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來說,《JOJO》最大的魅力來自于兩方面:有趣得不得了的人物、世上獨此一家的戰斗系統。
1.荒誕的史詩
荒木飛呂彥的《JOJO奇妙冒險》剛開始連載時是1987年,那時我6歲。我現在34歲,這部漫畫居然還在連載中,劇情已經進展到第八部,而單行本光前6部就長達80卷!
在第七部重啟故事線之前,故事前六部講述了一個家族六代人的傳奇,從19世紀末工業革命時代開始一直講到未來。比作電視劇的話,就是剛開始拍時是古裝劇,后來拍著拍著居然成了科幻劇。《JOJO》的劇情在時空上的廣闊可見一斑。即便在以篇幅冗長見長的日本長篇漫畫里,篇幅超越《JOJO》的也很罕見。
在我小時候,漫畫在大人們心目中是不入流的荒唐玩意兒。漫畫里似乎只有“荒誕”,而與任何高大上的詞匯無關。但其實荒誕里也可以誕生出荒誕的史詩。在我眼里,《JOJO》就是不折不扣的史詩。
————————
2.無甚創意的波紋功到封神的“替身”
對于我來說,《JOJO》最大的魅力來自于兩方面:有趣得不得了的人物、世上獨此一家的戰斗系統。
荒木大神在八部《JOJO》里塑造了太多過目難忘的角色,這里就先略掉不說了。我們來看《JOJO》里最獨樹一幟的戰斗系統是如何從一開始青澀的設定中逐步演變出來的。
“戰斗系統”是我自己杜撰的名詞,指的是一部漫畫里的打斗依據什么樣的規則來決定勝負。比如有的漫畫靠純粹可以量化的戰斗力定勝負(《七龍珠》),有的靠意志和熱血(《圣斗士星矢》),有的靠武功招數和功力的強弱(《北斗神拳》)。
《JOJO》的連載歷經近三十年,作者的畫功、敘事技巧、人物塑造能力、情節鋪陳能力隨著連載從青澀走向成熟,中間也經歷過幾次曲折的探索。故事中的戰斗系統也隨之經歷了曲折的演變。
————
第一部:無甚創意的波紋功
在剛開始連載時的第一部中,荒木飛呂彥風格未成,《JOJO》在起點上的方方面面其實都比較像中規中矩的熱血少年漫畫。
《JOJO》開始于一個比較傳統的吸血鬼故事:寄養在JOJO家的迪奧是一個智商和能力都是十分出眾的野心家,一心消滅男主角爭奪遺產,最后陰謀敗露,卻陰錯陽差變成吸血鬼。于是男主角只好變成吸血鬼獵人,開始打鬼。
用來打吸血鬼的功夫,叫做“波紋功”。吸血鬼怕陽光,而波紋功可以模擬太陽能,所以可以用來對付吸血鬼。
——這,真的不算什么太有創意的設定。
在戰斗場面的設計上,作者著意模仿的是當時正走紅的漫畫《北斗神拳》,連第一部的男主角都難免長得有點像《北斗神拳》里的肌肉棒子健次郎:
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把“波紋功”理解成北斗神拳的山寨版。看來《JOJO》的戰斗系統在一開始真的沒什么特別突出之處,并沒有跳出傳統少年漫畫中常見的用招數和武力定勝負的戰斗方式。
————
第二部:從斗力到斗智
到了第二部,《JOJO》就很快成長為一部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品,各方面的進步都非常明顯。
在戰斗系統上,雖然仍然以波紋功為基礎,但是已經開始由“斗力”轉向“斗智”。主角往往是運用各種戰術、陷阱乃至心理戰取得勝利。
所以第二部的戰斗系統就已經十分吸引人。
————
第三部:把《JOJO》推上神壇的“替身”
不過荒木飛呂彥選擇繼續求變。人氣最高的第三部其實是一個掙扎探索的過程。
作者毅然拋棄第二部中已然十分優秀的戰斗系統,用“替身”取代了波紋功。
在絕大多數超能力題材的作品里,超能力都是附著在人物自己身體上的。比如《X戰警》里變種人的特異功能,從“心靈控制”到“眼睛里發射激光”,全都是從自己的身體里發動:
而替身是一種設定很奇特的超能力。大部分擁有替身的角色本身只是普通的凡體肉身,但他們可以幻化出一個站在他身邊的形象化物體來發揮超能力。這個幻化出來的物體就叫做“替身”。
替身法則
1.替身憑本體的意志操縱(有部分為按照一定規則自動運行的替身),具有特殊的能力。
2. 每個人只有一個替身,所以每個替身使者(擁有替身的人)只擁有一種特異功能。
3.替身受傷,本體也受一樣的傷。
4.一般人無法見到替身。只有替身使者才能看到替身,只有替身才能打倒替身!
(參考自黃金之心http://www.jojojojo.com/)
荒木飛呂彥的超級想象力,后來正是借助替身這一設定而大爆發。他設計出的替身千奇百怪,遠遠超越美國超級英雄漫畫中經常出現的那些簡單的物理能力或簡單的心靈操縱。
不過在那之前,在替身剛被創造出來的第三部前半段,戰斗系統的轉型其實相當痛苦。因為畢竟替身是全新創造,荒木大神在第三部開始時并沒有完善替身的設定,他對這種新型戰斗系統還準備不足。
于是在第三部前半段,《JOJO》的戰斗系統竟然一下子淪落到《圣斗士星矢》的級別,比如擁有火焰替身的阿布德爾,竟然使出類似天馬流星拳一類的絕招制勝:
而主角承太郎的替身“白金之星”,也經常用手指變長之類的怪招取勝:
好在作者在第三部后半段便走出這種前進一步倒退三步的探索階段,對替身的把握漸入佳境,而終于在第三部的BOSS決戰中創造了《JOJO》系列的第一個高峰。
第三部的BOSS決戰——承太郎的替身“白金之星”對陣DIO的替身“世界”——是最為JOJO迷津津樂道的一場戰斗。
正是從這一戰中,整個JOJO系列中最具人氣的主角承太郎智計迭出,對戰中依靠的極其出色的頭腦而不僅是武力。《JOJO》的戰斗系統從這里開始徹底完成了從角力到斗智的轉變。
往后的替身使用者們,都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替身能力設計戰略戰術,壓制對手的能力,幾乎再也沒有靠蠻力取勝的情形。第三部的BOSS決戰,對于《JOJO》來說,可說是一戰定乾坤。
————
第四&五部:替身的黃金篇章
到了第四部,《JOJO》系列正式進入成熟期,替身之間對決的精彩紛呈。荒木的巔峰狀態一直延續到第五部,創意源源不絕。創作這兩部部時,作者對替身戰斗系統的把握日臻圓滿,貢獻出《JOJO》系列中一系列經典戰役。
在巔峰的四五兩部中充分體現出荒木飛呂彥替身設計原則的高明。
替身設計第一原則平衡
荒木設計替身的第一原則(也是總原則)是“平衡”。一般情況下,荒木不希望《JOJO》中出現一個過強或者過弱的替身。
替身能力各不相同,無所謂絕對的強弱。替身之間的對決,主要就看角色如何運用好替身能力。
替身設計第二原則有觸發條件
同樣出于平衡的考慮,第二個設計原則是:某些一旦運用起來非常強大的替身能力必須有觸發條件才能發揮。
例如第四部出現的“折紙師”Enigma,他的替身可以把任何東西(甚至包括電流這樣的縹緲之物)折進紙里。
很強吧?但是他如果想要把人類折進紙里,就必須滿足一定條件才行,這個條件就是“當目標表現出恐懼的下意識動作”時,折紙能力才可以發動。
于是“折紙師”就要用各種戰術和陷阱,先觀察并確認對手在恐懼時有怎樣的下意識動作,然后在下一次攻擊時發動折紙能力。只有滿足條件時,他才是無敵的。
替身設計第三原則慎用精神控制
同樣還是為了“平衡”,替身設計的第三大原則就是《JOJO》中沒有簡單的精神控制能力。這是荒木非常高明的地方。
因為不附加條件的精神控制是很容易破壞平衡的超強能力。比如本來我擁有很酷的替身能力,結果你一控制我精神,讓我自殺,我就完蛋了,這還怎么打?
————————
3.最強的替身
那么,在沒有簡單精神控制能力的替身世界里,什么是最強的替身能力?
荒木給出的答案是:控制時間的替身。因為在時間系能力面前,很多看起來無比強大的替身都會完全失去效用。于是,在《JOJO》中,時間系的能力成為BOSS的專屬。第三四五六部的所有BOSS,都擁有某種與時間有關的能力。
第三部的BOSS迪奧的替身“世界”擁有暫停時間5秒(巔峰期是9秒)的能力。能暫停的時間被設定得這么短暫,也是因為荒木精心控制替身能力,即便賦予BOSS最強的替身能力,也還是不忘在他們身上加上一些限制,免得它們強大得沒有被戰勝的可能。
第四部的BOSS吉良吉影最后進化成的替身,擁有一種有限制的倒流時間能力,用來自動保護他的真實身份不被揭穿。
第六部的BOSS布奇神父最后進化成的替身,擁有加速除生物鐘之外世間萬物時間流逝的能力:
而為《JOJO》最黃金篇章收尾的第五部BOSS迪亞波羅的替身“緋紅之王”則擁有“消除時間”的能力:
第五部唯一的缺憾正是結尾與BOSS那一場決戰。由于這一部BOSS的能力被設計得過分強大,作者其實破壞了替身設計中沒有絕對強弱的平衡法則,于是無奈中只好創造出一個更加無恥的無敵替身。
就這樣,第五部在一場一邊倒的BOSS終戰中潦草結束。在我看來,《JOJO》正是以此為起點由巔峰滑落。
那么,第五部BOSS的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請接著看明天貼出的《JOJO奇妙冒險》第五部BOSS“緋紅之王”能力解析。
文:魏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