過年,家里除了有一起跟來打工的舅舅,也有大舅家的弟弟,還有爸單位,看門的大爺,也是一大桌人。大學畢業后,家里過年的人也是有增無減,老家的經濟不好,表妹一家和小姨一家也都過來打工,自然過年也都聚在一起,只是偶爾她們回老家的時候,家里最少的時候就剩爸媽和我三人,弟在丈人家。離的遠,媽不希望大過年的讓她來回跑,再說人家也就一個閨女,大過年的,扔下老兩口,也不是那么回事,畢竟我家過年人數多些,所以,也就養成了習慣,弟結婚后,就沒在春節回來過。
在說說飯菜,我家的年夜飯,一般都是在三十的下午就開始吃了。在媽看來三十下午就算過年的開始了。
媽一直固守著姥姥家留下的傳統,東北的七碗八碟的,每次都是滿滿當當的,感覺桌上都能落兩層。雖然有時候,她自己也說,八八大順,十全十美,但一般都超過這個數量,在她看來,小盤小碟的都不算。每年必有的,魚,要大的,紅的,象征年年有余。雞,要整只,寓意吉祥如意。豬蹄,東北寓意刨錢,最好是前蹄。紅燒肉,象征著新年紅紅火火。年糕,年年高。生菜,用的諧音生財。大蔥,諧音聰明,特別是在我和弟小的時候,每年必有。別的還有豬肝,豆芽,排骨,大蝦,糖三角,有時候中間還放個桃罐頭。
還有一個一般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二十八做的,叫“走油”,就是用面做的各種小吃,炸出來的干果,面魚,剛出鍋的時候,真的很好吃。當然已經有很多年沒吃過了,只能等有機會回老家才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