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之前寫的一篇文章,大家都順利的被學校錄取,現在開啟新的校園生活!
一
填報什么專業,畢業后月薪5萬?
我自己想了一下如果有【找狗工程】這個專業那就去填報吧,畢業后可以去幫王思聰找狗。
這當然只是一個玩笑話,如果有等你讀幾年畢業之后,王思聰可能興趣大變養的寵物不是狗狗而是海龜了呢,說不定現在讀取【海洋工程】或是【生物學】之類的說不定以后能幫得上。
每年夏天我國的考生像是割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地被割掉又有一茬一茬地長出來,這個夏天除了熱之外,還有那正在經歷高考分數折磨之后還要想怎么選一個專業,讓好自己畢業后的工作的是月薪五萬的那種,這種專業真是好得不要不要。
二
最近剛好又有一批詢問選專業選學校的親戚朋友,對于選專業這樣的經歷對我來是說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在這六年里也被許多親戚或是朋友的弟妹詢問填報什么專業好,似乎我在這里也沒有得到什么答案,大多數我的回答都是:“自己喜歡什么就去讀吧,以后領工資的日子不一定與所學的專業有關”。
當我說出這樣的話時又引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很多人考了一個很漂亮的成績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
我一直以來都堅信這樣一件事,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真的是一件很無聊的事,這個“不知道自己喜歡的事”會讓你陷入一種長期的“無聊”當中,這種“無聊”不是看很多輕松的綜藝八卦新聞或是玩游戲打發時間來填補的,當你花越多這樣的時間來填這種”無聊“的時候,你到后來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彌補你帶來損失。
喜歡是一個動作,存在強度,這個強度會分級別,就像你喜歡一個女孩子時,她所做的事在你心中能引起多大的春心蕩動一樣,取決于你的主觀意識決定去做的行動,默默地注意著她就好?去要她的聯系方式?去制造與她的邂逅?這就是“喜歡的強度”所做的行為。
你喜歡的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填報專業就是自己或是人家給一個大的方向奔向一個具體的過程而已,對于家人或是親戚有【某種關系存在】而建議你讀一個專業,這本身是一件很不靠譜的事,既然都是成年人了就應該明白沒有什么【牢靠的關系】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專業還好,如果不是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會讓你產生上大學就是一種浪費的逆反心理,感覺自己莫名其妙地被大學上了,還很不舒服。
三
自從1977恢復考高以來,不管是那個讀大學還包分配工作的年代還是現在這個畢業就失業的年代,在十八歲的時候,大部分人一生中做為了一個具體的結果而做決定,都可能是從人生這個階段開始感到強烈。
這個決定可能是選擇一所大學或是一個專業開始,總是對這個結果抱有很美好的幻想,這個結果大部分就是畢業后有一份悠閑高薪不辛苦的工作。
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對做任何事情要抱有一個美好結果這件事開始產生一種懼怕,這種懼怕就是結果不是自己當時所期待的結果,懼怕我的無知給別人畫了一個他的理想帝國,當他努力奔去時卻發現那是一個荼蘼的世界,或是那里本來就一個理想帝國,但是別人總是荼蘼的道路上匍匐不肯前行。
正是因為這種懼怕,我開始讓自己努力去驗證結果,唯一能驗證結果的方式就是“干”,翻譯過來就是“用行動去證明你有多喜歡”。
四
我有一個堂弟,當時也是考了一個不錯成績,當時他身邊的三姑六叔也是說讀這個那個專業好就業,以后考公務員不錯,當個醫生老師也很好。
他最后就去一所農業院校讀一個農學專業,是一個很冷門的專業。這個專業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以后出來就是要當農民了,就像你去讀計算機專業很多人會說這家伙以后肯定修電腦的一樣。
有次,他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背著農藥箱在噴灑農藥的照片,這也就是驗證很多人認為他最終成為一個“農民”的想法。
其實是他在一個農業種植基地實習,某藥企研制出一種藥物正好需要做實驗,需要有人去做這些事,他當時就去干了,大多數時候給實習生安排的活無非也就是那種臟累的活,喜歡的人會認為這是一種難得經歷,不喜歡的人就會想盡辦法逃離這種生活,很多時候無非是需要你去“干”才能驗證是不是你喜歡與否的結果。
為什么我要說我堂弟的這個例子,因為當時他考大學的時候我問他為什么要選這個冷門專業,我還給他列出幾個未來有可能去工作的環境,可能不是那么“美好”。
當時他只說自己現在喜歡的事就是和這些植物有關的事,至于以后畢業的會是怎樣的選擇都是以后再思考的事。
五
有時候我們做可不可不要抱著一個美好的結果幻想去做一個決定,而是以”干“的方式去驗證結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很多時候別人給你建議都不能成為你做某個決定的首要條件,只能作為自己某個決定的參考,也不要期待別人給你畫的結果,別人既不會為你去行動也不會把結果放在你面前。
在大學的好處就是除了談戀愛,吃喝玩樂之外,還有大把的時間給你去驗證那些你喜歡的事是否值得繼續,去了解自己當初選的專業需要擁有哪些能力才能有一份高薪的工作。
雖然現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和社會工作中有很大的脫節,但是把自己以后所在的行業基礎知識學好就已近不錯。
六
畢業月薪五萬是我們幻想的一個美好具體的結果,填什么專業就成為了奔向這個結果的途徑。
就像前面我說到對這種結果的恐懼一樣,同樣恐懼什么途徑才能奔向這個美好的結果,途徑可能有千萬種,而我選那條途徑偏偏不是,難帶倒霉的那個人就應該是我嗎?
把這樣的想法放到我們的工作中,我要選擇什么樣的工作,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把這樣的想法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要歷經什么樣的生活,才能步入中產階級?
話說有目標的人才明白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目標,就像很多人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二十五歲的時候在一線城市買房子,三十歲的時候實現財務自由一樣, 你確定在這么短時間里實現的不是妄想而是目標?
然而現實是你二十五歲的時候獨立租房子還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三十歲的時候存款還買不起一線城市的一個廁所。
那種小概率的突發事件可以忽略,大部分人為了快速奔向自己設定的結果總是在找那個途徑,又在尋找的過程中迷失、焦慮、恐懼。
七
用雙眼一直盯著一個焦點,盯太久雙眼也會感到疲累,在短期的時間內盯著明明知道自己遙不可及的東西,你就能確定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勢利眼”嗎?你總是努力爭取很多的資源和利益讓來自己摘到那個結果。
當下的生活呢?除了那個短期狂妄的目標之外是不是有些樂趣的事值得我們去“干”,有時候我們的真的需要忘掉不確實際的欲望,停下來看看當下生活,人不該是什么樣的階段有什么樣的生活嗎?
何必過急地去追尋那些我們短期難以實現的目標而忽略當下,是誰在用一種“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的精神來驅趕大家,于至于讓我們不敢停下來,害怕比不上別人,害怕自己沒有月薪五萬。
但你就能確定?犧牲掉你的時間,你堵上你的健康,努力的去追求你能就短期達到這個目標?
八
小時候我們買不起昂貴的玩具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每天總是想辦法想得到那件昂貴的玩具,以至于讓自己悶悶不樂,然后跟自己說好好存錢買那個玩具,但是小朋友就是貪玩,玩著玩著太開心就忘了那件昂貴的玩具了,當他有一天買了那件昂貴的玩具,發現即使擁有了也沒有那么開心,與那些忘掉買玩具的時光相比起來。
我們內心住著很多欲望的小人,有畢業就月薪五萬的小人,有買大房子的小人,有通財富自由的小人等等,我們在短期不斷地給這些小人“喂食”,小人天天變大直到撐爆自己身體。
最后才明白自己沒有正視那個開自己玩笑的小人,只有那個敢開玩笑的小人才懂自己。
有通往滿足人們欲望的途徑總是會讓人感到興奮,但你有沒有想過興奮的人不只是你一個。
就像我說月薪五萬這個結果,不知道到底該讀什么專業,該做什么工作一樣,大部分人都在為一個結果尋找最佳途徑,這是不是我們的一種病呢?
我們是誰,竟敢這么輕易的丟棄當下的生活去追逐一個自己短期難以實現的生活?
題圖|ALIER
到你來說
有多少人做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