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廢名
深夜讀書
釋手一本老子道德經之后
若拋卻吉兇悔吝
相晤一室
太疏遠莫若拈花一笑了
有魚之于水
貓不捕魚
又記起去年夕夜里地席上看見一只小耗子走路
夜販的叫賣聲又做了宇宙的語言,
又想起一個年青人的詩句
魚乃水花
燈光好像寫了一首詩
他寂寞我不讀他
我笑曰,我敬重你的光明
我的燈又叫我聽街上敲梆人
?以燈為題,以明為靜,以靜生光,以光渡己。
? 深夜讀書,掌燈而亮。了然道德經之后,胸中自有山水清音。
? 一本易經,不過吉兇悔吝,人事之全,循環不已。如若拋卻,必追根究底。大道致遠致窮,又至于微末。
? 晤者,啟之明也。讀經而得一點靈犀,憤啟悱發,比如佛陀拈花,迦葉一笑,了然于心。
? 上文取物領神,下文以動斂靜。而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 魚、貓、耗子生靈之芻狗,叫賣聲、詩歌皆是言語。
? 魚乃水花,物化之喻,譬如鯤躍成鵬,莊子化蝶,幻彩炫目的通感。
閱經有感,吟成一詩。心思澄澈,燈光此刻,不過作者自身。若非耐得寂寞,孤影冥想,又怎能參透此中光明。
? 此心光明,如何笑日敬重。此乃先王之蘧廬,一觀一宿,一笑一悟則已。
? 最后回歸到人間煙火,竹梆敲敲,敲心動骨。皆是道體而動,從來格物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