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 于201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德國人羅爾夫·多貝里,譯者是朱劉華,這本書在德國暢銷40萬冊,率先擊敗《喬布斯傳》登暢銷榜首。
羅爾夫·多貝里在本書序言中講到:
有關思維錯誤的知識讓我更平靜、更審慎:我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思維陷阱,并在它們造成重大損害之前予以避免。
“這里使用的思維錯誤的概念,是指系統性地偏離理性,偏離最理想的、合乎邏輯的、理智的思考和行為。”“系統”一詞很重要,因為我們經常錯誤地走向同一方向。
人類的偉大之處正在于對自己的思考能夠做出更進一步的“思考”,從而發現其中的漏洞。因此如果熟知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人們就會犯錯更少,從而離成功更近。
本書采用生動豐富的實例,介紹了52種常見的思維錯誤,我將分三次摘抄其概要,供伙伴們參考學習。
當然,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們也不要忘了“覺知”,在接受其觀點的過程中,時刻檢視自己的思維過程,避免陷入“權威偏誤”的陷阱。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其適用的范圍,一旦超出邊界,往往過猶不及。
1、幸存偏誤——為什么你該去逛逛墓地?
幸存偏誤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現實的你對成功抱有一種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不了解現實的你對成功抱有一種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哪怕你的成功純屬偶然,你也會發現你與其他成功者的共同點,并將它們詮釋為“成功因素”。不過在逛失敗者(人員、公司等)的墓地時你會發現,這些人經常也運用了他們以為的“成功因素”。
幸存偏誤意味著:你系統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決辦法:盡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這樣的散步雖然傷感,但對你是有好處的。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哈佛是好大學還是爛大學?我們不清楚。
職業游泳者體形完美,并不是因為他們鍛煉充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他們之所以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身材。他們的身軀是一種選擇標準,而不是他們運動的結果。
一旦我們混淆選擇標準和結果,我們就會產生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如果沒有這種錯覺,一半的廣告都不會奏效。
快樂的人不愿認識到,其實快樂大多是與生俱來的,在生活中恒定不變。因此游泳選手身材錯覺也是自我幻覺。如果快樂的人還來寫書,這一欺騙就完美無缺了。
為此,請你從現在起遠離成功自助圖書,它們百分之百是那些天生具有快樂傾向的人所著。書中從頭到尾都是好點子,但讀者不知道,這些點子對數十億人都不管用——因為倒霉蛋是不寫成功自助圖書的。
結論:凡有人謳歌某種東西值得追求——強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長壽、影響力、快樂,你都要看仔細。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鏡子。你要誠實地對待自己。
3、過度自信效應——你為什么會系統性地高估自己的學識和能力。
我們總是系統性地高估我們的學識和預測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厲害。對于過度自信效應,重要的不是單個估計是否正確。過度自信會令你忽視你真正知道的東西與你已知的東西之間的區別。
過度自信效應對專家的影響比對非專家的影響還嚴重,一位經濟學教授在預測油價的5年走勢時會與非經濟學家一樣出錯。只不過他這么做時過高地估計了自己。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夠自信效應。(2)過度自信效應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顯——女人較少高估自己。(3)不僅樂觀者會受到過度自信效應的影響,就連自稱悲觀的人也會高估自己——只不過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罷了。
結論:請對所有預測持懷疑態度,尤其是當這些預測是由所謂的專家們作出的。請你在籌劃任何事情時都從悲觀的角度出發,作最壞的打算,這樣你才會真正有機會,更現實一些地判斷形勢。
4、從眾心理
英國作家毛姆講道:“就算有5 000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
從眾心理(有時被含糊地稱為隨大溜)是指:只要別人做什么我也跟著做什么,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換言之,越多的人認為一個想法正確,這個想法就更加正確——這當然是荒謬的。
為什么會有從眾心理呢?因為我們過去的進化過程證明了這一行為是生存良策。這一行為模式深深植根在我們體內,我們至今還在使用它。
當一家公司聲稱它的產品“銷量最高”時,請你表示懷疑,憑什么一種產品“銷量最高”就應該更好呢?
5、糾纏于沉默成本——你為什么應該忽視過去。
每個決定,不管是私人的還是業務上的,始終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出的。這種不確定情形下的權衡是理性行為。然而,在我們已經投入特別多的時間、金錢、能量、愛等因素之后,沉沒成本令人難以放手、難以釋懷。
為什么會有這種荒謬行為呢?因為人類想努力表現得堅韌,堅韌是我們發出的可信信號。
有許多好理由支持你繼續投資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為舍不得已經作出的投資而決定繼續做某件事,這就不是一個好理由了。理性的決定意味著忽視已經投入的成本。你已經投資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及你對未來的評估。
6、互惠偏誤——你為什么不該讓別人請你喝飲料?
互惠是風險管理,沒有互惠,人類——還有無數種動物——早就滅絕了。然而互惠也有可惡的一面:報復。緊接著報復的是反報復,然后你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
生活中常見的是,人們幾乎都不能忍受虧欠,出于純粹的互惠義務,往往要接受一些溫和的敲詐,做一些不情愿的事情,而導致無法跳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7、確認偏誤之一——遇到“特殊情況”這個詞,你要格外小心。
確認偏誤是所有思維錯誤之父——它傾向于這樣詮釋新信息,讓它們與我們現有的理論、世界觀和信念相兼容。換句話說:我們過濾掉與我們的現有觀點相矛盾(因此被稱作反駁證據)的新信息。這是危險的。
赫胥黎說過:“事實不因為被忽視而消失。”但我們恰恰是這么做的。
在經濟界,確認偏誤特別猖獗。遇到“特殊情況”這個詞,更仔細地傾聽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經常隱藏著很普通的反駁證據。
只想證明自己的理論是對的和試圖證明自己的理論是錯的——有意識地尋找反駁證據——其結果會很不一樣。
8、確認偏誤之二——干掉你的寵兒
我們會就方方面面提出假設,可一種理論越是模糊,確認偏誤就越強。比如“人是善良的”想法和“人是邪惡的”想法,雙方都能找到足夠的證明,并過濾掉反駁證據(相反的證據),得到支撐他們世界觀的大量證明。
占星學家和經濟學家的行事原則也是一樣。他們的說法如此含糊,它們像磁鐵一樣吸引證明。
宗教信念和哲學信念因其含糊性更是確認偏誤的杰出溫床,它在這里瘋狂地滋生。
確認偏誤對經濟記者的影響之大非其他行業可比。成功指南和生活援助手冊也是按照這個原則撰寫的。
結論:請你與確認偏誤作斗爭。寫下你的信條——有關世界觀、投資、婚姻、健康預防措施、節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尋找反駁證據,干掉自己最心愛的理論,這是一樁艱苦的工作,但作為聰明人士,你不會躲避的。
9、權威偏誤——你為什么該藐視權威。
出錯是人類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對權威我們會將獨立思考調低一級。
面對專家意見時我們往往會比面對其他意見粗心許多。還有,我們會服從權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無意義的地方,這就是權威偏誤。
存在權威時,社會總是樂于跟從。如果權威們想跨界得到認真對待,將會引起混亂。比如,當一位職業網球運動員推薦咖啡機或一位女演員推薦治療扁桃腺炎的藥的時候。
你對權威的批判性越強,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10、對比效應——你為什么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起出門。
當我們同時面對某種難看、便宜、小的東西時,我們就會判斷出另一種東西更漂亮、更貴、更大。我們很難作出絕對的判斷。
對比效應是常見的思維錯誤之一。沒有對比效應,就完全無法想象打折生意。
我們就像鳥兒聽到槍聲一樣會對對比做出反應。我們撲翅飛起,很快行動起來。不利的一面是,我們發覺不到逐漸發生的小變化。比如不會注意到錢是如何消失的,它的價值不斷下跌,但我們發覺不到,因為通貨膨脹是逐漸發生的。
如果你是女人,想找一個男人,你千萬不要讓你的模特兒等級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會因此發覺不到你的真實魅力。你獨自去就好。更好的辦法是:你帶上兩個比你難看的朋友去參加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