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是“記”出來的嗎?
很多學習外語的朋友,經常強調記憶在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他們覺得只有多記,快記,和牢記才能學好外語,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內心來說,我并不排斥記憶在外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也相信好的記憶是有助于外語學習的。但是,它是不是唯一呢?或者說,僅靠記憶我們就能學好外語嗎?對此,我是持有一些個人看法的。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一問題,首先,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兩個關于語言與記憶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大家能回想一下或追溯一下自己的童年記憶,那么,我們是先有語言還是先有記憶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失憶癥患者經常忘記這,忘記那,但卻很少忘記自己的語言呢?
對上述兩個問題,想必會是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于我們這里談論的是外語學習事宜,我們對此不作深入,暫時將其擱置起來,僅供大家思考。下面,我們還是言歸正傳,詳細談一下外語與記憶的問題。
發音模式
眾所周知,語言的本質其實是聲音。語言與語言的不同大都體現在語音方面的不同。如果大家能同意這一看法,那么,當我們初學一門外語時,就會有這樣一種情況的存在。這就是:當我們初學一門語言時,特別是成年人初學一門新的語言時,有些東西是我們大腦里沒有的。大家知道,英語有48個音素,而漢語普通話只有32個音素,這些表明不同音素的數字說明了什么呢?它只是說明母語不同的人,所能認知的音也是不同的。譬如,如果我們的母語是普通話,當我們初學英語時,有些英語的音是我們大腦無法認知,或者說,是沒有的。對于沒有的,不存在的東西,你怎么記?換句話說,你怎么用你的大腦去記哪些你無法認知的音呢?
如果有人對此種提法還沒有真正領悟,還是覺得這些話不好理解的話,或許,他們會說:“正是沒有的東西才需要記呀,如果有了還需要記嗎?”。對這種反問,我也常常無言以對。不過,為了更好說明我的觀點,還是讓我舉一些生活常見的事例吧,以供大家參考,并請大家自行思考并加以評判。
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黃王不分,或四十不分,或NL不分的人。如果究其緣由,他們對這些音的不分的原因并非他們記不住黃王或者四十這些漢字,而是他們的大腦不能辨認這些音。漢字的字形你或許可以記住,但是漢字的音卻不是你想記就能記住的,當你的大腦不能識別某些音的不同時,你怎么記?如果大家對此還是體會不深的話,那么,不妨問問哪些參加漢語普通話水平測試而沒有過關的人或者一些說不好普通話的人的體驗吧。當你以母語為普通話而自豪時,事實上,還是有很多母語同樣是漢語但卻為自己的普通話發音而苦惱的朋友的。
同理,當我們聽不懂方言或不會說方言時,并非我們不懂方言所表達的內容。作為同一國度的人,并且具備相同的文化背景,在大多數情況下,方言所表達的內容都是我們熟悉的,甚至是熟記的。當我們聽不懂時,那是因為我們大腦里沒有方言的音。打個比方,上海話有50 個音素,而普通話卻只有32個,當你聽不懂上海話時,最大的可能是你的大腦里沒有上海話的音,而不是你不懂或記不住上海話的用詞與表達方式。
如果大家能理解上述看法,那么,當我們初學外語時,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外語的發音是我們的大腦所不能認知的,或者說,是我們的大腦所沒有的。對于沒有的東西,我們是無法記憶的,我們只能慢慢去熟悉它,辨認它,最后將它抽象提煉出來。這個過程也是教不出來的,老師上課教學只是個引導,最終的掌握還是要靠自身的領悟。坦率地說,外語語音的學習不是記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談到領悟,由于每個人的悟性不同,機緣不同,因此,在外語學習中,語音學習方面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是因人而異的。
看到這里,也許會有些朋友不耐煩地說:“什么熟悉,什么悟出來的,你說的那些音,我上完音標課就學會并記住了”。
通常,對于這種反駁,我也總是無可奈何的。如果這些朋友真的喜歡‘記’這個詞,那么,請允許我多問一句:“你們所說的記住,到底是記在顯意識層面,還是記進了潛意識里面。”。
“顯意識?潛意識?這有什么區別嗎?”,或許,有人會這樣問。至于具體區別,鑒于篇幅關系,似乎有點難以詳述。只是大家不仿稍稍回憶一下,當我們運用母語時,有多少詞語是我們記住后,或回想后才說出來的?而又有多少是我們自然地,下意識地脫口而出的,或者,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
眾所周知,語言是由詞語構成的,而每個單詞則是由音節組成的,至于音節,又是由音素所形成。在單詞層面,甚至到部分音節層面,都是有一定含意的。但在音素層面,則是沒有具體的意義。這正如在自然界中,有機體都是由無機物所構成的。也就是說,有生命的有機體是由無生命的無機物質所構成。而在語言方面,也似乎同理,有意義的語言內容,如果一路分解下去,則是由無意義的音素所組成。
然而,我們的大腦喜歡記憶的是有意思的內容,討厭的卻是無意義的句子。打個比方,圓周率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沒有誰知道它的精確數值究竟是多少,要記住它的精確的數值更是不可能,一方面是因為它的無窮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喜歡記憶這種枯燥無意思的內容。但是,如果我們把需要背誦的數字編成了諧音口訣,比如:
“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爾樂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遛爾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等等”,那就會輕松容易不少。
大家都知道,這種記憶方法是諧音記憶法。不過,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要是我們的大腦不能把數字‘3’的音與漢字‘山’的音,小數點‘.’的音與漢字‘巔’的音等聯系起來,那么,這種記憶法則可能是無效的。因此,同理類推,當我們學習外語時,在我們所學的目標語言或者方言中,這種有趣的諧音事例可以說也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的。如果當你學完音標后,或者學到一定程度時,你的大腦依然不能欣賞或者辯認這些諧音趣事,那么,此時,你真的敢肯定的說,你已經學會了那些音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