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農村人開始很多養殖的季節。比如小雞仔,就有很強的季節性。在愛麗絲來到王麗麗家大約兩個月的時候,王媽媽家就買了三十幾只小雞仔,交給王麗麗喂養。
黃絨絨的小雞仔們,唧唧唧唧的湊在一處,剛拿來的頭幾天,先喂它們芝麻。把芝麻直接撒在小雞面前,可以是報紙上,也可以是土地上。一般人家喂養小雞的時候,都是撒報紙、燒紙、學生的本子紙、或者其他廢棄的紙片上的。這樣,如果小雞們吃不完,還可以收起來,芝麻對當時的人們來說,那可是稀罕物。
等小雞仔的嘴上脫掉了小小的硬殼,再接著喂一天或兩天芝麻,就該換小米了。
王麗麗第一次按媽媽的要求喂養雞崽子們的時候,聽媽媽一說等小雞仔嘴上的硬殼掉了,就能用相對便宜的小米換下貴重的芝麻了。
那時候農村人,吃香油都是用筷子滴幾滴的,芝麻對于他們來說,那可真貴重。
王麗麗天天看小雞仔的嘴,看到有幾個遲遲不掉硬殼的,自己就偷偷的給它們扒掉,一次不成兩次,小雞仔們嘴巴上的硬殼,是如愿以償的一天之間掉光了,可是,接下來幾天,小雞子們開始接二連三的死去。
到后來王媽媽知道了王麗麗給小雞仔扒嘴上硬殼的事情,耐心的跟王麗麗講,不論任何動物,都有它自然的成長過程,你這么著急的幫助小雞仔脫落那個硬殼,豈不知是你在不知不覺中斷送了小雞仔們的命。
王麗麗漲了記性,所以,養了愛麗絲那一年,她再也不給小雞仔扒嘴巴上的硬殼了。但,對于小動物的喜歡,王麗麗仍然保持有天然的熱情。在王媽媽把三十幾個小雞仔交給王麗麗的最初幾天,王麗麗喂完豬羊,還有愛麗絲,就常常的跟小雞仔們玩。
在中年王麗麗的記憶中,幼年的她經常捧起一只小雞,很認真的跟小雞說話。在王家有一個很經典的段子,就是王麗麗捧著剛剛賣來幾天的小雞,繪聲繪色,氣勢凌人、裝腔作勢的說:
“丟蛋雞呀,丟蛋雞,我看我是白養你了,我起早貪黑的給你吃的,喂你喝的,你下蛋不下家里,你對得起誰呀你?”
說完用手指著小雞仔的頭,扒拉了一下,繼續說道:“你好好想想,仔細想想,你這么做對嗎?”
小雞仔隨著王麗麗的手勁歪了一下。
王麗麗馬上扶直了小雞仔的頭,用手指著小雞仔說:“怎么,怎么,你個丟蛋雞,說你幾句你還不服氣呀,想裝暈倒是不?”
王麗麗一邊說一邊看著小雞仔的表情,眼看小雞仔眼睛咕嚕咕嚕轉,還付出唧唧的聲音,王麗麗高興的說:“怎么,抖擻精神,準備跟我分辨了是嗎?”
恰巧這個時候小雞仔唧唧了幾聲。
王麗麗就高興了,把小雞仔放在手心里,用另一只手撫摸著小雞仔的頭,得意的說:“這就對了,知錯就改就是好雞子,如果早這么認識錯誤,我不早就放開開你,給你好吃了嗎。”
說著,一手拿著雞仔,一手去拿已經收起來的芝麻。這個時候,王麗麗喂養的小雞子們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從吃芝麻到吃小米,現在已經從吃小米轉換到吃玉米糝子了。
玉米糝子是中原地區農家人常備的一種食材。它是有玉米粉碎而成,顆粒如小米大小。通常的吃法就是做玉米糊糊,用來當早飯。
中原地區一般一年兩熟,最常見的農作物有冬小麥和夏玉米。所以,因地取材,從農歷的七八月份新玉米下來開始,到第二年的春夏天,絕大部分時間里,這個地區的農村人的早餐,都是喝玉米糊糊的。所以,玉米糝子是這個地方農村人家家都有的,相對比較便宜的食材,通常也用來喂豬,喂小雞仔等家禽。
新賣的小雞仔在經歷了芝麻和小米的喂養后,在長成成雞的過程中,食用最多的就是玉米糝子。王麗麗經常拿玉米糝子用水拌勻,倒到一個碰茬子里給小雞仔們吃。
喂小雞仔的時候,作為豬倌、羊倌的王麗麗,需要嚴密看守。因為純玉米糝子這種食物,在當時的農村家庭,是不能給每一個家禽吃的。比如豬,羊,驢,馬,牛等大型牲口,玉米糝子對它們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必須在很特殊的時候,根據需要,要給它們加料的檔口,豬,羊,驢,馬們才有機會享受如此美味。
玉米糝子甚至不能給成年雞子吃。
就連這個時候的愛麗絲,已經兩三個月的半大小狗,在食物不足的時候,對玉米糝子也是常常垂涎三尺的。因為,在食物不足的時候,就連豬食,也會是愛麗絲經常的選擇。
愛麗絲在三個月大的時候,已經是一只半大的,健康的,活潑聰明的小黃狗了。在吃了老大模一個多月的羊乳,加上王麗麗的多方佛照,愛麗絲的身體早已經恢復正常,甚至是更加的健康和活潑了。
這不,王麗麗家新賣了小雞仔之后,小主人的身心移交別處,愛麗絲時不時的滿懷失落感的臥在王麗麗身邊,眼看著小主人對雞仔們疼愛有加,也只有默默觀望,以期小主人玩膩了那些小小的,毛茸茸的,自己一口就能吞噬的小東西之后,來跟自己玩一把。
原來,剛剛買了小雞仔的第一天,愛麗絲曾經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作為看家狗,家里的一切財物都是它應該保護的對象,而對于剛剛賣來的小雞仔,它卻伸出罪惡的魔抓。
那一天的上午,在大人們下地,哥哥們上學之后。王麗麗按照媽媽的安排,把盛放小雞仔的紙盒子搬出來,撒些芝麻給它們吃;然后就去喂豬、喂羊了。
那是愛麗絲平生第一次獨自面對小雞仔。那些絨絨的,惺惺的,唧唧不停的小東西在愛麗絲面前晃來晃去;幼小的愛麗絲,還不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一時間抵抗不了內心的誘惑,就趁王麗麗不在的時候,快速的叼了一只小雞仔到它的小狗窩,三下五除二的吃了。然后像沒事狗一樣,照樣的跑出來,跟著小主人忙東忙西。
愛麗絲吃小雞仔的事情辦的很漂亮,如果不是天色將晚,王麗麗收小雞仔的時候,數了數,少了一個,到處溜達了一圈,沒有找到;腳下遙遙擺擺的愛麗絲恰好跌了一個跟頭,王麗麗習以為常的抱了它一把,一眼看到愛麗絲嘴角的絨毛,也不會懷疑到愛麗絲的頭上。
王麗麗看到愛麗絲嘴上的絨毛,心里吃了一驚,快步的抱著愛麗絲向狗窩走去。到了狗窩那里一看,王麗麗頓時火冒三丈,把愛麗絲往狗窩里一丟,撿起狗窩里還剩余的有關小雞仔的東西,一邊伸到愛麗絲眼前,一邊照著愛麗絲身上猛打。
愛麗絲嚎叫一聲,躲閃著,求饒著,邊叫邊跑;王麗麗氣的七竅生煙,眼前晃動的,都是愛麗絲的奸饞相,更是怒火中燒。王麗麗盛怒中,一把抓住愛麗絲,高高舉起,順手拿起一根粗棍子,朝著愛麗絲的嘴,恨恨的打著,一邊打一邊說:“你是一只狗,我們養你是為了看家護院,是為了主人們不在家的時候,幫我們看護家里的雞呀,鴨呀,羊呀;沒想到你是這么一個東西,不僅不忠于職守,還監守自盜,偷吃我辛辛苦苦養育的小雞仔。那我還養你干什么,還要你干什么,你這種不懂得護家,不懂得替主人看東西的狗,我打死你算拉倒……”
王麗麗一邊說一邊狠狠的打愛麗絲的嘴,打累了就一手拎了愛麗絲的蹄子,把愛麗絲扔到門外,關了門,不讓愛麗絲進家。愛麗絲在門外哀嚎,王麗麗對之置若罔聞。直到王豫超放學回家,看到嘴巴流血,縮倦在家門口的愛麗絲,滿心孤疑的抱起愛麗絲,開門進家,一邊走一邊喊道:“麗麗,你知道誰打了愛麗絲不?”
王麗麗迎了出來,聲音中扔帶著氣色,說到:“我打的,它該打。誰讓它吃小雞仔來著。”
王豫超一聽愛麗絲吃了小雞仔,馬上把愛麗絲丟到地上,一跺腳到:“原來愛麗絲是這么一只不知長進的狗呀。”
愛麗絲腳一沾地,聽到王麗麗兄妹生氣的聲音,知道沒有好事,就飛跑著鉆到躲避花冠王啄它的樹墩子底下。王麗麗一看,知道愛麗絲知道錯了,也就沒有再多說,該忙什么忙什么去了。
沒想到王豫超回到房間放下書包,拿了棍子來,敲著樹墩子叫愛麗絲出來,狠狠的說要好好教訓愛麗絲一頓。王麗麗聽了,馬上跑過來,拉著王豫超說:“你不要再打它了,看樣子它已經知道錯了,爸爸媽媽在北地,你快去地里幫忙吧。晚飯,我很快就做好了。”
王麗麗拖著勸著,把王豫超弄走了。愛麗絲趁勢從樹墩子下溜出來,跑到它的狗窩去睡。沒有多大一會功夫,天色黑了下來,下地的人們也陸陸續續的回家了。王爸爸回到家里,沒有洗手,放下工具就朝狗窩走去,看到愛麗絲就一把拎出來,順手一個嘴巴,一邊打一邊說:“你這種禍害東西的畜生,扔出去,不能養。”
聽到愛麗絲的哀嚎聲,王麗麗急忙跑了過來,從王爸爸手里奪過愛麗絲,緊緊抱在懷里,跟爸爸爭辯到:“愛麗絲才幾個月,它就像一個小孩子,根本不懂事;犯錯誤了,我打了,哥哥也兇了,您還想怎么樣?”
“不養了,扔了。”
“那可不行,我養了快四個月了,有感情了,要給我和愛麗絲一次機會,如果我教育不好愛麗絲,它再禍害家里的東西,再扔它。”
愛麗絲聽了,停止了哀叫,把偷鉆到王麗麗臂彎里,一動也不動。
從此之后,就算小雞仔們滿地跑,愛麗絲都躲的遠遠的;后來因為王麗麗喂小雞仔們的時候,故意命令它跟小雞仔們靠近,愛麗絲不得不聽候王麗麗的號令跟小雞子們接觸,但每次都是小心翼翼,一切行動都聽王麗麗的指揮。
就算每次看到小雞仔的時候,愛麗絲就情不自禁的想起小雞仔的美味,那么鮮,那么嫩,那么美味可口。吃小雞仔的感覺,是愛麗絲終生難忘的,但,吃小雞仔后,被小主人懲罰,打爛狗嘴還不罷休,非要趕出家門的記憶,也是銘心刻骨的。
從那事之后,愛麗絲記住了,主人們再喜歡它,那也是有原則的喜歡,他們根本不會縱容自己為所欲為,一旦犯錯,馬上就會翻臉無情,甚至發起全家的主人們來懲罰自己。
從這件事后,愛麗絲學乖了,它知道,那些黃黃的,軟軟的,唧唧叫的小東西們,是主人的心頭肉。是家庭的一份子,是作為看家狗的自己,應該盡心竭力保護的對象之一。
所以,每次王麗麗喂小雞仔們的時候,愛麗絲就乖乖的,臥一邊;不邀寵,不胡鬧。只不過會時不時的發出聲音,以期引起小主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