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老曹說,你們才是正兒八經的“風里雨里”呢。不過,售票員這個行當,馬上就要消失在歲月里了。老曹說,“如果再讓我自己選工作,我肯定不干售票員了,因為真是太辛苦了!”
總有人說北京公交售票員態度惡劣,吐槽人工售票不先進。而當我們真正看見售票員被所謂“安全員”替代,聽不見老北京的報站名后,有沒有一點兒不習慣呢?
操著京片子、帶著點小傲嬌、永遠嚷著“往里邊走點”,大概是所有人對北京公交售票員的印象。
老曹,出生在北京的正宗60后,曾經奉獻于公交事業將近三十年。身高只有一米五多,體重還不過百的老曹,勝任不了公交司機這類扛把子工作。于是,在街道還包分配的年代,她光榮上崗,成為一名公交售票員。從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一路晉升,變成了年過半百如假包換的“北京大媽”。
我跟老曹認識快兩年。作為老北京,逗樂勁兒在她身上一點不少。她講起自己的服役史,就跟藍胖子的口袋似的,每次都有新段子。
“打串兒”、“三報”、“打叉子”,心好累的“大通道”
因為時不時聽老曹講公交車上的奇聞異事,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普通乘客,也終于熟知了老北京公交的一大堆“行話”,這些行話有些是行業明文規定,有些則是老曹和同行們私底下的叫法。
無論出處,從這些行話中能體會到的是其中的辛苦和不容易。售票員看似漫不經心的售票、報站,卻絕不是一朝一夕誰都能練出來的功夫。
拿“打串兒”賣票來說,就不是一般人的體力能夠勝任的。
“打串兒”是在刷卡機普及前,售票員主要的賣票方式。跟站在票臺子上不一樣,售票員需要在車輛行進過程中,從車頭到車尾走一圈,跟每位乘客賣票。其難度顯而易見,需要時刻側身行走來保持身體平衡,還得根據每位乘客的下車站,腦子里飛速計算出票價,然后收錢、找零。在沒有空調的車里每天走上上百圈,冬冷夏熱。
老曹因此從不穿高跟鞋,曾被生猛的年輕司機摔過幾次。她直到現在還記得,90年代流行大高跟的年代,被一個乘客結結實實地踩了一腳,“虧得我的牛皮鞋厚,鞋上落了個可深的印兒,不然我腳趾都早被踩折啦。”
而在人多的車站,乘客一擁而上之后就和前面上車的融為一體,售票員要準確記得誰是新上來的。“你要是不過去,還就真有人不買票了。不買票,我們就完不成定額,完不成是要扣錢的!”
老曹提扣錢這事兒,不止一次。
比如沒有按照標準“三報”。就是三次報站,分別在車一啟動時、快到站時給車內乘客報站,加上拿著小喇叭朝著車外的站臺報站,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基本被錄音取代。除了要記住各個站點的順序,“三報”必須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車隊、公司都有便衣巡查的。巡查這關過了,還有乘客呢,有一個投訴的,也是要被扣錢的!”原來售票員和播音員一樣,都可能因為念錯稿子被扣錢……
對了,除了報站,當年的老曹還真當過“播音員”,畢竟拿著小喇叭跟乘客介紹沿途景點,也是一項首都給安排的光榮的宣傳任務呢!
不過,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老曹當年上班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師傅學怎么算票價,怎么記站名,而是學怎么搞衛生!衛生搞不好,就要被“打叉子”,也約等于被扣錢。
公交車衛生標準事無巨細,車身、玻璃、地板、座椅、扶手杠、腳踏板、門軸、車轱轆、駕駛艙和儀表盤……巡查員拿著密密麻麻一條一條的檢查表,有一個地方做的不好就打個叉。
“司機都喜歡我這樣勤快的,好干凈的。因為售票員和司機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我們打了叉子,司機也逃脫不了。”老曹說到搞衛生有點得意,處女座自帶的強迫癥屬性在這有了用武之地。
而讓老曹印象深刻的,則是“大通道”,就是那種分成兩段,中間有個大轉盤的公交車。不只是因為分成兩段要“瞻前顧后”很累心,還因為車輛質量問題,總是搞得人狼狽不堪。
“要說起來,現在的條件真是好太多了。”老曹十分感慨,“當年最早一批黃河牌大通道,中間的鉸接盤永遠不密封,車一開起來土呼呼往外冒,趕上刮風下雨,我們在車上就成泥猴兒了,那叫一個狼狽!”
我時常想問,強迫癥的老曹在這種情況下可還淡定?
同樣是因為公交車密封不好,直接導致了售票員們風濕、關節炎之類的職業病。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大通道車沒有空調,冬天坐在車里跑一圈站,身體就涼透了。
每個售票員都有個火眼金睛,“往里邊走點”細思恐極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一部公交車就是一個小社會。老曹跟很多經驗豐富的售票員一樣,勸退得了不明真相的大爺大媽、辨別地了賊眉鼠眼的小偷、還能發現伺機逃票的。
老曹曾說過,要感謝奧運會。因為奧運會對市容市貌社會服務的整改,公交車上都安裝了刷卡機,這多少減輕了售票員賣票的負擔。
據說,在“月票年代”,很多人投機取巧,把別人月票上的小照片換成自己的。老曹們這時候就要分辨真假了。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服管,一般都要掙扎幾番,讓老曹們費點口舌。“跟人打交道的活兒不好干,我們也要靠情商呢!”
后來月票被公交卡取代,火眼金睛就用在了別的地方——
售票員們也是半個安檢員。
老曹曾經碰到過一個大媽,抗著一個煤氣罐上了車,還是冒著綠煙的。老曹力勸大媽下車;而大媽卻嚷嚷著這罐子沒毛病,還翻著白眼說老曹多管閑事。好在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車上的乘客也都紛紛勸大媽下車。大媽無奈被眾人說服,嘴里振振有詞不情愿地下車了。臨下車還不忘白了老曹一眼。
再或者,提醒乘客提防小偷!
憑借多年從業經驗,老曹告訴我辨別小偷的特點,就是“上車后就東張西望,八成是找目標呢!”據說站在票臺子上,跟老師站在講臺上一樣,就是耳邊經常回想起的那句“我站在上邊兒什么都看得見!”
發現了可疑人員悄悄靠近目標,并沒有執法權也沒有錄像證明的售票員們,此時的“必殺技”就是大聲報《乘客注意事項》,特別拉高聲調提醒乘客注意人身財務安全。這樣,乘客們就會下意識地摸摸背包,小偷兒也就不好下手。
而碰上那些沉浸在耳機音樂或者手機視頻里的乘客,被逼急了的售票員,就會沖著這些人喊“往里邊走點,別站過道!”或者“往里邊走點,別站門口!”這樣有針對性的提醒,卻往往引起乘客的反感,甚至直接開罵的也大有人在。老曹們也感到委屈。
其實,“往里邊走點”這句話老曹也曾用來提醒姑娘們,謹防老流氓!
這位老流氓,在北京公交圈里非常出名,當年跟老曹同一個車隊的售票員和司機們都知道這個家伙的嘴臉。這老流氓專挑車里站著的小姑娘,往人身后邊緊貼,小姑娘要是專心看手機,根本發現不了。
老曹不只一次跟這位老流氓打交道,人少的時候,就主動張羅給這位大爺找座兒,人多的時候就拿出必殺技,沖著小姑娘嚷嚷似的“往里邊走點!”
“有的小姑娘還真是沒心沒肺,說了半天,甚至都跟她眨眼睛了,還是反應不過來,你說怎么這么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呢!”老曹有點抱怨,也有點擔心。
后來這位老流氓在網上被人曝光了,慢慢就很少出現了。
我這才第一次知道,售票員嘴里的“往里邊走點”是句讓人細思恐極的話吶!
風里雨里歲月里,老曹們已不再那里
每次遭遇帝都堵車,人們總是心煩意亂。但這一起對于老曹來說都已經習以為常。
“以前跑663到西客站那趟線,趕上春運、平常的早晚高峰,堵車是家常便飯。”老曹常說,售票員和司機上班有準點,下班沒點。堵多長時間都要在車上,不能看手機,不允許接打電話,就那么干耗著,而且不算加班。久而久之,大家都磨出了好脾氣。
讓老曹印象深刻的大堵車,還有12年721北京大暴雨那次。
“當天我上下午班,上班時候還沒特大,等走回程的時候就特別大了,水都沒過了車轱轆軸頭,我們只能按規定,原地熄火等著雨變小。”誰知道,這一等就是六個小時。
等水位稍微下降了,老曹和司機往回走。剛開到八角游樂園,就被滯留在地鐵站的人們圍住了——地鐵倒灌,已經封站,人們都回不了家了。
北京當天哪哪都是積水點,全城大堵車。老曹和司機們開車“蹭”回車隊時,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交完帳已經12點多。
老曹和老伴兒深一腳淺一腳得打著傘蹚水回到家已經一點多。
那時候,還有很多同事沒能到家。
最近央視主播的那句“風里雨里歲月里,我們在這等著你”紅的一塌糊涂。我跟老曹說,你們才是正兒八經的“風里雨里”呢。不過,售票員這個行當,馬上就要消失在歲月里了。
2016年,300路就因為取消售票員,引起了部分員工聚集維權。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問老曹,“這事兒你怎么看?”
已經退休一年多的老曹,卻出乎我意料的淡定。她早就聽老同事們說,今年5月之后,北京所有公交就要全面取締售票員了。“說不定哪天連司機都取締了,無人駕駛真能成真了。這是時代進步的結果啊!”
總有人說北京公交售票員態度惡劣,吐槽人工售票不先進。而當我們真正看見售票員被所謂“安全員”替代,聽不見老北京的報站名后,有沒有一點兒不習慣呢?
“我這么多年,都沒被投訴過,這點其實還值得驕傲吧!”
老曹說,“如果再讓我自己選工作,我肯定不干售票員了,因為真是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