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既然學習了易仁永澄版檢視閱讀五步法,那么一定要實踐實踐再實踐,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所以下面不僅是對通過檢視閱讀方法讀完的《溝通的藝術》一書進行了記錄,完成了簡單的閱讀收獲感受,同時更重要的是對這次檢視閱讀的練習過程進行一次復盤回顧和總結,是以期待下一次做的更好。
一、本書檢視閱讀情況##
第一步:看包裝####
實際花費時間:1分53
-
回答問題:
- 書名
主標題:溝通的藝術
副標題: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 上架建議:心理學、成功學、大眾讀物
- 作者:[美]羅納德·B·阿德勒 / 拉塞爾·F·普羅科特
- 出版社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策劃機構:后浪 銀杏樹下 - 看版次和印數
版次:2015年2月 1
印數:1 - 宣傳文案:封面大幅圖片,封底寫著暢銷40年,再版14次,以及說了這本書將從3個方面來談溝通方式
- 其他補充:
拿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夠大夠厚夠重的。
- 書名
第二步:看整體####
- 實際花費時間:4分33
- 回答問題:
- 目錄說了什么:從目錄中看出這本書是圍繞人際溝通來講的,分為四大塊,第一大塊講基礎,涉及幾個原則,第二大塊講看入人里,從自我出發,例如知覺、情緒等;第三大塊講,看出人外,與溝通對象有關,第四大塊講,看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關系方面。
- 本書目的:從3個層面教我們養成既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
- 本書目標:展現人際溝通的個全貌,包括自我、溝通對象、溝通關系等,讓我們對溝通這件事情有全面的了解。
- 本書受眾群體:學習或自修人際關系相關課程的學生,以及更大范圍需要學習了解人際溝通技巧方法的人。
第三步:看細節####
- 實際花費時間:14分16
- 回答問題:
- 列舉若干關鍵詞:洞察力、行為模式、合作大于競爭的意識,末日四騎士
- 本書誠意度打分(1-5分):5分
補充:在這個步驟中,我主要在之前掃目錄時,發現書中最后第11章講沖突這塊比較敢興趣,然后就先翻著看這一章節了,其實整本書每章節并不是有非常強的先后關聯關系。
第四步:下判斷####
- 實際花費時間:1分鐘
- 回答問題:
- 本書對我當下的價值打分(1-5分):4分
- 建議在什么時候繼續閱讀:立即和列入書單
- 建議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閱讀:現在先粗讀過一遍,以后列入溝通方面的主題書單
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書,比我之前看過的那本《溝通圣經》一書,講的更全更系統化,只是書的內容了,從頭到尾的方式完全啃不動,不過作為工具書倒也是極好的。
第五步:粗閱讀####
- 實際花費時間:48分32
- 回答問題:
- 預估速度(平均每頁幾秒):1500/428=3.50秒
- 實際速度(平均每頁幾秒):2912/428=6.80秒
二、完成本書檢視閱讀之后的感受##
(不超過300個漢字,含標點符號)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教科書級別的書,關于人際溝通的方方面面都提到了,而且解釋的也很詳細具體,同時里面穿插著思考的題目、自我評估,相關的電影等等,一點都不會讓人感覺到枯燥乏味,不愧為美國四十年來最暢銷的人際溝通教材,想想自己28元入手,也真是絕對的物超所值。雖然是粗讀,但我有下面3點小小的收獲:
1、關于溝通的迷思
迷思這個詞翻譯的就很貼切,不是簡簡單單的誤區,而是有種顛覆的味道,例如溝通不會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候還會引出不必要的問題),這點我深有體會,有時候不說也就這樣挺好,溝通后反而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更要命的是沒有辦法去解決和應對。
2、枕頭法
書中專門有一塊講了認知復雜度,并且鏈接擴展說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國外的盲人摸象故事),書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增強認知復雜度的工具:枕頭法。它是一個有效的幫助我們在無法認同對方立場時增強同理心的方法。
3、末日四騎士
在人際溝通的沖突中,有4種沖突模型是破壞性,是有害的,這個末日四騎士的叫法是由約翰·高特曼提出的。分別指是批評、防衛、蔑視和回避,所以在溝通中,特別是面對沖突時,務必小心和繞開。
三、完成本次檢視閱讀的感受##
1、數據。
- 檢視閱讀練習總次數:第13次
- 檢視閱讀時間:分段幾次完成,累計用時70分鐘左右
- 完成本文時間(完整全文):16:50 ~ 18:13
2、收獲!
在看細節的這步中,可以看到作者在寫這本書時的形式,這個也是判斷自己該如何更好的去閱讀的依據。例如這本書中有概念理論有案例,有配套的各種小專欄,還有對經典或當時熱門電影的配套解析,讓讀者更好的相應章節內容中的概念理解。
對于檢視閱讀中的粗閱讀,打上問號和折角,不僅可以讓后面再進一步閱讀埋個伏筆,而且還提高了效率,看興趣點,看重點。
3、疑問?
對讀完一年200本書產生了自我懷疑和困惑,第一個問題是200本是隨便200本嗎?應該不會,就像《不會讀書,你還想成功》所說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00天讀完33本書,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第二階段一年讀100本專業對口的書。第二個問題PORT清楚嗎?顯然不清楚,那么再繼續自我澄清,目的是進行閱讀量的原始積累,目標是讀完自己知識體系有關的200本書,結果是通讀完200本書,不能是每一本檢視閱讀這樣就可以的,說到底我認為平均每天半小時到1小時的閱讀時間是不夠支撐這件這個結果達成的,所以任務是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隨手隨時去翻書,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結合一起來,閱讀的書目要稍微聚焦一些,這樣潛移默化的也是一種累積和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