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朵娃文字原創(chuàng),圖片轉(zhuǎn)自網(wǎng)絡,鳴謝!】
八十年代的電影《小字輩》,講的就是一群售票員的故事。公交車穿梭在大街上的人流中,售票員穿梭在車廂內(nèi)的人流中。售票員就是車廂這個小世界的當然領(lǐng)袖,他們不但售票,還兼管車上的秩序和公共道德,如果有乘客為座位吵鬧或者抽煙吃瓜果亂扔東西,售票員豎起柳眉一聲呵斥,很管用。
那時候的公交車不叫公交車,而是叫公共汽車,很集體主義的一種名稱,車身上沒有噴漆美女對你拋媚眼,沒有牙膏先生對你呲白牙,很樸素,跟那時候質(zhì)樸的人們很匹配。
那年代最多的是兩截頭的大客車,中間一個大圓盤,不知道為啥,那時候不太增加班次,乘客多了,汽車制造廠家就把車造得那個怪模樣,那個圓盤是透氣的,有很大的縫隙,往里灌風灌塵土,還特別冷。擱現(xiàn)在,這種車絕對的屬于嚴重安全隱患,因為縫隙大得能掉下人。不過什么環(huán)境就會有什么樣的小心,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掉下去的。只是某日一個大媽拎了一只活雞上來,坐在圓盤的椅子上,雞就擱在椅子下邊,下車時找來找去找不到那只雞,售票員也幫著找,找不到,售票員就喊:“關(guān)車門,看誰順了這只雞。”邊上的乘客忍不住了,就說:“那雞早下車了。你看那椅子下邊的車門開多么大。”
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每天大呼小叫的工作責任心,在那個時候幾乎是天經(jīng)地義不言而喻的,只要你在那個崗位,很自然的就會將自己和工作融合為一體,幫大媽找雞就說明這個問題。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單位來了個外國女專家,他們想體驗一下中國式的市民生活,于是,領(lǐng)導派我?guī)ナ袇^(qū)轉(zhuǎn)大街嘗小吃。那天是周末,偏偏她要坐公交車,售票員正不由分說把人往里推,看到上了個女外賓,售票員感到自己責任更重大了,扯大嗓子吆喝:“往里擠,哪位給外賓騰出位子!”見沒人動彈,她見縫插針在狹窄的過道里巡回,佩服她身輕如燕竟然開辟出一塊能抓住扶手地方,把女外賓拉過去安置好,我是男內(nèi)賓,就一直在門前顫巍巍站著。雖然售票員的行為有些霸道,但那時候見到外國人是件稀奇的事情,她覺得她的工作關(guān)系到國民素質(zhì),不能給外賓留下我們不禮讓的印象。
至少在車廂內(nèi)這個小世界,售票員可以威嚴得像個小酋長。乘客們對售票員都抱有一份敬意,即使有時候會因為擁擠產(chǎn)生牢騷,但售票員那張工作椅子幾乎是獨立領(lǐng)土,不被侵占的。
大約是九十年代初期,私人運輸業(yè)開始興起,基本是小面的,班次靈活,而且招手即停,售票員總是笑容可掬,雖然也有售票員專座,但是她們總是站著,真正服務型客運。不過私人客運的票價要比公共汽車貴一倍。經(jīng)常,車站會有這樣一幕,夫妻倆等車,公交車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小面的卻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這時夫妻倆就開始鬧矛盾了,或許老公就想掏錢打面的,老婆卻硬拽也不上,理由是:憑啥呀,多花兩份錢!
往往,耐不住性子又舍得花錢的一方,甩下另一個自己上車了。
面的沒風光幾年,就被乘客淘汰了,一開始覺得方便的招手即停,變成了令人討厭的招徠形式。車廂狹小空氣差,走走停停,讓人頭暈。不過使他們迅即退出城市客運的,是公交車奮起猛追的改良,往日素面朝天的公交車形象,用嫵媚的車身廣告透過帥哥美女的向人們傳達一種空前的熱情,班次也增加了,還有了雙層巴士。雖然售票員的專座依舊,但是工作服和工作態(tài)度讓人耳目一新,她們聲音、形象都變了。記得有一個年三十,我從外地風塵仆仆出差回來,從起點站上了一輛公交車,上車后,售票員開始朗讀新年賀詞,但只有我一個乘客,這顯然讓她感到尷尬,所以讀得磕磕巴巴的,令我忍俊不已。不過,因為這份賀禧,我疲憊的心情瞬間舒朗。
后來,看國外影片中的公交車,都沒有售票員,乘客們自覺地前門上后門下,感覺別人的素質(zhì)就是不一般,都沒人管了,還這么秩序井然。咱們春節(jié)晚會都演了的,陳佩斯吃面條,沒人管就胡椒面灑光了,空碗也揣老棉襖的懷里了。千禧年以后,發(fā)現(xiàn)咱們公交車上的售票員也沒有了,只有駕駛員身邊放著一個投幣箱。多年錢遞過去票接過來,手與手的交流都習慣了,這一下子讓人自己看著辦了,那感覺,還真有點不知所措。掏錢的動作特別夸張,扔進去的時候暗暗用力把那硬幣弄的聲音大一點,好引得駕駛員目光關(guān)注地看著硬幣“哐啷啷”滾入投幣箱,方能心安理得坐到座位上。
如今的公交,干脆連掏錢的環(huán)節(jié)都替你省掉,上車只要提起拎包,在刷卡機前晃那么一下,就可以大搖大擺進去坐下。雖然不再有酋長兼保姆式的關(guān)照,但車內(nèi)的設施已經(jīng)體貼到家。車內(nèi)寬敞潔凈,冬夏空調(diào)伺候,音樂電視流水一樣舒緩,報站間歇還播報最新時尚信息。本市晚報第一時間送達每個班車,忙碌的我對當下發(fā)生的各項新聞,了如指掌,那要感謝我每天乘坐的公交車。上下班的路上,雖然有時段性的擁擠郁悶和緊張,車身連春藥廣告也會撲眼而入,但如果忽略這些小小的不快,坐車基本上還是美麗的時光,窗外一道道風景美麗的店鋪也令人心曠神怡,大多數(shù)時候還能順便在車上用手機看看上班沒空關(guān)心的各種花邊。
三十年,公交車售票員的小小酋長部落,就這樣不著痕跡地悄悄沒落,但是交通卻越來越便利,公交車已然蛹化成蝶,翩然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每一步腳印中。
【陳皮朵娃文字原創(chuàng),圖片轉(zhuǎn)自網(wǎng)絡,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