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經(jīng)很老很老了,這個小鎮(zhèn)上沒有人清楚她到底有多大年紀,沒有人知道。她每天都坐在自己家門口,坐在那三間瓦房門口,象一尊瘦小的雕像,畏縮在日益發(fā)展的小鎮(zhèn)某個小巷的瓦房前,她是這個小鎮(zhèn)發(fā)展的見證人,她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都坐或站在她的瓦房前,一動不動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車,目睹著在小房前發(fā)生的一切事物,什么生老病死,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什么愛恨情愁之鄰里事都在她的腦海里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總被新鮮事物所代替。 她有五個兒女,由于種種原因都沒和老人居住在一起。兒女們另住,每個都住在高樓大廈里,而老大,老二都有了孫子。她也享受著四世同堂的喜悅。但無論怎么喜悅,總覺得心里空空的。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事,他們有空還常來看望我,帶來曾孫讓我高興,兒女們都給我養(yǎng)老費,我的吃穿不愁。"她常和別人常這樣說。有時她的身邊圍上三五個老太太,聊一聊,有時笑,有時哭,有時怒,有時驚,有時罵。笑的是今天的好生活,早先連買都買不起的大魚大肉,今天都吃膩了,現(xiàn)在的老人可以穿紅襖,跳舞,扭秧歌;哭的是,老姐老哥們早早離她們而去,沒看到今天的好光景;怒的是,現(xiàn)在的兒子,兒媳不孝的太多;驚的是,現(xiàn)在的青年人的生活,包括年輕人的衣著住行的放縱。 就這樣,她每天在她的世界里過著無憂的生活。雖然她很老,但還能每天早上5點起床燒火做飯。只見她駝著背,一步一步蹣跚在她的小院與小屋之間,忙活著。 聽說她是個善良的老人。在她的小瓦房前擺著椅墊,那是為路過的老人歇腳用的,她常常接濟比她貧苦的老人。看到有拾破爛的老人路過,她就把自己多余的菜送給他們。聽說,她在前幾年還端著盛滿一碗的飯在門前,等一個常能經(jīng)過她小房的老太太,據(jù)說那個老人無兒無女,常常到她這來。"不過這幾來不來了,不知是有人管了還是去世了,大概是有人管了。"她一想起就這么說。 小鎮(zhèn)的老人,一個默默而又讓大家忘不了的她,小鎮(zhèn)這一片誰都見過她---一個很老很老的她。因為她年紀大,見過的事多,所以大家都尊敬她,無論是浪蕩子,還是在大風里受挫的人,來到她這,和她聊上一聊,都能得到她的慧言,從而得到感悟。 這就是一個老太,小鎮(zhèn)小巷里的一棵樹。她就這樣活著。她沒有寬厚的身軀,但她擋著風雨,用的是她的寬懷和善良,所以她成為了小鎮(zhèn)小巷的雕像,立在了她家的門口,象往常一樣注視著小鎮(zhèn)小巷的過往人群.....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