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是默默行動而收獲滿滿的一周:
- 頭條上寫了一篇80萬閱讀的文章,點評《歡樂頌》里安迪與父母的關系。但別人不知道的是,之前多年就開始學習、積累,外加用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找線索、查信息,才寫成的,盡管我并沒有沒看過《歡樂頌》;
- 頭條上寫了一篇45萬閱讀600+點贊100+轉發的問答,只是分析高考嘚瑟小伙是不是輸了未來的女友。但別人不知道的是,我凌晨還在寫,早上爬起來回復第一個評論再繼續睡。從評論的時間來看,后來的火爆都是因為這第一個回合的互動;
- 在另一個群,很多人嚷嚷著為什么沒有加V,負能量滿天飛。我說,先予后取才是這個世界的規則。抱怨的時間,還不如打磨自己。你先寫好內容,持續輸出。如果足夠好,哪怕頭條不給你V,也會有其他平臺來找你。突然間,群里安靜了。一位負能量的小伙伴發了紅包向大家道歉,說,我要回去寫內容了。
仔細想想,生活中70%的困惑,也許都能用“先予后取”來解決。
- 如何建立影響力?先把有價值的內容給到讀者。尤其像知乎、公眾號這樣的平臺。
- 如何讓大咖幫忙?先做些對大咖有用的事。
- 如何推廣產品?先提供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
- 如何升職加薪?先讓老板看到,你已經貢獻了很多,不加都良心過不去。
- 如何追到女神?先給她帶個早餐。
即便是遠古時代的以物換物,也是你先伸出手,亮出你有的東西,對方才能去決定,去交換。
世間困惑,大抵如此。
此外還有的差別,只是在于:1. 方向是否正確?2.方法是否得力?
所以,如果你找不到答案,那就跑得更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