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
近來我深刻意識到形象的重要性,所以從著裝到言談舉止都在試圖做出改變。但不善化妝,也不舍得花費這么多時間的我另辟捷徑,打算用一支口紅改善萎靡的精神狀態。
恰巧朋友圈有同學在做微商賣口紅,于是我留言給她詢問價格。沒多久她就發來了消息,只說會以進價給我。接著我們就口紅的顏色、優點進行了一番討論。最后她推薦給我一款,問我要地址寄給我。我不得不再次問多少錢一支,她終于截圖給我她和別人的聊天記錄,說零售價128,給我進價90塊錢。
我看到價格頓時犯起愁來,這和我預期的價格差的多了點,我不舍得花100塊買一支口紅。可我又覺得聊天都進行到這個程度了,再不買下來著實過意不去,也覺得很沒面子。同學說我要對自己好點,我猶豫再三,最后還是不想違背自己的意愿,沒有買這支口紅。
事情結束了。
可我卻沒停止對這件事的思考。我不禁在想換了別人會怎么做,有多少人會違背意愿買下這支口紅。
我感慨最深的是大家對于金錢消費的分配狀況。
我雖不知大家的消費都是怎么分配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各自占的比例能有多少。但我肯定的是大家是不同的。
有的人如我,不舍得買一支一百塊的口紅,卻覺得128的千層蛋糕太便宜了,得果斷下手。有的人覺得花20塊錢買本書簡直是不可理喻,轉頭買套一千塊的化妝品都覺得打折賺到了。更有甚者買輛幾十萬的車眼都不眨,卻為超市促銷的牛奶專程奔波。
于是我想到了“自我價值組合”這個概念:我們對自己的整體評價。
整體自尊是一個兩階段過程的結果。第一階段,人們確定哪些領域對他們來說重要,哪些是用來決定其自我價值的。第二個階段,人們根據自己在所選領域的表現來評價自我,形成人的整體自尊。
依據外貌來建立自尊的女生,當別人夸她漂亮美麗時,就會自我感覺良好,也就不奇怪她為化妝品和衣飾付出高昂的金錢了。即使別人說她五音不全,運動白癡,沒有同情心都不如一句“你今天怎么穿的這么糟糕”給她帶來的困擾大。
同樣的道理有的女生不喜歡被贊美漂亮。她會覺得被自己納入重要自我價值的能力沒有得到尊重和重視。“我不喜華麗的外表,請看我豐富的內在。”這會是他們最真實的獨白。
有的人自尊建立在金錢和他人的贊美之上,有的人覺得自我感覺更重要,他人都是浮云。
凡是認為重要的,總是舍得為此付出金錢和精力的。而你付出的程度決定了你在意的程度。
人們需要被華麗的外表吸引,才有細探內在美的沖動。可徒有其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能浮與表面,讓人再沒了探究的欲望。
兩者兼容。關注內在的同時,也可愉悅他人,精致妝容。
由此我又想到了是建立在外貌,金錢,或別人的贊美上的自尊更容易帶來快樂還是建立在如個人品質,良好的人際關系,卓爾不群的能力上的自尊更容易帶來幸福感?
事實證明與后者相比,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基礎上的自我價值感脆弱者會經歷更多的壓力、憤怒、人際關系問題、吸毒酗酒以及飲食障礙。
但自我價值究竟怎樣組合才能達到最大的幸福感,其中的平衡只能自個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