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妓之三王朝云

王朝云是錢塘人,自古錢塘出美女,說的一點都不錯,王朝云就是其中之一,一位典型的美女。但是天妒紅顏,王朝云雖然長得十分漂亮,但是家境卻十分貧寒。我國從古代開始,便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而出身在清貧家庭的王朝云更不例外。作為家中的女子,為了養活家里的弟弟,王朝云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便將她賣給了人販子,所以王朝云從小便淪落到歌舞班中。當時蘇軾被貶到杭州做通判,心情極為苦悶。在一次酒局中看到了曼妙起舞的王朝云,對其極為喜愛,不顧世人的眼光,執意納王朝云為妾室。據說,王朝云是蘇軾所有妻妾中最懂他的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王朝云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中,她“眼若晨曦,臉似春園”,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宋神宗熙寧四年,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一日,他與幾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飲時招來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興,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舞女濃妝艷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艷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別引人注目。舞罷,眾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轉到蘇東坡身邊,這時的王朝云已換了另一種裝束:洗凈濃裝,黛眉輕掃,朱唇微點,一身素凈衣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別有一番韻致,仿佛一股空谷幽蘭的清新之意,沁入蘇東坡因世事變遷而黯淡的心。此時,本是麗陽普照,波光瀲滟的西湖,由于天氣突變,陰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種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蘇東坡靈感頓至,揮毫寫下了傳頌千古的描寫西湖佳句: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明寫西湖旖旎風光,而實際上寄寓了蘇東坡初遇王朝云時為之心動的感受。朝云時年十二歲,雖然年幼,卻聰慧機敏,由于十分仰慕東坡先生的才華,且受到蘇軾夫婦的善待,十分慶幸自己與蘇家的緣份,決意追隨東坡先生終身。朝云與蘇軾的關系很奇特。她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別是陪伴蘇軾度過了貶謫黃州和貶謫惠州兩段艱難歲月,但一直沒有蘇軾夫人或妻子的名號,只是到了黃州后才由侍女改為侍妾。

知心知意的紅顏知己——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東坡似乎與王姓頗為有緣,原配夫人王弗,嫁到蘇家時才十六歲,紅袖添香,是蘇東坡的伴讀良友,可惜二十七歲便去世了。化為蘇東坡感情極深處的悲思。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蘇東坡為她寫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王弗去世三年后,蘇東坡續娶了王閏之,是第一任妻子王弗的二堂妹,她性情溫順,對王弗的兒子蘇邁視如己出,是一位賢妻良母,也深得蘇東坡敬重。王朝云的地位雖不能與王閏之相比,但她在精神和藝術感受上,又比王閏之更能進入蘇軾的精神世界。她不是靠練達持家的處世經驗,而是憑著對藝術生活的了解與體驗,對細膩感情的把玩品味,與富有浪漫氣質的蘇軾相貼近的。

王朝云與東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謂一舉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對方的用意,東坡所寫的詩詞,哪怕是輕描淡寫地涉及往事,也會引起朝云的感傷。最典型的莫過于東坡所寫的《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據說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云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朝云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東坡問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朝云去世后,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古人認為,芳草為柳綿所化,所以枝上柳綿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隨風而生。這首詞也暗喻了蘇軾“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的命運。在政敵的迫害下,他生涯類轉蓬,一次比一次貶得遠,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擊大。朝云唱到那兩句時,想起蘇軾宦海的浮沉、命運的無奈,對蘇東坡忠而被貶、淪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淚下如雨,不能自已。而東坡亦是知她的這份知心,才故意笑而勸慰,兩人之知心,可見一斑。

如果說王弗努力在蘇軾的仕宦生活與處理人際關系工作中給予蘇軾深深地關注和幫助;王閏之在蘇軾經歷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認同了蘇軾的人生價值觀,讓他感到家庭的溫暖與和諧;那么,王朝云則以其藝術氣質,能歌善舞,對佛教的興趣和對蘇軾內心的了解與蘇軾相投契。

據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東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機械。”坡亦未以為當。至朝云曰:“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贊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從此對王朝云更加愛憐。

說蘇軾滿腹文章,或滿腹聰明才智,當然也對,但蘇軾之為蘇軾,其在新舊兩黨當權時都受打擊,確實因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時宜的思想。難怪蘇軾捧腹大笑,把朝云引為知己。朝云深知,經歷生死沉靜的人生變故之后,蘇軾對于高官榮寵已視之淡然,在蘇軾仕途上春風得意的背后,隱藏著他對人生禍福相倚的憂懼,對物質富有的厭棄和精神生活之空虛的種種感觸。能透視蘇軾內心世界致此,稱得上是蘇軾的紅顏知己了。

蘇東坡在杭州三年,之后又官遷密州、徐州、湖州,顛沛不已,甚至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副使,這期間,王朝云始終緊緊相隨,無怨無悔。在黃州時,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苦。蘇東坡詩中記述:“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王朝云甘愿與蘇東坡共度患難,布衣荊釵,悉心為蘇東坡調理生活起居,她用黃州廉價的肥豬肉,微火慢嫩,烘出香糯滑軟,肥而不膩的肉塊,作為蘇東坡常食的佐餐妙品,這就是后來聞名遐邇的“東坡肉。”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歲的朝云為蘇軾生下一個兒子。蘇軾為他取名遁(繁體字遯)。此時蘇軾正遵父遺命為《易經》作《傳》,”遁“取自《易經》中的第三十七卦“遁”,是遠離政治旋渦、消遁、歸隱的意思,這一卦的爻辭中說:“嘉遁,貞吉”,“好遁,君 子吉”,可見這個名字,既寓有自己遠遁世外之義,又包含著對兒子的諸多美好祝愿。

遁兒滿月之時,蘇東坡想起昔日的名躁京華,而今卻“自漸不為人識。”都是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因而感慨系之,而自嘲一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元豐七年三月,蘇軾又接到詔命,將他改為汝州團練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蘇軾接到詔令后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攜家啟程,七月二十八日,當他們的船停泊在金陵江岸時,小小的干兒中暑不治,夭亡在朝云的懷抱里。蘇東坡很傷心,寫了一首詩,這首詩題目很長:《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遁,小名干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詩哭之》,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搖頭卻梨栗,似識非分恥。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上面文字中,可以看到東坡對兒子的喜愛:看到孩子對他的詩書感興趣,便以為他將來又是塊讀書的料;孩子搖頭不要梨果,即認為是像孔融那樣懂得仁讓之禮。年近半百的東坡先生,因為添了這個兒子,郁郁寡歡的心情得到莫大的撫慰。然而剛剛半年,孩子就意外夭折,這使他陷入極度悲慟之中。為此蘇軾深深地自責著,甚至認為干兒之死,是受到自己的連累:

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

東坡的哀傷已近極至,朝云的悲痛可想而知。詩的第二首,直接述說此時的朝云:

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這種讓人哀毀的詩句,既可視作人生苦難的“詩史”,也是東坡與朝云相知相慰的告白。尤其是“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這兩句,不是情摯意切愛那女人、那孩子,不是生活中對她們精心呵護的人,怎會將老媽子眼中的情景寫進詩內?王朝云一生雖然沒有夫人的名份,就這幾句詩,足以說明,生活上一向大而化之的東坡先生,對朝云的同情和理解,幾乎到了心愫相通、脈搏連動的地步。

在對朝云愛憐的同時,東坡仍在追悔,不停地埋怨自己:

儲藥如丘山,臨病更求方。仍將恩愛刃,割此衰老腸。

“醫不自醫,卜不自卜”,這是古人的一句俗話。也許干兒全由通曉醫道的東坡自己醫治,還不至于離他而去,可他實在太珍愛這個孩子了,萬一干兒在他手下有個好歹,他那“多情”善感的心,哪里擔戴得起?越是小心,就越麻煩,惡果出現了,孩子死掉了!一把沾滿夫妻情、父子情的“恩愛刀”,真要將東坡的腸子割成碎片……

干兒死后,東坡決意不去汝州,他向神宗上表,要求在常州居住,一方面與他的常州情結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與要安身立命、悉心照料肝腸寸裂的朝云不無關系 —— 常州在太湖周圍,那里的山水和風土民情,應最稱朝云心意。還有一點,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那就是十七年后,東坡先生也在七月二十八日仙逝,他與小兒子蘇遁,共擔著同一個忌日。

一生辛勤,萬里隨從——不似楊枝別樂天

宋神宗駕崩后,宋哲宗繼位,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反對新法的蘇東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龍圖閣學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讀,這時的蘇東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僅十二歲的小皇帝的賞識,政治上春風得意。說來令人費解,在東坡政途黯淡失意時,與之患難共攜、相濡以沫的王朝云,此時卻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官場應酬與居家主事,自然處處以王閏之這位續弦夫人為主;

然而,只不過風光兩年而已,蘇東坡再度被排擠出京而出任杭州知府。舊地重臨,杭州百姓沿路焚香鳴炮歡迎他們所愛戴的父母官。為了不負眾望,在王朝云的枕畔細語中,蘇東坡此次前來,立意要為杭州的百姓做下幾樁有益之事。當時,恰逢江浙大旱之年,杭州一帶饑荒與瘟疫并作,于是,蘇東坡上書朝廷請求減免貢米;同時廣開糧倉、設點施粥,大濟災民;還調遣了大批民間良醫,免費為災民診治疫病;并淘挖深井、引水灌溉,幫助人民度過了大災之年。在任期間,他十分重視整修西湖,取湖中所積葑草、淤泥堆筑成堤,以溝通南北;廣種菱角、荷藕于湖中,使葑草不能再生;沿堤遍植芙蓉、楊柳,春秋佳日,花開如錦,綠絳拂堤,人行其上,猶如置身于畫中。這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不但便利了交通,美化了湖景,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湖水的淤塞,保護杭州城不受江潮的肆虐,確實是為杭州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后人為了紀念蘇東坡的德惠,給這條長堤取名為“蘇公堤”,這里面其實也包含了賢內助王朝云的一份心血呢。

此后十年之中,蘇東坡又先后出任潁州和揚州知府,續娶的王夫人已逝。宋哲宗業已親政,用章惇為宰相,又有一批不同政見的大臣遭貶,蘇東坡也在其中,被貶往南蠻之地的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這時他巳經年近花甲了。眼看運勢轉下,難得再有起復之望,身邊眾多的侍兒姬妾都陸續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終如一,追隨著蘇東坡長途跋涉,翻山越嶺到了惠州。對此,東坡深有感嘆,曾作一詩: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板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此詩有序云:“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云隨予南遷,因讀樂天詩,戲作此贈之。”當初白居易年老體衰時,深受其寵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詩句“春隨樊子一時歸。”王朝云與樊素同為舞妓出身,然而性情迥然相異,朝云的堅貞相隨、患難與共,怎不令垂暮之年的蘇東坡感激涕零呢!

王朝云在惠州時遇瘟疫,身體十分虛弱,終日與藥為伍,總難恢復,蘇東坡有《朝云詩》:“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拜佛念經,尋醫煎藥,乞求她康復。但從小生長山水勝地杭州的朝云為花肌雪腸之人,最終耐不住嶺南悶熱惡劣的氣候,不久便帶著不舍與無奈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

朝云一生向佛,頗有悟性和靈性,這也是她能和蘇東坡心靈一致的條件。早在蘇東坡為徐州太守時,朝云曾跟著泗上比丘尼義沖學《金剛經》,后來在惠州又拜當地名僧為俗家弟子。臨終前她執著東坡的手誦《金剛經》四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即“世上一切都為命定,人生就象夢幻泡影,又象露水和閃電,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這番話并不只是她皈依佛門后悟出的禪道,其中寓藏著她對蘇東坡無盡的關切和牽掛,生前如此,臨終亦如此。

東坡尊重朝云的遺愿,于紹圣三年八月三日,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棲禪寺的松林里,親筆為她寫下《墓志銘》,銘文也像四句禪謁:

浮屠是瞻,伽藍是依。

如汝宿心,唯佛是歸。

朝云的死也帶著些佛教神秘色彩。

朝云葬后第三天,惠州突起暴風驟雨。次日早晨,東坡帶著小兒子蘇過,前來探墓,發現墓的東南側有五個巨人腳印,于是再設道場,為之祭奠,并因此寫下《惠州薦朝云疏》,其中說道:

軾以罪責,遷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萬里隨從。遭時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棲禪之下。故營幽室,以掩微軀。方負浼瀆精藍之愆,又虞驚觸神祇之罪。而既葬三日,風雨之余,靈跡五顯,道路皆見。是知佛慈之廣大,不擇眾生之細微。敢薦丹誠,躬修法會。伏愿山中一草一木,皆被佛光;今夜少香少花,遍周世界。湖山安吉,墳墓永堅……

在朝云逝去的日子里,蘇軾不勝哀傷除寫了《朝云墓志銘》、《惠州薦朝云疏》,還寫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章來悼念這位紅顏知己。其中,著名的《西江月梅花》一詞,更是著力寫出了朝云的精神風貌和高尚情操:

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

海遷時過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反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蘇東坡還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紀念她,并親手寫下楹聯“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亭聯不僅透射出蘇東坡對一生坎坷際遇的感嘆,更飽含著他對一位紅顏知己的無限深情。

后人依據“六如”之意,又在亭的兩側鐫下對聯: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惠州的西湖本名枕豐湖,山青水綠,煙波嵐影,酷似杭州西湖,自蘇東坡來后,常與王朝云漫步湖堤、泛舟波上,一同回憶在杭州時的美好時光,因此也就用杭州西湖的各處風景地名為這里的山水取名,這本是兩人的得意之作,不料他鄉的孤山竟然成了王朝云孤寂長眠的地方。

朝云石刻

為了懷念王朝云,蘇東坡在惠州西湖上刻意經營,建塔、筑堤、植梅,試圖用這些熟悉的景物喚回那已遠逝的時日。然而,佳人已杳,真是“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朝云已去,她的影子卻刻在了蘇東坡的心中,也留在了惠州西湖的山水花木之中,遙想才子佳人的悲歡情愁,怎不令人為之啼噓不已。后成鷲法師有詠六如亭詩云:

蘇堤留恨處,荒冢對滄溟;

流水空千古,香魂倚一亭。

波涵三島綠,柳鎖六橋青;

寂寞棲禪寺,金剛何處聽?

新會人何絳有詩《朝云墓》

試上山頭奠桂漿,

朝云艷骨有余香。

宋朝陵墓俱零落,

嫁得才人勝帝王。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守伊秉綬修朝云墓,補書蘇拭所為墓志銘,刻石征文。當年孤山的棲禪寺已不復存了,朝云墓,六如亭也幾經修建。朝云墓、六如亭已按宋代風格,修葺一新,對外開放。附蘇文忠公朝云墓志銘。

朝云墓和六如亭是惠州的重要文物古跡,名聲很大,歷代題詠不少;1984年被列為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惠州的老百姓常于農歷12月5日朝云生辰日拜祭,亦有用民間做會的形式予以悼念,形成一種有特色的民俗祭奠活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東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敏而好義,侍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紹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僅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豐湖之上,棲禪山東南。生子遯,未期而夭。蓋嘗從比丘尼義沖學佛法。亦麤識大意。且死誦金剛經四句偈以絕。銘曰:浮屠是瞻,伽籃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止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001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86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86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4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10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5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0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8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93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9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9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7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什么是痛點呢? 痛點就是產品制作過程中,一切的源頭,也是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的最痛的一個點,找痛點也是產品開發的一個很...
    牛小_蔥閱讀 250評論 0 2
  • 今天是第34個教師節,娃娃們比老師還要興奮,幾乎每個孩子都帶著自己的小禮物送給老師,我的娃娃也不例外,大多...
    嬰兒早起閱讀 576評論 0 0
  • "看看你自己的樣子,竟然還吃這些小孩子的東西... 能不能像個男人啊,能不能? 看著我,像個爺們兒樣子...
    張樹人Lin閱讀 30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