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來老師反復提醒我們--“ 比較,就是陷阱。” 告誡我們要專注于自己的成長。
但為何他又反復提醒我們--“ 或許落后1%就是不及格?!?/p>
不知道學習過專欄的戰友,是否思考過這明明是兩個相互矛盾的視角。既然與“他人比較 ”是影響自我成長的陷阱,那為何又讓我們必須以他人比較為前提,才能得出自己是否落后或者落后的程度來警醒自己必須成長呢?如果你覺得有點繞,下面舉個簡單的栗子:
有一個物理學名詞,叫做“ 參照物 ”。
如果小紅和小明分別做在一輛車上,而這兩輛車的行駛方向以及速度都完全一致,那么如果小明拿小紅做為參照物比較,小明是靜止的。而小明拿站在起點的小方比較,小明是運動的。
所以,判斷自己是否成長,或者成長的速度,或者成長到哪個階段,那都是“ 與他人比較 ”來的,難道笑來老師的意思是讓我們不斷跌入陷阱中再爬出來成長?
反復通讀笑來老師對“ 落后 ” 這個概念的解析:
第一步:文章以“烏比岡湖效應” 這個心理學研究,實證大家都會有“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這個本能毛病。提出“ 越差越牛逼,越強越謙虛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自己牛逼,那說明你其實很差;如果你真厲害,那自然就更應該好好的往下看。
第二步:以大家熟知的“及格線”到“二八定律”,提醒大家,常規的及格線不過是社會穩定的自我安慰,因為現在大家身處的社會模式都是,20%的人占有80%的財富。
第三步:以科技進步,全球信息化為前提,警戒我們,其實說不定百分之一之后全是落后。
第四步:以人工智能為栗子,再次告誡我們,我們再不好好成長,那就沒得救了。
不愧是笑來老師,層層遞進,不知不覺,我們越看越有危機感,為什么?
因為落后意味著“ 將被淘汰 ”,而被這個世界淘汰,就意味著“ 死 ”。
如果當你強烈感知到時間有限,而讓你“不死”的達標線其實很高,你會怎么辦?
--我會盡可能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成長。
所以,其實核心內容依舊是讓我們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某個領域成長,而落后不過是,讓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小皮鞭。
別貪多,別貪快,小心容易扯到*。
每周寫作 - WEEK-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