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_認識和方法
博古通今與博今通古
我對“博古通今”之態度——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心向往之,卻也不愿“知行合一踐于行”@易中天
——因為有限。
人都是有限的。
因此比如“博今通古”。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莊子
“我生有涯愿無盡”
@梁漱溟
外面的世界是無限的。
所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很吸引人。
其中之最,或許不在“精彩”,卻在“外面的世界”——因為那意象“無限”。
對于無限,……我也實在說不出啥話了……
我對“玄幻”的認識
玄幻,(/小說/漫畫/以及等等)
建立于“無”——為虛、為幻,但不為“假”。
玄幻,通常有一個“一”,且是“大一”——即“有”。這個有是什么?
——主角。
天翻地覆,世界崩塌,次元毀滅,三界無存——而主角
——仍不死不滅,惟“我”獨“尊”@佛家,一以貫之。
三界,三生萬物,三界實為萬界~
——為新為奇,千奇百怪、千變萬化、包羅萬象。
幾乎人人對于玄幻都“看了就忘”。
為什么?
——“我”本為新為奇而來,既然已經“見識”過,又何必掛懷?
難道你會記著蘇丹紅、地溝油,“尼斯湖驚現水怪”又或者“神州5號升空” 這些求心求奇的新聞一輩子?
有意思么?有必要么?
切。
所以玄幻為何勃然興起又悠悠衰落,也就不足“為奇”了——所謂“千篇一律”、所謂“一個模子”,莫不是“神”已累成“人”(人已累成狗)、“新”已變為舊、“奇”已化為烏有?
沒有了新奇,玄幻就死了。
我們都是“喜 新 厭 舊”的“人”。概莫能外。
看玄幻,可以“解放思想”。
或者莫如說,“求新求奇”可以解放思想。
又說,
什么是新?
什么是奇?
新奇、神奇
破界。
破冰。
重新界定應然的常識
比如“信源”、“信道”、“信宿”那一堆東西。
信源:信息產生和發出的地方。
信道:信息傳播的途徑
(包括抽象的“方法”)
我對“客觀存在”/“客觀實在”的認識
——上至宇宙下至量子的“實際”世界
包括氣液固態常見物質界,包括波、場、弦*?已“經證實”的“超越自然直接感知”的;
——外至宇 宙 自然,內至天 締 人 心的“真”世界。
包括包括信息、包括數據,包括“聯系”,包括“認識”、“定義”、“概念”等等抽象。
什么是宇 宙 自然,什么是天 地 人 心?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時間和空間;
自然界——空氣、土壤和陽光,動物、植物、微生物,陸地、海洋和天空……;
天,人之所信所仰,抑或所懼所怖——魂、靈、鬼、神皆歸于內;
地,~“僵硬” '? ……故改“地”為“締”。地方。為界為限,與范與疇。
人
心
我對“境界”及“狀態”的認識
狀態——
自然、混沌
悠閑、悠然
逐求、厭離
鄭重(盡力)、奮力
鄭重是“基態”,奮力是“激發態”;
悠閑是“基態”,悠然是“激發態”。
自然-逐求
悠閑-鄭重
境界——
@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簡史》@人生境界:
自然
一個人可以按照他的本能或社會習俗而生活。這樣的人好像兒童或原始社會中的人,他們做各種事情,而對自己所做的事缺乏自覺、或并不真正意識到它的意義。因此,他所做的對自己并沒有什么意義。這種人生是"自然境界"的人生。
功利
還有一種人,他有私,時刻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這不一定表明他就是全然不講道德。他也可以做一些于別人有益的事情,但他這樣做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好處。因此,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為他自己來說,都是"有用"的。他的人生境界可以稱作"功利境界"。
道德
還可能有些人,懂得世上并不是只有自己,還存在著一個社會,它是一個整體,自己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本著這樣的理解,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好處;或者用儒家的話來說,他行事為人是為義,而不是為利("正其義而不謀其利")他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合乎道德,都具有道德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可以稱之為"道德境界"。
天地
最后,人也可以達到一種認識:知道在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大全的整體,就是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個成員,還是宇宙的一個成員。就社會組織來說,他是一個公民;但他同時還是一個"天民",或說"宇宙公民"。這是孟子早已指出的。一個人具有這樣的意義,在做每一件事時,都意識到,這是為宇宙的好處。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義,并且自覺地這樣做。這種理解和自覺使他處于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我稱之為在精神上超越人間世的"天地境界"。
@梁漱溟先生@《我的人生哲學》@人生境界:
逐求
按三分法,第一種人生態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謂人于現實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飲食、宴安、名譽、聲、色、貨、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誘,一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于苦樂中,與其他生物亦無所異;此第一種人生態度(逐求),能夠徹底做到家,發揮至最高點者,即為近代之西洋人。他們純為向外用力,兩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質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實甚偉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稱贊。他們并且能將此第一種人生態度理智化,使之成為一套理論——哲學。其可為代表者,是美國杜威之實驗主義,他很能細密地尋求出學理的基礎來。
厭離
第二種人生態度為“厭離”的人生態度。第一種人生態度為人對于物的問題。第三種人生態度為人對于人的問題,此則為人對于自己本身的問題。人與其他動物不同,其他動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則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別發達。其最特殊之點,即在回轉頭來反看自己,此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當人轉回頭來冷靜地觀察其生活時,即感覺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為飲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糾纏,不能不有許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會上又充滿了無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計較,以及生離死別種種現象,更足使人感覺得人生太無意思。如是,乃產生一種厭離人世的人生態度。此態度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婦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婦亦能回頭想,回頭想時,便欲厭離。但此種人生態度雖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別者即在程度上深淺之差,只看徹底不徹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種厭離的人生態度,為許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發揮到家者,厥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個生活,完全為宗教生活。他們最徹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為佛家。
鄭重
第三種人生態度,可以用“鄭重”二字以表示之。鄭重態度,又可分為兩層來說:其一,為不反觀自己時——向外用力;其二,為回頭看自家時——向內用力。在未曾回頭看而自然有的鄭重態度,即兒童之天真爛漫的生活。兒童對其生活,有天然之鄭重,與天然之不忽略,故謂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順從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處我特別提出兒童來說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鄭重”一詞似太嚴重。其實并不嚴重。我之所謂“鄭重”,實即自覺地聽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鄭重”即是將全副精神照顧當下,如兒童之能將其生活放在當下,無前無后,一心一意,絕不知道回頭反看,一味聽從于生命之自然的發揮,幾與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確有分別。此系言淺一層。
我對“稱謂”的認識
譬如“哲學家”與“哲人”——
“哲學家”之“家”,參考西周封建制“天下、國、家”@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封建”——是等級之謂、級別之分;
“哲人”之“人”,是“類”、“群”之分,類而無等、群而無級——我以為是“更平等”的稱謂,因此,我愿稱古今哲人們為“哲人”,而非“哲學家”。
我對“列表”的認識
其中,
有“無序性”和“有序性”的分別:
例如:
1、abc
2、asd
3、dfg
是“順序列表”;
? abc
? asd
? dfg
是“無序列表”
它們都是“有序列表”。
第一個“有序”,容易理解;
第二個“無序列表”為什么也叫“有序列表”呢?豈不是明顯矛盾了嗎?
不。“有序列表”中的“有序”,不僅包含“順序”之意,更是“有秩序、有規則”之意。
無序列表“有秩序、有規則”嗎?
有。
所謂“無序列表”
我對“等級”的認識
我對“經驗”的認識
我對“三觀”的認識:
世界觀是 基礎
人生觀是 方向
價值觀是 目的
我的世界觀:
_物質范疇:上至(包含暗物質與暗能量,包含黑洞現象的)宇宙;下至量子
? 物質和能量是統一的。
? 統一于?(E=mc2?)這是還沒理清的地方*
_:
_信息范疇:
我的人生觀
_基礎:探索神奇
_目的:承擔責任
_途徑:文以載道,毛以文清
我的價值觀
人們生活的目的,是讓我們的知識、美和智慧的財富總量有所增加。
我對“本質”的認識
? 本質,與原因相聯系;
?
*同一律、矛盾律、因果律
同一律與范疇/歸屬
矛盾律與分類*?
認識論
? 我的獨特認識:
_變化的本質——運動。
(本質與“原因”可互換否?*)
_運動的本質——能。
_生命的本質——信息。
_思維的本質——運動。
? 思維_速度:
? 思維_加速度:
方法論
? 我的獨特方法:
方法_理論方法:
ans_螺旋加速法——
ans_混沌積累、頓悟涌現法——
毛_我的符號(連接、區隔、標記)
_我的“連接”符號
_范疇連接 _
常用于連接范疇——例如,上一行“_范疇連接”的含義為“我的符號_我的連接符號_范疇連接”。因此,_ 符有默認上一標題的范疇之內的意思。
.草創? ~ 連接表情
例如:[/笑哭]
(~吐個槽? “[/? ]”這破玩意兒太難打了,我也不確定騰訊提供的這個符號來插入表情,@我覺得語文里面其實應該加入一些涉及“表達”的新方法、技術,而不是就“口語”和“文字”——甚而連“口語”都萎縮得近枯萎,被“書面文化”@《信息簡史》@“書面文化” ' 侵凌得體無完膚。)
_我的“區隔”符號
(一者“區”,界定也;二者“隔”,分別也)
后半界 '? (或一個別的什么)
——后半界符 ' 只用于聯用。
例如:
@馮友蘭'
#人生境界'
為什么需要這個符號——其中一個考量是在使用文檔管理時,可以按“@%'”
(是百分號還是什么號,反正是個通配符。~吐個槽:我覺得直接寫“通配符”就好,各個語境自動轉換——這玩意要技術? 呵呵→_→很難么?逗我。)
的通配符尋找到文檔中的“參考”。
豈非方便?
(~不是?? ? 逗我。'
~? 我還是用“~吐槽內容'”的形式把這個文檔里的胡亂吐槽處理一下吧,不然 “毫無‘可讀性’”'
~啊呸 '
~~槽上加槽—— 就我所知而言、就目前而言,似乎文檔管理也沒有處理“引號內”的內容?——容易想到的是,引號內的內容和正文內容的“適用規則”是不一樣的。哎……'
~~~三級吐槽[/笑哭]——因為想到克川說,“那樣搞很累的”——…… 對啊……
因為我現在就覺得很累,我想要不累啊
我想要的那個不累更徹底了一點而已……所以搞得好像“成本”好像很高而已。
是么?
然而我在其中找到了樂趣。
因而“累”覺不累。? so?? ? just soso?'
)
_我的
_我的標記符號
_常用標記:
存疑 *
主題/歸納 #
連接/涉及 @
_系統標記
_歸屬? ? (還不知道用什么符號)
——為什么需要這類標記?
系統化。
例如,本“篇”《我的符號》應∈(屬于)我的方法論_應用方法。
即本篇在整個語篇系統中唯一標記名應為——《》
(這個題目還沒定,或許是《毛》?或者《我》?或者《理解》?或者《毛文清》?不造……看能寫到哪一步吧~ 艾瑪[/笑哭]~我還有我的歸屬呢~[/閉眼微微笑] ,好吧前面寫了“語篇系統”…… [/哭笑不得]~想到)
毛_創造新的文化
1 定義
又曰“界定”。
@《信息簡史》
我們類比“口語文化”和“書面文化”的定義
讓我們來看看“直播”這種現象,并且分析其何以“流行”。
直播能產生文化嗎?
能。
為什么?
因為它使用的,是全新的信息傳遞形式。
什么形式?直播嗎?
——不。
雖然直播也“叫” “形式”,但是,它與“口語”、“書面”是不“類似”的。
為什么?
簡介_口語文化和書面文化
參見《信息簡史》第二章 持久的文字
影音文化
給出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如“口語”、“書面”皆指信息的載體。因此,我認為將現代文化現象中諸如視頻、直播稱為影音文化是合適的—— 在這些文化現象中,傳遞信息的形式媒介有兩種——“影”和“音”。
影通過視覺,音通過聽覺。
? 在書面文化中的文字當中,
英文屬于拼音*?文字,漢字屬于象形文字。@*?
(因此,漢字有“象文化”的成分。
因此,我的一個經驗直覺是
——中文閱讀會比英文閱讀的信息獲取速度快。/ 掃描速度
一個證明可以是——
“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并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后,才發這現里的字全是都亂的。。。”
——英語有么?? (我不知道)
回到“象文化”的話題上,
我直觀的粗糙推理(英語沒有“象”,信息讀取速度慢;中文有“象”,速度快)認為——
象文化比意文化“好”。
(其實就是“速度快”)
)
意
意 指
?
象
? 象 形
意象文化
2 概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