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參加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演講分享活動,起初是奔著好奇心去的,想看看創(chuàng)業(yè)者們有哪些干貨可以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其中有一個姑娘做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確實讓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
她在做一款蜂蜜,蜜源來自花期很短的蘋果花。聽到這里,我覺得她在做一件新的產品,可能還有點意思。但她接著說“因為花期很短,我們做蜂蜜很辛苦,所以我們的蜂蜜300多一斤”,除了這樣的表述外,她還為活動的組織者打抱不平“你們來聽演講的人,只是到場,浪費點時間,而我們要做演講的人可是辛辛苦苦整理了一天的資料,昨晚基本沒怎么睡覺,所以最開始我還向組織者提議本次活動應該收取門票費用,而不應該在如此豪華的酒店會議室,免費提供……”
聽完她的抱怨,瞬間感覺哪里不對勁了。為什么你辛辛苦苦做的事情,我們作為用戶就應該買單?而且是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只是因為你的勞苦?這樣的邏輯,我怎么樣都無法想通。在我看來,任何一件需要花錢才能獲得的東西,都應該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因為你辛苦、因為你付出了很多,我們就應買單。而且,買單的貨幣,除了金錢還有我們寶貴的時間。
創(chuàng)業(yè)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努力的人那么多,你只是其中的一個,辛苦是必然的,所以不要用你的勞累標榜自己,綁架用戶的消費觀。市場不是慈善,我們可以因為你的付出,認可你的東西,但是絕對不會因為你付出的多,我們就應該付更多的錢去購買。你的付出,一方面,說明你的工藝還不夠嫻熟,所以需要用時間和體力來彌補;另一方面,說明你的項目可能真的沒有你想的那么好。
每一份勞動,都應該是有價值的,而每一次購買都是因為這個東西值得。苦勞并不能說明什么。
就像去年阿里巴巴的雙十一,大家都知道那天阿里巴巴火的一塌糊涂,也知道為了能夠讓購買者有更好的購物體驗,阿里巴巴馬天晚上辦公大樓的燈整夜亮著。但是,往往,我們普通大眾,只會在意購買體驗好不好,而不是你的員工加了多少班。假若雙十一那天,淘寶天貓崩潰了,大家知道阿里巴巴的所有員工都通宵達旦,大家也不會認為他們很辛苦,而是在雙十一順利完成,大家知道他們辛勞了一晚,才會覺得感動和靠譜。
所以只有你的產品夠好,你的苦勞,才可以拿出來說事;而剛開始做產品,就大聲嚷嚷著自己的苦楚,希望別人可以從你的辛勞中為你的產品點贊,我想這樣的邏輯是不可行的。
苦勞,并不等價于功勞,所以真的沒必要拿出來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