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首飽含意蘊的《雨巷》,早在那個久遠的中學年代已被我們熟記于心。曾幾何時,我們捧著語文課本一遍又一遍仔細地朗誦著,腦海里總是會想象那個擁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的姑娘究竟是什么樣。那樣一個冰清玉潔、裊娜仙飄的女子為何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風兒綿綿,雨聲潺潺,我們漫步在碧藍的青石板上時,想象著那個默默地行在雨巷的姑娘,是否還是寒漠、凄清,又惆悵、苦楚。在那個青澀的年代,我們感嘆世間何種的真摯苦戀,才能凝聚成如此的癡迷情詩。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當我們再一次捧起這首《雨巷》時,才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陪伴我們整個青春的夢,并不是單純的局限于愛情。它是夢不可得的愛情詩,是仁人志士的政治詩,是失意青年的理想詩。無論如何去解讀這首詩,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已如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埋葬在我們過去的青蔥歲月里。而且我們倔強的認為,那個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戴望舒,心里一定住進過這樣的一位美妙的姑娘。
戴望舒的第一段戀情是在他23歲之時。作為一個受過新思潮影響的有志青年,他在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前身)與新感覺派代表人物施蟄存共同編輯《現(xiàn)代》雜志。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戴望舒經常出入施家的大門。云想衣裳花想容,吾家有女初長成,時年18歲的施蟄存的妹妹施降年在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戴望舒面前時,這個活潑、可愛、漂亮的女子便使得望舒對其一見傾心。于是,他便對這個女子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在自己的出版的詩集的扉頁大膽表白,通過朋友委婉撮合,但是這個與其相差5歲的妹妹,卻早已有了心上人。戀愛中的人是瘋狂的,作為一個單戀的戴望舒,更是做出以死相逼的態(tài)勢,最終迫得施降年勉強答應他的求婚。可是,不愛的愛情終究得不到正果,在婚禮前夕,施降年提出戴望舒需要出國留學,學成后有了穩(wěn)定收入后兩人方可完婚。于是,帶著這個唯一的希望,戴望舒遠赴異國他鄉(xiāng),開始了艱難的求學之旅。1935年,戴望舒學成回國。而此時的心上人已屬于他人,那個曾經的條件不過是一計躲避他的緩兵之策。物是人非事事休,在羞怒與悲痛下,戴望舒結束了自己一個人長達8年的苦戀。
也許為了逃避昔日的苦戀,戴望舒與同樣是新感覺派代表人物的穆世英的妹妹穆麗娟結識。兩人還沒有相愛,便迅速結了婚,而此時的穆麗娟不過僅僅16歲。小家庭的建立,讓這對新婚的燕兒你儂我儂,陶醉于彼此的世界,戴望舒在《眼》中寫道:“我是你的每一條動脈,每一條靜脈,每一個微血管中的血液,我是你的睫毛,是的,你的睫毛,你的睫毛。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碧焓侨绱酥?,人是如此之多,又是如何的緣分讓兩人遇見彼此,曾以為心已死,魂已破,那大概是沒有遇到對的人罷了。就在兩人以為可以相濡以沫、相攜到老之時,年齡、精神的差別讓兩人之間產生諸多的矛盾與分歧。穆麗娟后來憶起當年生活時說:“他對我沒有什么感情,他的感情給施絳年了?!奔词勾藭r兩人已經有了孩子,最終還是在穆麗娟的堅持之下離了婚。
1942年,戴望舒結識了他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楊靜。那是一個似于蕭紅一樣的新女性,聰慧、美麗,富于個性。她沖破了封建家庭的重重阻力,與相差21歲的戴望舒共結并蒂蓮。不得不讓人嘆息的是,戴望舒的此段婚姻延續(xù)了上一段的悲劇。趨于表面的愛戀在婚后迅速暴露出種種分歧,不久便出現(xiàn)了裂痕。新中國成立之后,戴望舒離開香港,離開楊靜,前往北京。只是兩人誰也沒有料到,這一別,竟是生死之別。
1950年,正在創(chuàng)作中的戴望舒病發(fā),為了繼續(xù)完成稿件,他給自己注入了過量的麻黃素針,注射后不久,心臟跳動劇烈,撲在床上就昏迷過去,等送到醫(yī)院,已經停止了呼吸。一代詩人就此西別。
戴望舒的一生,始終保持著童稚。他勇敢追逐著自己所愛的一切美好,以一顆熾熱的心去擁抱每一個渴望的念頭。他在每一段悲劇的愛戀后,獨自舔著自己的傷口。他是渴望的,也是可悲的。于是,他不再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轉而變?yōu)樾味蠈W的“飄過”這樣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