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婚姻與家庭》專欄5月號
文 | 樂嘉
當王子和公主為人父母
——紅色家長和紅色孩子的互動
我有個朋友從小飽受黃色父親的批判,偶爾有一天父親不在家,全家大喜。沒學習FPA性格色彩之前,她不理解為何會如此。學了以后,她發自內心羨慕那些生活在紅爸紅媽家庭里的孩子,快樂至上,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沒有任何權威和架子,多好。紅色孩子天真爛漫,紅色爸媽童心未泯,這樣的組合是否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性格色彩親子組合中,沒有最好的搭配,也沒有最壞的搭配,當紅色父母和孩子打成一片,無憂無慮地堆積木、騎大馬時,他們是快樂的,當需要擔負起教導的責任時,紅色父母則可能會有逃避的心態,從而讓本來就不愿意面對“成長的煩惱”的紅孩子越發的放縱,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問題一:撒手不管,任其散漫
活潑好動的紅色堂妹生長在紅爸紅媽的家庭里,四歲時就跟在我后面跑,像個野丫頭一樣爬高上低,從樓梯上滾下去也好,從樹上掉下來也好,命大的很,沒有摔壞,也從來沒留下什么疤痕,奇怪的是,每次意外發生,她爸媽都不在場,總是摔了以后才趕來,哭天抹淚,哭完了就當什么事都沒發生,依舊不記得看好她。
猶記得那一年暑假,我到她家去串門,她爸媽出去跳舞了,只留六歲的她一人在家。她看見我,欣喜地說:“哥哥,我下面給你吃。”她爬上凳子,打開一扇櫥門,從零亂地放著的米桶和面桶中間,隨手抓起一把面條扔進鍋里,隨后又跑進客廳。說起他們家的客廳,也是一絕,10平方米左右的客廳,居然放著一架碩大的鋼琴,其余的空間橫七豎八塞滿了桌椅、沙發和雜物。她打開琴凳上的蓋子,里面居然放著梳子、鏡子、落滿灰塵的化妝品、鋼筆、鉛筆、記事本等等。她抓起一個粉盒,獻寶似的說:“哥哥,你看,我會化妝了。”我趕緊勸她,亂動媽媽的東西不好,媽媽回來要生氣的,她說:“沒事,媽媽不會記得的,她都很久沒用這個盒子了。”突然她驚叫一聲:“面條糊了!”我們一起到廚房一看,水干了,面條已經燒成一鍋糊糊。
因為紅色的父母自身不喜歡受拘束,不愿意花時間整理雜務,自然也無法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在紅色家庭里成長的紅孩子童年會有很多快樂,也會因此而錯過最佳的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機會,長大以后依舊散漫不羈,無法獲得較高的生活質量。習慣在臟亂差的環境里生活,讓他們將來在自己的婚姻中成為拖后腿的那一方。
解決方法是,紅色父母以孩子將來的幸福作為激勵自己改變的動力,為了孩子,首先把自己性格中的過當改掉,讓孩子有一個井井有條的成長環境,從小培養他們愛整理、愛收拾的好習慣,用后天的修煉彌補先天的不足。作為紅色父母,與孩子相處的基調必定是寬松的,不用擔心給孩子約束會讓孩子不開心,不要只圖眼前的快樂,多為孩子的成長作長遠考慮。
問題二、過于寵溺,沒有底線
中學同學小虎從小沒有母親,在父親精心呵護下長大,小虎和父親都是紅色。父親自己曾經生活困苦,不希望兒子承受任何辛苦,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兒子有任何要求,老爸唯恐拒絕會讓兒子不開心,無條件滿足。兒子天資聰穎,不用努力K書,成績總是第一,老爸以此為傲,更加寵愛,養兒子到18歲,連一雙襪子都沒讓他洗過。
小虎以地區高分進入外地的名牌大學后,噩夢開始了。因為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無法集中精力看書,從生活到學習都遭受很大困擾,第一學期考試失利,在全班同學中墊底。從未遭受過如此打擊的小虎,情緒嚴重失常,經常一個人獨處,被同寢室的同學視為異類。沒有了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沒有了老師的嘉獎,同學們的追捧,沒有了中學時代的光環,紅色的小虎一下子跌到谷底。缺乏外力支撐的他,爬不起來。于是他開始破罐子破摔,逃課,不自習,不請教老師學習問題,也不和同學交流,第二個學期下來,還是倒數第一名,他沒有勇氣繼續學習,逃回了家。
此時此刻,父親才痛悔當初過于溺愛,沒有讓他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問題,也沒有給他機會面對挫折和打擊,一心只想“讓孩子快樂就好”,忽略了“愛之深,責之也應該切”的道理。但一切已經太晚,老師和父親談過以后,給出了休學一年的建議,父親也承認小虎的狀態已經不適合繼續學習。一年后,小虎重返大學校園,父親跟著一起來了,辭掉了工作,在大學里面擺起了燒餅攤子,照顧小虎的生活起居,讓他可以像小時候那樣,專心學習。自那以后,我沒有再得知關于小虎的任何消息。可我經常想起他,也忍不住懷疑,父親對他的照顧要到何時才有盡頭呢?難道小虎成家立業以后,還能繼續讓老爸包辦生活上的一切嗎?
紅色的父母一旦寵起孩子來容易忘記底線,過度的愛變成溺愛,反而害了孩子。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你為何不背過身去,讓我自己面對問題”,對于紅色孩子,光是放手讓他自己面對問題還不夠,因為他也是以快樂為導向,而面對問題無疑在當下是痛苦的,他只想逃避,身為父母要替他考慮將來可能面對的種種后果,從小就要為他上緊那根弦,這才是真的為他好。
問題三:紅紅相撞,情緒泛濫
紅色學員Annie的老媽也是紅色,她在課后分享給我的故事讓我大吃兩驚。從談戀愛、差點結婚、未婚先孕到流產,她老媽竟然完全不知。Annie談過四次戀愛,卻一次也沒有告訴過老媽。為何她要過著如此偷摸的生活呢?不是因為老媽不關心她,也不是因為老媽太嚴厲讓她不敢說自己的事,恰恰是因為老媽的情緒化太過。
Annie說,從小到大,她目睹了老媽是如何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夜不能寐,把她和老爸都折騰得不能睡覺,花了大半宿時間來安慰她,也目睹了老媽為老爸偶爾的一次晚歸而說老爸不愛她,離家出走。曾經有一次,Annie告訴老媽,同桌的男生說喜歡她,老媽立刻大驚小怪,跑去學校告訴老師,讓Annie在班里面無法做人。Annie本身是情緒化,需要安慰和傾訴的,但在老媽這里,一旦傾訴,事情立刻變得不可收拾,結果是她不但要撫平自己的情緒起伏,還要處理老媽的情緒波瀾,自知無力面對這樣的狀況,又從來不能從老媽那里得到理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所以Annie選擇了鴕鳥政策,任何事情發生,不告訴老媽,至少家里不會大亂。
紅色父母無法讓孩子感到信任和可靠的原因是,他們自己都不能理性面對自己的問題,孩子怎能指望他們成為有力的推動者和可信任的指導者呢?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孩子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因為父母沒有承受壞消息的能力,所以他們也從此聽不到任何壞消息,加上紅色父母通常危機意識很弱,也很難自己發現孩子的問題,常見的情況是,沒有得到指導和幫助的孩子已經走到懸崖邊緣,父母還懵然不知:“一切不都好好的嗎?怎么會這樣?”
紅色要克服自己的情緒化是最難的,紅色父母最大的考驗,莫過于從自身做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問題,只有自己做到不沖動,才能既幫孩子解決他們成長中的問題,贏得他們的信任,同時分享給紅色孩子如何克服孩子自己的情緒化的方法,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 the end —
微信公眾號:【愛的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