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黑與白》: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黑與白》是美國繪本作家大衛·麥考利榮獲凱迪克金獎的作品,這部繪本雖然名氣很大,但是尋問了周圍的朋友,幾乎沒有人讀過它,可能是因為它的名字不夠生動有趣,才讓很多人興味索然。

讀過的人則大都抱怨它難懂,講真如果不是多讀幾遍,的確很難看明白作者的用意。

在《黑與白》的扉頁上,寫著這樣的提示:本書似乎包括好幾個故事,它們未必發生在同一時刻。不過,也可能只有一個故事。

讀到這樣的提示,我們會有心理準備,它肯定有別于傳統模式的繪本。

翻到正文,大家會發現平均排列著四副圖,分別代表著四個故事:幻影、問題父母、一場等待的游戲和混戰。

一開始,我們看到這四個同時出現的故事也許會有點兒懵,但是稍稍思量,就會發現這四個故事有N種讀法,比如:一個一個讀,兩個兩個讀,三個三個讀,四個一起讀等。

在這里,我們一個一個地解讀這四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幻影(左上角的圖畫)


幻影的開篇是一個遠景,一輛火車在原野上奔弛,藍色的天空上寫著“seeing thing”。這到底是幻影還是現實,我們此時很難判斷。

故事正式開始,一個男孩獨自蜷縮在座位上睡著了,他正乘車去見爸爸媽媽,顯然這是一段孤獨的旅程。車廂里除了車頂的燈光增添了些許的光亮,幾乎是一片昏暗,給人以孤獨、壓抑之感。


凌晨時分,火車停了下來。車廂的門打開了,列車員通知乘客有東西擋住了火車的去路,就不見了。幾分鐘后,一個老婦人進了車廂,坐在男孩的對面。我們注意一下,這位老婦人的外貌特征:裹著白色的頭巾,穿著白色的外套,戴著黑色的面具,長著大大的鼻子。

男孩趴在車窗上,看到車頭前有一堆石頭。他很納悶,不知道石頭是從哪里來的。

男孩見火車司機沖著石頭大喊大叫地進行驅趕,不由得地笑了。石頭不是應該用搬的嗎,為什么要驅趕?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另外,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石頭的顏色,是黑白相間的。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點。

歡鬧雀躍在瞬間變成了目瞪口呆。男孩把眼睛揉了揉,無法相信眼前的一切:石頭在滾動。那些石頭漸漸飄離鐵軌,落到堤壩上,又飄向為鐵路劃界的矮樹叢。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黑白相間的石頭像是某種動物。到底像什么呢?我們之后再解答。


火車繼續前行,男孩又進入了夢鄉。刺耳的蒸汽聲和歌聲傳來,小男孩不情愿地睜開了雙眼,老婦人已經不見了。那件白色的外套靜靜地躺在座位上。

男孩用衣袖擦去車窗內側的霧氣,想看清站臺,但映入眼簾的只有濃煙、蒸汽,抑或是云朵。又有什么東西飄過。是雪花嗎?男孩興奮不已,打開車窗,歌聲越發嘹亮。男孩把手伸出窗外,接了幾片雪花,發現每片上都有單詞和數字,原來不是雪花,而是報紙。


接著,男孩看火車旁站著一群怪人,他們把報紙撕碎,拋向天空,還唱著歌。這些人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就像天邊卷曲的云朵。


突然,一陣刺耳的哨聲打破了歡樂的氣氛。火車開動了,男孩把手縮了回來。他打著哈欠,又蜷縮在溫暖的座位里?!皽嘏边@個字眼,在這里是一個明顯的轉折,一掃之前的陰霾氛圍。


男孩醒來的時候,火車停在月臺上。有兩個人正朝著列車的方向走來,男孩跳上站臺,他們快步跑向他。男孩的媽媽說:“你一定經歷了不尋常的旅行?!贝藭r畫面的色調,變得明亮起來,給人以明媚、溫暖的感覺。

第二個故事:問題父母(左下角的圖畫)

問題父母的開篇是一幅顏色灰暗的全家幅,夫妻兩人各自專注地看著報紙。妻子說,親愛的,來點牛奶。丈夫看也不看,拿起牛奶便倒,結果牛奶倒在小狗的腦袋上。姐弟二人爬在桌子底下,看著眼前的一幕,姐姐表情陰郁,弟弟表情則像是看熱鬧。特別注意那條小狗,有一張黑色的面具臉。是不是跟第一個故事中坐在男孩對面的那位老婦人有共通之處呢?


這個故事是以姐姐的口吻講述的,天下父母都有個特權——你得依賴于他們,就算他們不理解你,情況也還是如此。此時的畫面中姐姐坐在沙發上悠閑地聽音樂,弟弟把家里的東西搭成一片,讓玩具火車在其間穿行??吹礁改笗r,弟弟只是簡單的打了個招呼,姐姐連頭也沒回,小狗躲在椅子底下表情木然。家庭氛圍十分淡漠,沒有絲毫的溫情。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玩具火車跟第一個故事里的火車會不會有聯系呢?


每天早上七點,父母都要出門去城里上班。畫面中他們手里提著包,走出門去。大家有沒有注意,媽媽的包里塞滿了文件和報紙。另外,從開始到現在畫面中僅出現了父母的下半身,沒有出現過父母的臉。但可想而知,他們的臉必然也是冷漠的。


每天晚上七點,他們回到家,整理整理郵件,問問我們的功課,然后送我們上樓。畫面中,以姐弟倆的視角向樓下看,爸爸依在沙發上睡著了,手里的報紙散落在身上和地上,媽媽坐在沙發上專注地看著文件,對周圍的一切漠不關心。簡直像極了現在自顧自玩手機的父母,他們對孩子不太關心,致使親子關系冷漠。此時,小狗橫臥在玩具火車的軌道上進入了夢鄉。注意一下這條黑白花的小狗,跟黑白相間的石頭是不是很相似?


父母進家門的那一刻,我和弟弟就預感到大事不妙。畫面中姐姐和弟弟看到父母時表情愕然,小狗在專注地看著電視,電視里播放著一個通緝犯,犯人戴著黑色的帽子和面具,穿著黑白條紋的上衣。請注意,通緝犯和小狗都是面具臉。另外,電視下方是玩具火車的軌道和車站。這也是應該特別注意的存在。

那天晚上,父母竟然身披報紙回到家。他們大笑著進了屋,沒有整理郵件,而是在客廳里唱著歌游行開來。雖然我們盼著父母與眾不同,但是真要如此,我們卻被嚇到了。畫面中父母戴著報紙折的帽子,穿著報紙做的衣服,表情歡快,兩個孩子卻表情愕然。

爸爸從車庫里拖出一大摞報紙。他和媽媽一邊上上下下打量著我們姐弟,一邊嘀嘀咕咕。畫面中,父母興致盎然。

我拿出作業,問爸媽要不要檢查我的作業,媽媽卻把報紙的休閑版面撕成碎條,問我想不想成為一只火雞。畫面中的弟弟掩嘴偷笑,對眼前的一幕十分意外。


我們決定演演戲,假裝配合一下。轉眼,我倆就被爸媽打扮成了火雞。接下來,爸媽又開始游行了。當他們在客廳里行進到第四圈時,弟弟也完全融入其中。

我想拯救他們,于是抓起一封信,塞進爸爸手里。爸爸卻把信撕成了小碎片。此時,畫面中紙片紛飛,跟第一個故事中的飄落的紙片連成一片,地面上是行駛在軌道上的玩具火車和臥在一旁的小狗。這個畫面跟第一個故事的共通點更多了,大家可以仔細找找看。

弟弟突然大喊:“我們出去吃晚飯吧?!眿寢屨f:“好主意,我知道一個地方。”我卻不情愿這身打扮就出去。在爸爸的提議下,我們脫下戲裝,弟弟卻堅持戴著報紙折的帽子,仍然樂在其中。此時,畫面中空無一人,只有報紙和小狗。


在車里,他們又放聲歌唱了。我們在快餐店門口停下車,媽媽走進去,沒多久就笑著出來,懷里抱著晚餐——用報紙包著的薯條。此時畫面變成了黑白色,姐弟倆雖然是黑色的剪影,但可以看出兩個人吃著薯條,表情十分開心。


結局有點兒滑稽,就算清掃完屋里的碎紙,還是覺得可笑。就在上床睡覺時,父母問我們作業寫好了嗎?天下父母都一樣,無論玩得多么盡興,都不會忘記孩子的功課。姐姐不禁在心里說,對于這類父母,你得小心,太累人了。姐姐雖然抱怨,但是心里卻是美滋滋,因為一家人度過了一個歡樂的夜晚。畫面中是姐姐上樓的背影和小狗的臉部特寫。此時畫面的色調變得溫暖,給人和諧融洽的感覺。這才是真正幸??鞓返囊患胰?。

第三個故事:一場等待的游戲(右上角的圖畫)

開篇是空無一人的火車站,有一只松鼠躲在廊柱的后面東張西望,一條被單結成的繩索一直垂到下面的畫面中,視覺沖擊力極強。這個火車站是不是似曾相識?跟第二個故事里電視下方的玩具車站竟然一模一樣,這是一種時空的重疊嗎?

故事正式開始,火車站出現了五個等車的人,他們都埋頭看著報紙,互不交流,互不干涉。跟現在的我們都沉迷于手機,如出一轍。大家都忙著通過媒介獲取信息,卻從不在意身邊的人和事。由此可見,人際關系嚴重冷漠化。

等車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無一例外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接著,人越來越多,小松鼠都被擠到了角落里。車站的工作人員出現了,他拿著綠色的旗子,望著火車駛來的方向。他肯定在心里在盤算著,為什么火車還沒來呢?

車站里的廣播響了起來:各位乘客請注意,原定八點三十分的進站開往城里的列車將會晚點片刻。南方鐵路局為此深表歉意。人群中有兩個人抬起頭,望向火車駛來的方向。此時,左上角的畫面里火車被石頭擋住了去路。大家此時應該明白了,第一個故事中火車被迫停下,造成了第三個故事中的火車晚點。

車站的工作人員通過梯子,爬到了車站房頂上,他大概等得不耐煩了,才這樣登高遠望的。此時,小松鼠也在房頂上跟工作人員望著同樣的方向。顯然,增加的畫面的喜劇效果。等車的人群中越來越多的人收起報紙,也在張望著。

火車仍然沒有來,所有人都收起了報紙,焦急地等待著,其中有一個女人卻微笑了起來。車站的工作人員又通過梯子來到站臺下的鐵軌旁,把耳朵俯在鐵軌上傾聽,卻一無所獲。

車站里的廣播又響了起來,通知火車繼續晚點。畫面中那個微笑的女人拿出報紙,折疊起來。大家不明所以,都好奇地看著她。跑到站臺下面的小松鼠,也好奇地注視著這個女人。

女人折了一頂帽子,戴在了頭上。人們都為此歡呼鼓掌。火車站的氣氛從原來的沉悶無趣變得熱鬧歡快。只有車站的工作人員在站臺上執著地望著火車駛來的方向。當然了,這是他的職責所在。

大家紛紛效仿起來那個女人,把報紙折疊成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大家都喜氣洋洋,沉浸在這種游戲中。車站的工作人員又來到站臺下的鐵軌旁,拿著望遠鏡瞭望,只有他在著急地等待著火車。

車站里的廣播又響了起來,通知火車暫時沒有音訊。大家卻完全不在乎,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忙著用報紙做戲服,裝扮自己。這時,站臺下面的小松鼠正戴著報紙帽,躲在報紙的后面自娛自樂呢。

大家裝扮好自己后,又開始裝扮車站。廊柱上、房檐上、窗戶上方、煙筒上都用報紙裝飾起來了,就連小松鼠也在幫忙用報紙裝扮屋頂。大家仿佛是為了迎接盛大的慶典。有的人則把報紙撕成碎片,堆在站臺上。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只有車站的那位工作人員坐在站臺上憂愁地望著火車駛來的方向。


列車終于進站了,大家慶祝起來,唱起歌,將紙片撒向空中,如同雪花飄揚。此時,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第一個故事,男孩被剎車聲驚醒時,打開窗,聽到了歌聲,看到了紛飛的紙片。時空又一次重疊了。

火車冒著濃濃的白煙開走了,此時車站的畫面變成了黑白色,白煙、紙屑模糊了視線,像是幻影一般。可是,到底第一個故事是幻影,還是第三個故事是幻影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人們乘車離開,留下了滿地的紙屑,工作人員正在清掃。站臺右邊,一個戴著黑色帽子和黑面具、穿著黑白條紋上衣的男人正揮手與遠去的火車告別。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人,是不是跟第一個故事中坐在男孩對面的老婦人特別像?戴著黑色帽子和黑面具,并且長著大大的鼻子。當然,他也跟第二個故事中電視里出現的囚犯是同一個人。

顯然,第一個故事和第三個故事是互為因果關系的。那么第一個和第三個故事,又跟第二個故事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在這里可以提示一下,第二個故事中弟弟穿的也是黑白條紋上衣,小狗也有一張面具臉。

第四個故事:混戰(右下角的圖畫)

開篇十分特別,順著右上角圖畫中垂下來的被單結成的繩索,一個逃犯溜了下來。畫面背景是綠色的,所以穿著黑白條紋上衣的逃犯和黑白花的奶牛就顯得特別矚目。大家仔細看一下,這個逃犯的裝扮,原來他曾出現在第三個故事的結尾處。畫面的右下角是一條黑白花的奶牛,它跟第一個故事中黑白相間的石頭、第二個故事中黑白花的小狗又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故事正式開始,逃犯落在了水塘里,奶牛好奇地舔著他的臉。這個場景跟同頁第二個故事的場景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呢?

逃犯發現在奶牛群里是很好藏匿的,于是他玩起了躲迷藏的游戲。大家可以從畫面中找找逃犯到底躲在了哪里。作者用文字提示說,荷蘭奶牛一旦走出田地就很難被找出來了。

逃犯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把奶牛驅趕出了田地,來到了白色的背景里。此時,想尋找逃犯真的有點難了。找了半天,才發現他藏在畫面的左下角。


牛群繼續向前走,逃犯混在牛群里同行。畫面的右下角出現了合唱節的標識牌,以及逃犯的面部特寫。從他的面部表情可以斷定他此時的心情:緊張而喜悅。


教堂里大家穿著白色的外套、拿著黑色在歌本,一起高聲唱著。人群中有兩個人特別奇怪,一是逃犯(二排右一),因為他戴著面具;一是滿臉通紅的男孩子(二排左一),他沒有外套和歌本。原來逃犯偷走了男孩子的東西。

夜幕降臨了,天地間黑漆漆的一片,逃犯和奶牛都看不見了。的確,夜間想找到它們,可沒那么容易。

即使有光亮照射,仍然看不清他們,只看到不規劃的黑色斑點(代表逃犯復雜忐忑的心情)。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逃犯正躲在圖畫的右下角,把手指放在嘴巴上,對著奶牛做出禁聲:噓!


黑夜再漫長,也終將過去,就如同火車終將會到站,冷漠的家庭關系和人際關系終將會改變。天亮了起來,畫面中逃犯穿著白色的外套跟隨牛群繼續趕路。奶牛身上的花紋代表了此時逃犯的心理,嚴肅而謹慎?;疖嚨臉俗R牌,指明了逃犯行進的方向。


牛群來到車軌上,攔住了火車的去路?;疖囶^上白煙滾滾,司機伸出頭來,看著眼前的一切。這里解答了第一個故事中火車中途停車的真正原因,以及老婦人就是逃犯的事實。最后這個故事不僅串聯起了所有的故事,還解答了很多的迷題。


隨后,畫面是奶牛身上花紋的特寫,黑白分明,讓人印象深刻。接下來,是奶牛的眼睛特寫。這只眼睛澄澈而透明,像是洞悉了一切的秘密。


此時,面畫變成了黑白色,這一整頁的四幅畫面都是黑白色,營造了一個黑與白的世界,緊扣書名《黑與白》。在這一頁里,男孩蜷縮在溫暖的座位里,姐弟倆享受著歡樂的家庭時光,火車帶著歡樂的人群離開,荷蘭奶牛也有了好消息,一切都在好的一面發展。


當畫面再次轉亮時,整個世界都變得溫暖而美好。當需要擠奶時,無論走多遠,它們都是要回家的。是的,奶?;氐搅颂锏?,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一切都回到了正軌。

四個故事到此結束,看完后才知道,這四個故事既獨立又互相關聯。作者用巧妙的構思,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既夢幻都真實的世界。

但是真正解答迷題的是最后一頁,畫面中一只手拿起了玩具火車站。可想而知,這是男孩在收拾自己的玩具,它手里的火車站正是第三個故事中的火車站。一旁是小狗叼著一片報紙,還有一片報紙正飄出畫面。原來,第一個、第三個和第四個故事都是第二個故事中的男孩想像出來的。


最后,我們再看一下封面,風格簡約而理性,黑色的背景,藍白綠三種顏色的字母,跟正文的相互應,預示著黑與白的世界會淡去,終將迎來藍色和綠色的生機。

封底更有意思,奶牛的花紋是一個人,他手指奶牛的乳房,意在指明所有人的需求——愛如同乳汁一樣不可或缺。

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據統計,現今中國女性的就業率高達74%,世界排名第一??梢姡蟛糠旨彝ザ际前职謰寢屢黄鸸ぷ黟B家。

爸爸媽媽們往往是家里的頂梁柱,他們承擔著照顧父母、養兒育女的責任。為了讓家人生活的更好,子女的教育更有保障,他們不得不努力工作,努力賺錢。但是,住往會忽視孩子的教育。

一位女性朋友生完孩子不久,就投入到工作中。由于每天忙忙碌碌,無暇照顧孩子,于是全權交給爺爺奶奶照看。

孩子三歲的時候,朋友發現孩子性格孤僻,愛發脾氣,不愿意跟人交流。朋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閱讀了大量了育兒書籍,然后換了工作,減少了工作量,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她陪著孩子一起玩游戲、聽故事、練字、看書、學英文。幾個月后,她發現孩子在引導下慢慢地發生改變,越來越活潑、開朗、陽光。

爸爸媽媽們也許每天工作都很忙,如同繪本中的問題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回家后仍然要處理郵件。就算有點空閑時間,也更加關注自己的事情。如此一來,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必然是冷漠的。冷漠的關系,必然是危險的,應該加以改善。

請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忽視對孩子的陪伴和關愛,以及跟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因為只有在融洽、喜悅、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很多人會問,什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呢?

毋庸置疑,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所以,希望爸爸媽媽們在空閑時間放下手機,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關心孩子的需求喜好,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43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3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555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00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29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7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76評論 3 44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39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86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1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4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2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20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3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6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6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04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