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初見向陽的攝影作品《水墨西塘》,我想起了歌曲《青花瓷》里的詞句。“一縷飄散的美,細膩如繡花針落地。”
這是一張印在宣紙上的照片, 名為《水墨西塘》, 是兩次奇妙的相遇成就了這份宣紙上的詩意。
第一次 , 是膠片和風景的相遇,可遇不可求。
雨來了,人沒來,人來了,船已走.....
為了《水墨西塘》中的那一刻,向陽在雨中等候了好幾個小時,而那時的他, 在攝影的路上已經行走了近30年。
第二次, 是涂了感光劑的宣紙通過底片和陽光相遇,這個過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藍曬。
那是一種古典的印照片工藝,發明于1842年。
不要小看一個“曬”字,春夏秋冬、晨昏朝夕,太陽的脾性如小兒的臉琢磨不透,那一縷飄散的美,向陽捕捉了4年。
數碼相機記錄影像是個物理變化,而膠片記錄的過程和人的內心活動、生理活動一樣是化學反應,所以膠片更有靈性。
4年前,熟諳西塘的向陽決心用更有靈性的方式去試著和西塘碰撞,他無數次扛著大膠片相機走進古弄長廊。
4年間,古鎮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長廊花窗和他相機里的膠片開啟了一次次光與影的追逐,留下了1000多個親密接觸的瞬間。
如何讓這份膠片上的真實存在, 在另一個時空同樣有溫度地呈現?
撥開浮躁的迷霧,他決定再一次放慢腳步,讓心靈作主.....
于是,古法藍曬進入了他的視野。
與藍曬的初次邂逅是在兒時。
從事攝影工作的姨夫拿著一張灰蒙蒙的紙片在水中不停地晃悠,向陽的眼中慢慢出現了一幅藍色的圖,這個被當時的他稱為戲法的過程其實就是藍曬。
和藍曬深度接觸的4年里,他感覺自己更像個工匠,專注于自己的世界,日復一日,精益求精。
每個晴朗的早晨,他走進工作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制作相紙。把感光劑,也就是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混合溶液,或圓或方涂上宣紙。每天幾個,不多不少。然后把相紙像晾衣服一樣掛起,所不同的是, 要避開陽光,自然風干。
晴好的天氣下,一般午飯之后,相紙已干,這時就可以把膠片和風干的相紙放進相框。
然后,帶著裝好的片框去曬日光浴。
這絕對是一個浪漫的過程。
陽光中的紫外光喚醒了感光劑,同時也喚醒了膠片中所記錄的, 發生在另一個時空的那段故事。夢幻般的藍色是他們醒來時的記憶。
這個過程的科學注解是:檸檬酸鐵銨和鐵氰化鉀混合溶液中的二價鐵離子光照后被氧化,生成了非常獨特的普魯士藍色調的三價氰鐵鹽。
普魯士藍色調的深淺取決于光照的強度和時間,曬多了太深,曬少了太淺。曬多長時間這個技術活,向陽拿捏了4年。
可別以為這樣就完成了藍曬,哪一個生命過程離得開水的參與,沒有水的邀請,夢幻藍是不肯出現的。
顯影就是水洗,看著黃色慢慢地從畫面中游離,越來越純靜的藍色在水中升起,仿佛感覺早晨的西塘從夢中醒來。
入夜,當宣紙上的水份散盡,向陽會點上一爐香,泡上一杯茶,神定氣閑地讓毛筆在宣紙上游走。書法一直是他的愛好,陪伴他的時間比攝影還長。而蠅頭小楷的出現,讓青花瓷般的西塘影像,更似一幅中國畫。
2016年,歷時4年的向陽攝影手工書《西塘》完工,并入選首屆中國攝影圖書榜。
評委評語:從利用大畫幅相機展開創作,到用藍曬法在宣紙上制作照片,從其所反映的對象——千年古鎮西塘,到每一幅畫面親手題寫的文字,這本書充分體現了“手工”的態度和精神。
美的東西,需要用心打磨,舒展、有趣的生活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