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結束的2016年,《驢得水》,毫無疑問,成為我心目中最好的電影。
正如導演周申所說:他不喜歡那些晦澀故弄玄虛的所謂藝術電影。他自己都不想看得電影還要拍給別人看,那不是變態嗎?他只想拍上至知識分子,下到掃地的大嬸都能看得懂的電影,并且覺得它好玩、好笑。
于是,制作團隊采用最平實的敘事手段,不打亂,不顛倒,將一個故事娓娓道來:
1942年,一些教師懷著滿腔熱血走入鄉村,在各地建立教育實驗基地,而孫校長、裴魁山、周鐵男、張一曼四個人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山西、內蒙一代,水資源匱乏,學校養了一只驢,叫驢得水,作為幫他們挑水的工具。校長動了歪腦筋,他將驢謊稱為老師,獲得了教育局的資助,可學校并沒用將這筆錢用在養驢上,而是滿足了其四人的一己私欲。
很快,教育局因查不到呂得水老師的檔案,起了疑心,并派特派員前來調查。
四人讓銅匠假冒,并瞞住了特派員,甚至還受到其賞識,獲得了每月的3萬元教育經費。
魁山喜歡一曼,他向一曼告白,她說:對不起。,一曼是個思想遠超那個時代的女性,她愛自由、隨性生活。一曼為了讓銅匠配合演出,她自愿“睡服”銅匠,校長也默許了。可是像一曼這樣的女人,她心地善良、為人著想,活得坦蕩,但總會被時代不理解。
幾個月后,銅匠被潑婦老婆拎著來鬧事,巧的是特派員帶著資助教育事業的美國慈善家一同來拜訪呂得水。
兩團火焰洶洶逼近,眼看紙要包不住火了,一曼被迫罵喜歡她的銅匠是牲口,銅匠大為打擊,落荒而逃。
四人謊稱呂得水老師出差了,可特派員說美國慈善家此行就是為了見他,正那時,銅匠出現在眾人面前,可此時的他仿佛變了另外一個人,他一本正經的仰仗著特派員的權勢。要求眾人唾罵一曼。
魁山仿佛早就等著這一刻,從之前滿臉的寵愛到而今滿肚子的仇恨,不由而生的一股腦傾瀉出來。他罵一曼是婊子,罵的暢快淋漓。
兩個月,他從愛情的絕望轉而變成一個殘忍的自私自利的人。仇恨放大了他對金錢,對權勢的渴望。
頃刻間,她成為了眾矢之的。一曼也不得已在眾人面前自煽耳光。
銅匠欲求未滿,要求剪掉一曼的頭發——那曾經他說好看的一頭卷發,隱忍的校長為了學校,這個一曼最為信任的人親手剪去了一個女人的尊嚴。
周鐵男一氣之下將事實托盤而出,特派員卻不以為然,不管呂得水是真是假,他要的只是美國慈善家每月捐的10萬補助費(他分7萬,給學校的只有之前說的3萬)。
銅匠趨炎附勢,提議將驢得水殺了吃。佳佳(校長女兒)奮力抵抗,一向最護佳佳的鐵男擋住門口,大喊:“你們誰敢出去試試。”
只聽“砰”的一聲,子彈從鐵男的頭頂上方呼嘯而過,鐵男抱住頭,蹲在地上,久久沒有反應,然后像一只哈巴狗,抱著頭跪地求饒,正義之軀終在權勢下低了頭。驢得水被殺了,那天的銅匠,吃得很歡樂,此時的他是真的變牲口了。
他們將銅匠假扮成死人,騙得慈善家的同情,慈善家還決定捐出1萬美金給呂得水的家屬。
或許是被自己剪完發的形象所刺激,亦或是對眾人冷漠的絕望,一曼終究是瘋了,校長疼惜她,叫她在房里躲著,不管聽到什么風聲,都不要出房門半步。
特派員找來佳佳,假扮呂得水的未婚妻。佳佳勸說校長說出實情,不要在去圓一個個謊了,謊圓多了,會破的。校長很執著,他堅信這是最后一次了,只要這個謊成功了,他教書育人的夢想會一直繼續并且越來越好。連那么喜歡她的鐵男麻木、懦弱的過來勸說。
佳佳出于對父親的愛,答應了配合這場鬧劇。結果銅匠掉了鏈子,由一個“死人”活過來了,他說他想學習知識,想去美國。眾人說:這是個奇跡。被蒙蔽的慈善家半信半疑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順理成章的,二人要求被舉行婚禮,1萬美金作為聘禮,這一次的鐵男沒有反抗,佳佳不從,特派員將校長綁了威脅佳佳,任憑校長怎么折騰怒吼,一曼即使聽到了聲音,也沒有出現救他,佳佳就這樣穿上嫁衣,任人擺布。
這場荒唐的婚禮,牽動著無數的利益糾葛,銅匠老婆的出現,將那一層層牽扯的絲線撥得一干二凈。美國慈善家說: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中國!
最終,佳佳離開了,一曼舉著槍,“砰”地一聲,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校長說:我的隱忍都是為了學校。可是一切鬧劇的源頭,是你的一己私念。
鐵男說:我盡力了。可是只有兩種人不怕子彈:一個是不知子彈為何物的人,一個是精神上的巨人。你的盡力,終究屈服于權力的淫威之下。
魁山說:我只是想把我遭受的給拿回來。是的,你失去的是你自以為的愛情,拿回的是自私丑陋,趨炎附勢視為可惡嘴臉。
銅匠說:我被知識人看不起,我要學知識,我不想自己的子孫后代變成我這樣子。可是你已經做人都學不會了,未來的子子孫孫只會唾棄。
現實我懂,你別說出來啊,會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