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醫(yī)不二》懶兔子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沒想到吧,我還會推薦醫(yī)學健康方面的書籍,O(∩_∩)O哈哈~

因為我以前可是很怕死的那種人,所以讀點總沒有錯,懶兔子幽默輕松的風格,而且十分接地氣的方式,讓我很喜歡啊!

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紅薯、山藥。這些食物都特別養(yǎng)胃補脾,長期吃賽過人參,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強。尤其是對那些大病初愈者、身體極度虛弱的人來說,米粥才是最好的補品。

桔梗元參湯:桔梗9克,元參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以上方的鼻炎方為例:元參清熱瀉火、滋陰;桔梗化痰理氣;橘皮理氣健脾、燥濕;杏仁、半夏降肺氣;茯苓除濕健脾;甘草坐鎮(zhèn)中州。里面幾乎都是藥食同源的東西,對流清鼻涕的鼻炎非常有效。

羊肉湯里加入當歸和生姜,專門治療女性虛勞癥,肚子痛。豬肉湯里加入蓮藕,特別滋陰。古時候的打鐵匠大夏天在火爐邊也不上火,就是靠喝這個湯補陰。做完手術要長傷口,就喝黑魚湯;除濕很好的食療方法,就是經(jīng)常吃紅豆薏米粥。

子午代表時間,流注指的是氣血。

(1)子時:23:00-1:00,膽經(jīng)當令膽經(jīng)具體干啥呢?就是進行膽汁的新陳代謝,讓膽汁更加清新。就是在子時,人體的陽氣就開始升發(fā)了。對,你沒聽錯,大半夜的,升發(fā)的不是陰氣,是陽氣。所以一旦過了23點,你反而會越來越精神,困意全無。這時候你能做的就只有刷手機了。

(2)丑時:1:00-3:00,肝經(jīng)當令

肝經(jīng)的功能是什么呢?

肝經(jīng)是把肝血運送給肝,滋養(yǎng)它,讓它進行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丑時未入睡者,肝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鮮的血生不成,膽又無法換膽汁,所以這些人容易得膽結石、囊腫、大三陽、小三陽等各種病癥。同時還會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

肝毛病特多,必須得慣著,否則如果肝出問題了,都將是大問題。由于肝經(jīng)循經(jīng)面部,丑時不睡,你的臉就會變丑,想美容回來基本沒可能了。

(3)寅時:3:00-5:00 肺經(jīng)當令

肺經(jīng)運行的時候,是人體處在深度睡眠的時候。因為肺主肅降,此時人的氣是往下走的,所以一般熬夜,3點之前都很精神,可是一過3點就扛不住了,好想睡覺。

這個時候肺經(jīng)在干嗎呢?它在把之前已經(jīng)代謝好的肝血,輸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叫“肺朝百脈”。

(4)卯時:5:00-7:00 大腸經(jīng)當令

可要看仔細了,是大腸經(jīng)而不是“大長今”。那它在這個時候干嗎呢?正是排便清腸的時間。因為肺經(jīng)把血液輸送給了大腸,大腸就滿血復活了,開始吸收營養(yǎng),排出渣滓。

(5)辰時:7:00-9:00 胃經(jīng)當令

(6)巳時:9:00-11:00 脾經(jīng)當令

(7)午時:11:00-13:00 心經(jīng)當令心經(jīng)主要負責給心臟補充血液,然后讓心臟更好地推動周身的血液運行

(8)未時:13:00-15:00 小腸經(jīng)當令小腸經(jīng)是干嗎的呢?它開始對營養(yǎng)和糟粕進行整理和分送,把好東西挑出來輸送給脾,供脾運送給全身

然后,再把臟東西分成液體和渣滓,分送到膀胱和大腸。

(9)申時:15:00-17:00 膀胱經(jīng)當令在膀胱里的都是尿嗎?No,那是水液和津液的混合。所以膀胱經(jīng)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兩種液體再區(qū)分開來。

津液分離出來,繼續(xù)在身體里流動。那液體呢?也就是尿液,從尿道里排出體外。所以,這個時候不要憋尿哦,否則很容易憋出病來。

因為人體在這個時間段津液最充足,因此比較適合運動。若膀胱有熱就會導致膀胱咳,就是一咳嗽就遺尿。另外膀胱經(jīng)是人體最大的一個經(jīng)絡,從腳丫子一直沿著后背,經(jīng)過后腦勺走到眼睛。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側部位的疼痛等病癥,都和膀胱經(jīng)有關,別以為人家就是管排尿的。

(10)酉時:17:00-19:00 腎經(jīng)當令

(11)戌時:19:00-21:00 心包經(jīng)當令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jīng)晚上7點上班,9點下班。專門負責清除心臟周圍的外邪,使心臟處于完好狀態(tài)。此時最宜步行,可增強心功能。同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放松心情,釋放壓力。但這個時候也是人陰氣最重的時候,所以并不適宜進行劇烈運動。很多人都會在晚飯后打球或者健身,其實這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反而會傷身。因為人在夜晚陽氣需要收斂,劇烈的運動會發(fā)散陽氣,導致失眠。

12)亥時:21:00-23:00 三焦經(jīng)當令三焦經(jīng)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此時睡覺,那美容養(yǎng)顏不用煩了。精、氣、神是生命的根本,缺一不可。

精代表腎精,是先天父母給的和后天谷物生化的精的總和,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質。

氣也稱氣機,在人體中流動,推動著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

神的含義很廣,指的是人的意識、思維、情感和所有的外在體現(xiàn)。

(1)元氣

元氣又叫真“氣”,是爹媽給的,是人體最基本的氣。

(2)宗氣

宗氣是指積聚在胸中的氣,由肺吸入的空氣和脾胃生化的水谷精氣結合而成。宗氣通過心肺的功能,輸布到全身。宗氣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和肺有關,比如呼吸、聲音、嗅覺。

(3)中氣

中氣指的就是“脾胃之氣”。脾胃消化水谷精微產(chǎn)生中氣,中氣又反過來維持脾胃的正常功能。中氣足,脾胃功能才強;中氣不足,或者中氣下陷,就會出現(xiàn)好多脾胃問題,比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氣虛、胃下垂、脫肛等問題。子宮脫垂也屬于中氣不足。

(4)營氣

營氣就是和血一起行于脈中的氣。它是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在血脈里,和血一起運行于人體的全身,所以叫“營血”。因為它和血如影隨形,因此營氣不足,就會血虛,就會出現(xiàn)頭暈目眩、唇甲無色、月經(jīng)量少、閉經(jīng)等情況。

營氣因為是在血脈中,在身體里面,所以屬性為陰。

(5)衛(wèi)氣

衛(wèi)氣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在人體上下左右流竄,處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它就像一道護衛(wèi),保護肌體免受外邪的干擾,同時營養(yǎng)肌膚和毛發(fā)。另外它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開合毛孔。

衛(wèi)氣依靠毛孔的開合調節(jié)身體的溫度。當身體很熱時,就打開毛孔,讓熱氣隨著汗液排出;當身體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時,衛(wèi)氣又將毛孔關閉,以抵擋寒邪。

衛(wèi)氣和營氣,一個在血脈里,一個在血脈外,人體的體溫是否能正常,完全看營衛(wèi)兩氣是否調和。所以一般感冒發(fā)燒了,醫(yī)生都會說是“營衛(wèi)不和”,意思就是衛(wèi)氣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開合毛孔調節(jié)營氣的溫度了。

衛(wèi)氣在血脈外,在體表,因此屬性為陽。這就是衛(wèi)陽營陰的由來。

(6)五臟之氣

五臟就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都有自己的氣,所謂“臟氣”。每個臟氣都負責自己臟腑功能的調節(jié),要是臟氣壞了,功能就會失調發(fā)生病變。所有的氣,除了先天以外,后天全部靠水谷精微來生化,都靠脾胃之氣來供給,所以脾胃是根本,是人體所有氣的來源。保護好脾胃,不是為了能吃能喝,而是為了有“氣”。

1)氣虛

具體表現(xiàn)為:說話有氣無力、四肢萎軟、氣短、自汗、容易疲倦、容易感冒、內臟脫垂等,還常見齒痕舌。

這種情況的調理方法就是補氣了。一般用四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

四君子湯:人參6克,白術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和大棗水煎服。(劑量換算自《景岳全書》,請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這四君子湯是補氣的打底方劑,也可以單獨使用。為什么叫“四君子”,意思就是有了它們四個像君子一樣充滿正氣的朋友在,那些病邪就像小人一樣無處可藏只能逃跑了。

方劑中白術和茯苓都入脾經(jīng),除濕瀉滿;人參、甘草入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說到底,這個還是補脾胃的方子,所以脾胃之氣是人的根本,所有正氣之源。

另一款補中益氣湯,現(xiàn)在藥店有中成藥賣,叫補中益氣丸,效果也是一樣的,就是藥性稍微緩和些。

(2)氣滯

氣體最好的存在狀態(tài)就是流動。如果氣體凝固在一個地方,我們就叫作“氣滯”或者“氣郁”。心情不好、飲食失調或者感受外邪,都會引起氣滯。

氣滯的主要表現(xiàn)有:疼痛脹悶。比如氣滯胸脅就會胸脅脹痛,氣滯腸胃就會胃脹腹痛。氣滯作痛的特點就是時輕時重,而且還會竄通,部位不定。

這里可以看出,胸脅脹痛的原因一般在肝膽,胃腹脹痛的原因一般在脾胃,所以用藥的側重也會有所不同。乳房脹痛確實也算。

治療的原則就是理氣行氣,一般用方為大柴胡湯和理中湯。

大柴胡湯:柴胡20克,黃芩10克,芍藥2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枳實20克,大棗20克,大黃10克。水煎服。(劑量來自《中醫(yī)十大類方》,請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藥理:柴胡、黃芩入膽經(jīng),清膽火,降膽氣;芍藥、生姜入肝經(jīng),暖肝升陷;半夏、大黃、枳實入胃經(jīng)、瀉滿降逆;大棗補中。所以大柴胡湯主治的就是胸脅脹痛、嘔逆反酸。

從這個圓圈可以看出,用藥著重在肝膽兩經(jīng),重在升發(fā)肝氣、滋補肝陰,降胃、膽氣,清二經(jīng)之火。因為膽隨胃降,要想降膽氣,一定要降胃氣。

理中湯:人參15克,白術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劑量來自《中醫(yī)十大類方》,請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藥理:人參、甘草入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白術入脾經(jīng),瀉滿除濕;干姜入脾胃經(jīng),溫暖中焦。

這個方子專注調理脾胃兩經(jīng),偏重于治療胃痛腹脹,尤其是腹部寒痛,食不消化,或食欲不振,口干而不想喝水

(3)氣逆

氣逆,畫個圓圈就知道了。

本來氣順,人圓圈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如果氣逆,圓圈就轉反了

肺氣上逆一般表現(xiàn)為咳喘、鼻炎;胃氣上逆會表現(xiàn)為打嗝、噯氣、嘔吐、反胃反酸。

因此調理方法就是降氣,用藥一般為:半夏厚樸湯、蘇子降氣湯。

半夏厚樸湯:半夏30克,厚樸15克,茯苓30克,蘇葉10克,生姜15克,水煎服。(劑量來自《中醫(yī)十大類方》,請協(xié)商當?shù)刂嗅t(yī)開藥。)

藥理:半夏、厚樸入胃經(jīng),瀉滿降逆;茯苓入脾經(jīng),健脾除濕;蘇葉入肺經(jīng),降逆消滯;生姜入肝經(jīng),助發(fā)肝氣。這個方子是治療梅核氣的專方,而梅核氣其實就是胃脘痞滿,肺氣上逆,痰涎壅滯在咽喉處。

一看這個圓圈就知道了,無非就是讓該升的氣升起來,該降的氣降下去。思路非常簡單,但是效果卻非常好。這個方子治療久咳不愈效果也很好,尤其治療胃咳(胃氣上逆所致的咳嗽)療效更為顯著。

蘇子降氣湯:蘇葉6克,半夏6克,前胡6克,當歸6克,陳皮6克,厚樸6克,桂枝3克,甘草3克。加入生姜3片,水煎服。(劑量換算自《景岳全書》,請協(xié)商當?shù)刂嗅t(yī)開藥。)

藥理:蘇葉入肺經(jīng),降逆消滯;前胡、陳皮入肺經(jīng),降逆化痰,清肺止嗽;半夏、厚樸入胃經(jīng),瀉滿降逆;當歸、桂枝、生姜入肝經(jīng),滋補肝血,暖肝升陷;甘草補中。

這個主要是降肺氣效果很好。

從上面的圓圈中都可以看出,要降氣,不管是膽氣還是肺氣,一定要降胃氣,因為膽隨胃降,肺氣沿著胃氣下降的通路才能下降。

血的生成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營氣生化、津液生化和腎精生化。而營氣和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腎精也需要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所以脾胃功能的強弱和攝入物質的營養(yǎng),都直接影響到血的生成。脾胃是血的祖母啊!

如果脾氣健運、化源充足,則氣血生化旺盛而血液充足;如果脾失健運,水谷精微化源不足,則會出現(xiàn)血虛、頭暈眼花和面色萎黃或慘白的血虛現(xiàn)象。

另外,血液的正常運行,主要是靠心氣的推動作用,但同時還和肺、脾、肝有關。

肺負責血脈的輸送。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經(jīng)脈匯聚在肺,然后肺通過呼吸,將血液輸送到全身。肝負責藏血。除了一部分血被臟腑所用以外,另一部分都藏在肝里。當人體需要運動的時候,肝就會把血放出來,補充給四肢。然后當人處于正常狀態(tài)的時候,肝再把血收藏起來。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調節(jié)血液方面的表現(xiàn)。所以,如果肝不藏血,就會出現(xiàn)咯血、嘔血、崩漏等種種出血的現(xiàn)象。

脾負責統(tǒng)血,是指脾有統(tǒng)攝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動而不溢到血管外面的功能。所以血液是否正常和以上臟器關系密切,任何一個臟器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到血液的生化和運行。除此之外,血液的運行還受到其他三個因素的影響:脈管的通暢、寒、熱。當脈道不通時,就會出現(xiàn)血行不暢的現(xiàn)象。當血脈過寒時,就會出現(xiàn)凝血或者瘀血。當脈管過熱,就會出現(xiàn)血行速度加快、迫血妄行、出血的現(xiàn)象。

血的病癥主要表現(xiàn)在血虛、血瘀和血熱三個方面。

(1)血虛

血虛是指體內營血不足的病理現(xiàn)象。營就是指營氣,營血就是指營氣化生的那部分流淌在血脈中的血。再復習一下血的生化圖。引起血虛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血的來源匱乏;也有或久病營血內耗,或外傷出血,以及患出血性疾病,以致失血過多等原因。

血虛的主要癥狀: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怔忡(怔忡是以陣發(fā)性,或持續(xù)發(fā)作為特點,病人自覺心中劇烈跳動的一種急性病證)、失眠、神疲乏力、肢體麻木、經(jīng)脈拘攣、皮膚干燥、爪甲色淡、頭發(fā)焦枯。

血虛還有一個普遍的癥狀,就是既怕熱又怕冷。陽虛的人怕冷,陰虛的人怕熱,但血虛,就冷熱都不舒服

一般心血虛比較偏重于出現(xiàn)心悸、怔忡、健忘多夢、失眠等和心神有關的癥狀。

肝血虛比較偏重于出現(xiàn)爪甲色淡(爪甲為肝之華)、筋脈拘攣、手足發(fā)麻、月經(jīng)不調、眩暈眼花等癥狀。

脾血虛比較偏重于出現(xiàn)食欲減退、身疲乏力、月經(jīng)不調、崩漏失血等癥狀。

常用基本方劑:四物湯。

四物湯:熟地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用法:水煎服。(被譽為婦科第一方,是補血方劑之首。藥方摘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藥理:熟地入腎經(jīng)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當歸、白芍入肝經(jīng)滋補肝陰肝血;川芎入肝經(jīng),行氣理氣、最破經(jīng)絡瘀滯。

這里要重點講一下氣和血的問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生相伴,互相轉化。

(2)血瘀

寒凝血脈、氣機郁滯、跌打損傷等,均可引起血流不暢、局部血液停滯,于是就會出現(xiàn)血瘀的現(xiàn)象。


主要癥狀:局部腫脹疼痛,痛處拒按,且疼痛不移,常在夜間加劇。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質黑紫、舌下靜脈粗大。體表有瘀血,常伴有青紫色的瘀斑,內臟有瘀血,按壓時可以感覺到有腫塊,有壓痛感。皮膚干燥、小腿肌膚如鱗甲、腳后跟開裂。

尤其到了冬天,腿上掉皮特別厲害,一脫秋褲,“雪一片一片一片……”


治療準則:活血化瘀。

常用方劑: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桂枝茯苓丸。

桃紅四物湯(四物湯加味):熟地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紅花15克。水煎服。(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藥理:桃仁和紅花的效用都是活血化瘀,開滯散結。

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湯都有中成藥,功效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脂等(孕婦禁用)。

(3)血熱

由于局部有熱,或者熱入血分導致。


主要癥狀:心煩、口渴、身熱、舌絳紅,或血熱妄行,出現(xiàn)皮膚下出血、鼻子出血、

吐血、尿血等出血現(xiàn)象。婦女月經(jīng)超前或經(jīng)量過多等,也屬于血熱的現(xiàn)象。


其實我并沒有騙二毛,白血病大多都屬于中醫(yī)里的血熱證,其中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迫血妄行,而這種血熱證又多發(fā)于陰虛的孩子。當然,千萬不必因為孩子陰虛就引起恐慌,白血病的生成和先天體內帶的熱毒有很大的關系,陰虛和外邪侵襲是后天的促發(fā)因素。

治療準則:清熱涼血。

常用方劑:瀉心湯、清營湯。

瀉心湯:大黃10克,黃連、黃芩各5克,水煎服。(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功效:主治實熱證。癥狀多為:心胃火旺,血分有熱,眼目紅腫、口舌生瘡、煩燥、胸痞煩熱,便秘、吐血、口渴、苔黃、脈實有力而且跳動很快。

清營湯:犀角(水牛角替代)30克,生地黃15克,元參9克,竹葉心3克,麥冬9克,丹參6克,黃連5克,銀花9克,連翹6克。(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功效:主治虛熱證,滋陰涼血。癥狀多為: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脈很細弱但跳動很快,舌絳紅而干燥。

血熱當分辨實熱虛熱,實熱者清瀉涼血,虛熱者滋陰涼血,兩者不可混淆。區(qū)別實虛,有一個比較容易的辦法,就是看癥狀——如果來得急,來得突然,多半是實證;如果時間拖得很長,而且病情總是反復,那多半就是虛證。比如今晚吃了頓羊肉火鍋,第二天口腔潰瘍、眼睛紅腫、大便干燥,這就是實證。如果長期便秘,睡眠不好、心煩意亂,口腔潰瘍反反復復,這就是虛證。

津液來自飲食,先由胃收納腐熟,把其中的水谷精微和部分水液分離出來給脾,然后把其余的部分輸送到小腸。小腸進行清濁的分辨工作,再次把水谷精微和清液上輸給脾,剩下的殘渣運送給大腸。大腸接受了這些殘渣后,再次把清液分離出來上交給脾,然后再進行便便制作工作。具體工作流程見下圖:

脾分別從胃、小腸、大腸接收到的這些水液,就是津液的來源,所以說津液的生成與脾、胃、小腸、大腸都有關系。

腎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蒸騰氣化水液。當然,首先它要支持其他臟腑正常工作。

如果沒有腎氣的支持,這些臟腑都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另一方面,腎氣要對在膀胱中的水液進行蒸騰氣化,將其中的清液氣化后,讓身體再次吸收,只有剩下的濁液才能化為小便從膀胱排出。

所以現(xiàn)在知道了吧,膀胱其實也不容易,排個尿要被好多部門多頭管理,尤其是肺。

中醫(yī)治療尿潴留特別在行,就是開肺氣,只需要用蘇葉、枇杷葉各15克,熬水5分鐘,病人喝完第二天就可以好好排尿了。蘇葉、枇杷葉都入肺經(jīng),解表宣肺降逆,原理就是茶壺倒水揭壺蓋兒——得把上面的蓋子打開,讓兩邊氣壓相等,水就能倒出來了。你現(xiàn)在知道了尿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就能一下子明白了。神奇嗎?只要知道原理,大道至簡。

肝不是主疏泄嗎,所以所有的關于疏通類的項目,它都要插手。


三焦也是一種腑,是六腑這個單位的。它其實就是隱藏在腹腔內的小管道,專門用于運輸水液和氣體的,所以三焦通暢與否對津液的輸布也很重要。


講到這里,終于把津液的生成和輸布講完了。看看,有多少臟腑參與了身體水利工程的建設!任何臟腑功能的病變都會影響到津液,所以不是你喝八杯水,你每天水分的供應量就達標了,還要看你能不能吸收和吸收的轉化效果如何,而且大量或過量飲水會加重臟腑的負擔。

脾在液為涎,是口水中比較清稀的部分,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沒有口水,老是感覺黏黏的(脾濕,睡覺的時候就會流口水);腎在液為唾,就是口水中比較黏稠的部分,腎缺水,就總是覺得口干舌燥。

所以你喝進去的水,要想被轉化為身體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津液,需要各個臟腑的通力配合,尤其是脾,它是吸收與轉化的第一關。脾主運化,主水濕代謝,脾虛就很容易造成津液不足,或者水液內停。


對啊,總是脾。在沒有學習中醫(yī)之前,我們從來都不知道脾這個不起眼的東西有什么作用。但是學習中醫(yī)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大咖原來都是躲在幕后的。中醫(yī)中有一種思想,認為脾才是神經(jīng)中樞,它知道每個臟腑需要什么,然后有目的地輸送。比如你牙疼,吃了消炎藥到肚子里,脾就根據(jù)需要,把消炎的物質輸送到你的牙齒那里。消炎藥就那么一小片,如果它把藥送到你腳丫子那兒,不知道你的牙會做何感受。如果那么一小片藥化開全身分布,那到你牙齒那里的時候,可能藥性就少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這種說法,我雖沒有看到什么理論支持,但心中也頗為認可。脾的功能強大,可能遠在我們想象之外。

所以“金元四大家” 之一的李東垣就寫了本書叫《脾胃論》,他就覺得什么病都是脾胃不好引起的,治什么病都要從調理脾胃入手。根據(jù)之前講的氣、血和津液的生化,不得不說,李老師說得太對了!

總結一下,津液的病變一般主要有兩種情況:津液不足和水濕內停。

先說津液不足。津液不足是什么造成的呢?上面已經(jīng)說了,根本在于脾胃,如果它的生化來源本就不足,那再輸布也沒什么用。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津液虧耗。津液虧耗的方式太多了,比如出大汗。心在液為汗,出的汗不是水,那是心液。所以經(jīng)常劇烈運動的人,也會造成津液缺失。多汗的孩子遷延不斷地咳嗽,也多是陰虛的表現(xiàn),咳嗽多為肺痿,就是肺陰枯竭的結果。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只要運動就會健康,適度運動才會健康,長期大量流汗不是減少身體的水分,而是津液!好多減肥的朋友每次看到大汗淋漓都會心生喜悅,其實該流淚才對,那流掉的都是心液啊!

津液不足主要有哪些癥狀:心煩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口水少、皮膚干燥,甚至會出現(xiàn)下肢痿軟、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癥狀。

治療準則:滋養(yǎng)津液、益氣生津。

常用方劑:增液飲、五汁飲和生脈飲。

五汁飲:梨汁,荸薺汁、藕汁,麥冬汁,鮮蘆根汁,等分。和勻涼服,如果不喜歡喝涼的,可以加熱后再服。(方劑來自《溫病條辨》)

這五汁飲基本屬于飲料類了,功效就是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清熱解暑,特別適用于肺胃有熱煩渴者,或肺燥干咳者。孩子要是津液不足,這是首選,有營養(yǎng),味道好。每次孩子活動后大汗淋漓的時候,除了水家長還可以準備一大杯甘蔗汁或者梨汁。甘入脾,更能被脾吸收,都是滋補津液的好東西。

生脈飲:紅參、麥門冬、五味子。(這種藥有中成藥,建議服用中成藥,服用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中的宜忌,或者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藥理:方中紅參補肺氣,益氣生津;麥門冬養(yǎng)陰清肺而生津;五味子斂肺止咳、止汗。三味藥合用,補肺益氣,養(yǎng)陰生津,適合氣陰兩傷的患者。

至于第三個方子增液飲,我們下一篇結合一個津液損耗的醫(yī)案再說,看完那個醫(yī)案,你們就會明白津液對人體有多重要了。

治療急性熱病或熱邪耗傷津液的藥方——增液湯。

增液湯:玄參30克、麥冬(連心)24克、細生地24克。水煎服。(方劑來源于《溫病條辨》,劑量根據(jù)清朝計量轉算,僅供參考,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藥理:玄參入肺、腎經(jīng),清肺滋陰;麥冬入肺、胃經(jīng),清肺潤燥;細生地入脾、肝經(jīng),涼血滋肝,消渴潤燥。

這個方劑主要針對的是急性熱證,對于長期口渴、陰虛有熱的癥狀,還是以五汁飲為宜。生脈飲比較適合那些氣陰兩虛的人,比如除了津液不足的癥狀以外,還有氣短神疲、舌淡、脈虛無力等氣虛的癥狀

開篇,先介紹一下水在體內的幾種形式: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其中,風水和皮水都在皮膚表面,所以這次我們就先講一講這兩種。

先解釋一下概念。

風水,就是風從毛孔中進入身體里,像一道屏障一樣,把身體里的水氣罩住了,讓水氣不能正常地散發(fā)出去。

皮水,是指喝到肚子里的水,經(jīng)過了臟腑的代謝后,沒有氣化為津液到臟腑,也沒有變成小便排出體外,而是聚集在了皮膚下面,所以叫皮水。

風水有什么癥狀呢?從外部癥狀來看,就是骨節(jié)疼痛、怕風。因為風把濕氣密閉在體內,水流到關節(jié)部位的時候,關節(jié)就會很疼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風濕。如果這時水氣流到了頭面部,臉部就會浮腫,上下眼窩會水腫,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大眼袋,時不時地還會咳嗽。這時候用手指按手和腳,都會出現(xiàn)小窩窩。另外,若后背受了風,如果骨節(jié)不疼痛,身體則會感到疲倦和沉重,這也是風水的一種。

這里,我們要重點講一下身體的紅疹,或者癮疹,或者風疹到底是怎么回事。當風邪進入身體以后,風會先和身體里的氣打架,此時如風很強,就會把血管全部罩在了里面。血管里的營氣和津液被會悶在里面越來越熱。這時候如果風弱了,熱能全部透出汗孔,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疹;如果這種熱只能發(fā)出一半,那就是我們說的癮疹,要是熱一點都發(fā)不出來,全部被悶在血脈里,那么皮膚就會變癢。撓癢其實就是泄風,但是無法把里面的風全部泄出來,所以就會不停地癢,只有撓了才舒服。

所以有時候我們吃中藥治療風疹,吃完后疹子會發(fā)得更厲害,其實這是在好轉,是身體里的郁熱外發(fā)的正常現(xiàn)象,是好事情。疹子全部發(fā)出來了,把熱透完,這個病就好了。可是此時會有很多人看到發(fā)了一堆疹子,也不征求醫(yī)生的意見就擅自把藥停了,結果讓熱再次回到皮膚里面,時間一長就成了反反復復好不了的慢性病,真是好可惜。

治療風水的經(jīng)方一般是防己黃芪湯、越婢加術湯。

防己黃芪湯:防己15克,黃芪30克,白術15克,甘草3克。水煎服。(劑量來源于《中醫(yī)十大類方》,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的是下肢浮腫比較明顯的風濕病,身體感覺困重,怕風,關節(jié)疼,特別是膝關節(jié)腫痛,難以屈伸。

越婢加術湯:麻黃20克,生石膏40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白術20克,大棗30克。水煎服。(劑量來自《中醫(yī)十大類方》,具體用量請聽從當?shù)刂嗅t(yī)。)

這個主要治療頭面部浮腫,身體發(fā)熱,小便不利,關節(jié)腫痛,舌苔白膩。(我個人認為此方可以治療濕疹,因為麻黃和生姜都解表散熱,生石膏清內熱,白術燥土去濕,可以治療水濕郁熱引起的各類皮膚病。如需使用,請務必聽從當?shù)刂嗅t(yī)。)

那么再說說皮水的癥狀。皮水就是全身皮膚浮腫,一按下去就是一個小坑,因為這個水病不是風引起的,所以不怕風。但是腹脹如鼓,敲起來嘭嘭響,也不感到口渴。治療一般用防己茯苓湯。

防己茯苓湯:防己15克、茯苓30克、黃芪15克、桂枝15克、甘草5克。水煎服。(劑量換算自《金匱要略》,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的就是水停留在皮膚表面,全身浮腫困重,舌苔白膩,小便不利,腹中脹滿。

有風進入身體,讓水濕不能代謝,那叫“風水”。如果身體里的水停留在皮膚表層,造成的全身浮腫,就叫“皮水”了。

這篇我們就講那些停留在我們身體里的水。當然,它不是我們正常需要的津液,是不應該有的水,統(tǒng)稱為“里水”。它包括:臟腑里的水、正水和石水。

心的五行本屬火,如果有多余的水液停留在里面,水滅火,心陽頓時就變得很微弱。此時人就會沒什么力氣,心里很煩躁,睡不好覺,還會出現(xiàn)一個癥狀,就是陰腫。


小弟弟妹妹們怎么了?那是因為心腎相交,都屬于少陰經(jīng),心火沒了,腎水就會很寒。而腎水生肝木,肝木也就寒了,肝經(jīng)循經(jīng)前陰,肝經(jīng)濕寒弟弟妹妹們就腫了。所以以后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不要一味地消炎,總想著生殖器的治療方法,應該整體對照看看,是不是因為心里有停水了。

肝水是什么呢?我看胡希恕先生講《金匱要略》的書里說,肝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肝腹水。它的癥狀就是脅下腹痛,不能轉身,肝里有水。但是因為這水沒有傷及脾胃,所以還能產(chǎn)生一些津液,小便也可以斷斷續(xù)續(xù)地有。

肺有水是什么情況呢?就是渾身腫,小便困難,時不時地還會“鴨溏”(拉稀)。這是因為肺主氣,如果肺有水,就會氣行困難,渾身發(fā)腫。之前我們也說到了,肺氣通過肅降分泌濁液到膀胱,變成小便,因此肺氣不暢,小便就很困難。拉稀是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濕大腸也會濕,就不能生產(chǎn)出有形狀的便便了。


呃……以后還能不能愉快地做茶壺了?!

脾有水,就是脾濕了。肚子會比較大,四肢沉重,津液不能生化,口渴,渾身沒勁。因為脾主肌肉,脾濕四肢的肌肉也會水腫,感覺很重。脾濕導致脾氣不升,所以就會脹肚子。

腎有水,肚子大。但這個肚子是指下腹部,就是肚臍眼以下的地方,而且肚臍眼會突出、會腫。腰疼,因為腎在后腰的位置,腎有問題多半都會腰痛。腎氣不能蒸騰膀胱,所以就不能小便,小弟弟會變得潮乎乎的,“如牛鼻上汗”。腎主水,為寒,因此腳會特別冷,可是因為腎有水是停留在身體下面的,所以臉并不腫。


五臟的水講完了,那么在前文所說的水的病癥中,正水和石水是什么呢?

正水的外在癥狀是喘。它其實是因為水停留在心的下面,就是差不多胃的部分。因為胃里有水,胃氣上逆,把水往上推壓迫了橫膈膜,所以就會呼吸困難,就會發(fā)喘。

之前有個孩子發(fā)哮喘的朋友找到我,問我中醫(yī)能治哮喘嗎,我說可以啊,但是要因人而異,促發(fā)哮喘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這種心下有水,有可能是因為咳嗽久了傷了肺陰,也有可能是脾濕胃逆,肺氣壅塞。所以中醫(yī)治病,不是看病名就能拿出藥方,一定要根據(jù)各人的情況綜合辨證。

我之前單位有個領導,他的孩子就是從小哮喘,非常厲害,一直在噴激素控制。后來孩子6歲的時候他們找了個中醫(yī),中醫(yī)開了一個藥方,就是水潑蛋,早晚空腹服,吃夠100天就行了。他們回家想想反正也是食療,沒什么副作用,就按中醫(yī)說的吃了100天。后來哮喘就好了,小伙子現(xiàn)在20多歲了,再沒犯過。

雖然我不知道孩子當時的具體情況,但是單純從用的這個方子推斷,這孩子肯定是因為久咳造成了肺虛,所以中醫(yī)用雞子黃(蛋黃)入脾胃經(jīng),補脾精增胃液,用雞子白入肺經(jīng),滋補肺陰,這個病就好了。

因此如果家中有小兒患了哮喘,家長不要一味依賴西藥,還是應該從孩子身體的根本查找原因,中醫(yī)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石水的外在癥狀是下腹部脹得像石頭一樣,硬硬的,但是并不喘,因為它的水在腹部下面,不會影響呼吸。

五臟之水、正水和石水,都是“里水”。在《金匱要略》里,有醫(yī)治里水的一個方子,就是越婢加術湯(具體方劑見上一篇)。

因為水進入身體后,浸淫經(jīng)絡,衛(wèi)氣在身體的表層,衛(wèi)氣郁熱身體就會發(fā)腫,營氣在血脈里,營氣郁熱消耗津液,就會發(fā)渴。脾主肌肉,脾濕木郁,木主五色,入脾為黃,所以此時流出的汗液就變成黃色的了。

看到這里,大家就該明白,大汗過后立刻洗澡其實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水會直接順著毛孔侵入身體。這時要用什么方劑調理呢?黃芪芍藥桂酒湯。

黃芪芍藥桂酒湯:黃芪25克,芍藥15克,桂枝15克。這三味藥,用醋1升、水7升合在一起,煮成3升,然后每次溫服1升。剛開始喝了會很心煩,等服到六七天的時候就好了。(藥方及用法來自《金匱要略》,劑量換算而得,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1)“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fā)熱,此屬歷節(jié)。”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患了黃汗病后,小腿會覺得很冷,如果不冷,而是感到關節(jié)發(fā)熱,疼痛,那就變成了關節(jié)炎。

那是因為水把經(jīng)絡的熱郁在里面,熱不能外達,所以會出現(xiàn)外冷內熱的情況。然后經(jīng)絡里的熱又在不停地消耗津液,筋脈得不到津液的濡養(yǎng)失去彈性,時間長了關節(jié)就會發(fā)熱疼痛。

(2)“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營氣也。若汗出已,反發(fā)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fā)熱不止者,必生惡瘡。”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一吃飯就出汗、一到晚上就盜汗的人,就是因為營氣有郁熱的緣故。這樣的人,假如汗出了,身體反而覺得發(fā)熱,并沒有涼爽的感覺,時間長了他的皮膚一定會干燥起皮,要是老發(fā)熱不止,那肯定就會長惡瘡了。

這是因為經(jīng)絡里的熱,沒有因為汗出而減少,時間久了,營血中的津液被消耗得太多,慢慢地血就會變得黏稠很容易淤積,形成了瘀血。血脈不暢,不能有效地滋養(yǎng)皮膚,皮膚就會干燥像出現(xiàn)龜紋。要是一直發(fā)熱,血肉就會腐爛潰瘍,發(fā)為惡瘡。

(3)“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汗必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燥,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假如身體感到沉重,汗出了以后感覺稍微好點兒的人,時間久了就會胸中痛。腰以上經(jīng)常出汗,但是腰以下就沒汗,腰部和髖骨處感到很疼,就好像皮膚底下有東西似的。情況嚴重的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身體疼,煩躁,小便不痛快。這也是黃汗病的一種,要用桂枝加黃芪湯來調理。

身體沉重是因為身體里有水濕,汗液代謝了一些水濕后,人會暫時感到輕松一些。可是這樣下去,總是不停地出汗,血液就會變少,因為血液的生化其中一個就來自津液。肝藏血,血少了,肝必傷,肝氣向上郁沖,就會發(fā)生胸痛。上半身出汗,下半身無汗。風木郁勃,經(jīng)絡鼓蕩,就會腰髖疼痛,好像有東西在皮膚里。經(jīng)絡濕氣過重,身體自然沉重,煩燥。脾濕肝郁,小便肯定不好。

這時候就必須用桂枝加黃芪湯了。

桂枝加黃芪湯:桂枝15克、芍藥15克、甘草10克、大棗12枚(撕開)、生姜15克、黃芪10克。水煎服。(藥方來自《金匱要略》,劑量換算而得,請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藥理:姜、甘、棗溫補脾胃,芍藥、桂枝通經(jīng)絡而瀉經(jīng)絡的熱,滋補津液。黃芪通經(jīng)絡之氣,以達皮毛。

最好的食用方法是,吃完此藥后,再喝一碗熱粥,幫著身體微微出汗,這樣經(jīng)絡的濕熱就可以被瀉掉了。

氣虛的癥狀和表現(xiàn)

氣足,則人精力旺盛、活潑好動、身心健康;氣虛的人則表現(xiàn)為意志消沉、四肢乏力、懶言怕動。

體現(xiàn)在坐姿上也是一樣。所以那些坐沒坐相的人,多半都是氣虛,身上沒勁兒,腰背沒力氣,總愛往那兒一賴,一副欠打的樣子。再看看人家氣足的人,跟打了雞血似的,整天雄赳赳氣昂昂的,坐起來比我高半個頭。

氣虛的人也不愛吵架,為什么呢?因為懶。吵架是體力活,太費力氣了,氣本來就不夠用,怎么舍得拿來吵架?這些年,家人普遍反映我脾氣變好了,學了中醫(yī)就是不一樣。其實是老娘氣虛,吵不動了。

那些粗嗓子、大嗓門兒,都是氣血足的人。氣虛的就不和你們玩了。

氣虛大便也是個問題。不是大便沒勁兒排出來,就是排出來不成形。好多便秘的人就是因為氣虛。別動不動吃什么粗纖維的蔬菜促進腸蠕動了,沒有力氣把大便排出來,吃啥都白瞎。

要么就是拉稀,或者大便不成形。好多年都沒有生產(chǎn)過有質量的便便了。

再有就是氣虛的人特別怕冷、怕風。

脾虛是氣虛的根源

那這氣虛體質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為什么和脾虛那么相似?說對了,因為氣虛包括三個方面:腎虛、脾虛、肺虛。而脾虛就是根源。

脾的五行為土,肺的五行為金。土生金,脾是肺的老媽,所以肺好不好直接和脾有極大的關系。很多肺病都是用調理脾胃的方法進行治療的。

脾氣如果虛了,肺氣肯定就得虛。

腎氣呢?主要來源于腎精的轉化。而腎精的來源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先天爹媽給的,二是后天脾的供養(yǎng)。脾將水谷精微轉化為營養(yǎng)輸送給腎。

因此,腎氣好不好還是和脾有關,受脾氣的直接影響。所以脾虛的人,直接的后果就是腎氣虛了。那脾濕呢?當然也會有。因為脾氣虛了,運化水濕代謝的能力就很差了呀,自然就會脾濕了。

所以氣虛的人幾乎都伴有脾濕的癥狀。舌相也非常相似。

有些人舌頭沒有齒痕,但是舌面干燥有裂紋,這就是脾氣、胃氣不足的表現(xiàn)。有些人舌頭邊緣有齒痕,舌苔厚膩,就是氣虛加脾濕。

藥店均有售——補中益氣丸。這是補中氣的,不治眼病。藥方里面沒有一味藥是專門針對眼睛的,只有當歸入的是肝經(jīng),養(yǎng)血滋肝。肝開竅于目,所以這藥算是可以滋養(yǎng)眼睛吧!

不過最重要的是她的舌相顯示的是氣虛,所以用補中益氣丸總是對的。

重新回到她的病情,我一開始怎么問,她都堅持說沒有不好的癥狀。可是,便便不好不就是癥狀嗎?手腳怕冷也是癥狀啊,還有皮膚不好,膚色暗淡,其實都是癥狀。

再說一些日常中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氣虛的癥狀。

比如男子遺精:

還有男子陰冷:

女人夢交也是氣虛的癥狀:

伴隨以上癥狀而出現(xiàn)的自汗、脫發(fā),心跳加快,失眠、陽痿,其實都是氣虛引起的。

這是因為中氣不足,脾氣無法正常升起,導致了肝氣郁陷,疏泄不利,腎水寒冷,腎失蟄藏,還是循環(huán)出了問題。這時候要用什么藥呢?可以試一下桂枝龍骨牡蠣湯。

桂枝龍骨牡蠣湯: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紅棗20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此計量來源于黃煌《經(jīng)方使用手冊》)。用水6碗,大火煮開后,小火煮30~40分鐘,將水煮成3碗,倒出早中晚溫服。一天一劑。一般7劑為一個療程。

藥理:桂枝、生姜暖肝升陷,白芍滋養(yǎng)肝陰,炙甘草、棗補中益氣,龍骨保精收滑脫,牡蠣收斂心神。

舌質紅,有兩種情況,一是實熱,二是虛熱。

牛黃解毒丸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它專門治實熱引起的各種熱證。它的主要成分人工牛黃、大黃、石膏都是大涼的藥材,專門清熱。所以如果吃牛黃解毒丸一點兒沒用,就說明他的慢性咽炎不是實熱證。

那肯定就是虛熱了,也就是陰虛。

那陰虛到底是什么含義呢?我畫一張表,大家就秒懂了。

正常人的陰陽水平應該是這樣的:

此為平人。這樣的人,一般身體不會有任何問題。

可是如果陰是正常的,但是陽少了呢?

這就是陽虛了。所以陽虛不代表陰超出了正常范圍,而是指陽少了,低于正常水平后,就顯得陰多了起來,但其實陰并沒有多。

同樣,當陰低于正常水平的時候呢?

就出現(xiàn)了陰虛。陽還是在正常水平,只是陰變少了。

只有在陰陽超出正常水平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實證,一般都是實熱證。這時候確實是陽多了。

所以牛黃解毒丸是治什么的呢?是專門治這種實熱證的,要把多出正常值的熱給清掉。

像上面小胖哥這種,一看就是熱證,但是吃了牛黃解毒丸后沒有一點兒效果,甚至反而加重的,就一定是陰虛證了,也就是假熱。所以這個時侯不應該是減少他的陽氣,而應該增補他的陰液。

那到底什么是身體的陰陽呢?舉個例子吧。陰就好像是鍋里的水,陽就是水的溫度。所以陰是物質,陽是功能。陰是有形的,在身體里的表現(xiàn)就是津液,陽是無形的,在身體里有一種氣化功能。

所以陰陽哪個比較重要呢?都很重要,誰也離不了誰。但是陰是基礎,如果陰沒有了,陽也就不存在了。這樣說,大家是不是就立刻“水壺灌頂”了?

好吧,再回到小胖哥身上,對于他這種陰虛型的慢性咽炎,要用什么藥呢?

名醫(yī)張景岳的“鎮(zhèn)陰煎”。

鎮(zhèn)陰煎:熟地黃60克,懷牛膝6克,炙甘草3克,澤瀉5克,肉桂3克(研末沖服),制附子6克(先煎)。

藥理:熟地黃入肝經(jīng),滋補肝陰;懷牛膝清熱除濕,引藥下行;甘草補中氣;澤瀉燥土瀉濕;肉桂暖肝升陷;附子入脾經(jīng)、腎經(jīng),暖水燥土,瀉濕除寒。

研末沖服的意思就是,把其他藥正常熬好后,用藥水把肉桂末一起沖服吃掉。

每天一劑,7天一個療程。先煎制附子半小時,再放入其他的藥一起煎。藥只煎一次,大火煮開,小火再煮30-40分鐘,6碗水煮成3碗水,分早中晚溫服。

不僅限于慢性咽炎。只要是陰虛引起的病癥,都可以用。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方劑中滋陰的只有熟地黃(但用量很大),其他還有很多補陽的藥物,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中醫(yī)有個理念,叫作“陰陽互根”,意思就是陰里有陽,陽里有陰。所以如果一個人陰少得太久了,陽也會跟著慢慢地減少,都會低于正常水平。

所以一個真正的好醫(yī)生,他在用藥的時候,雖然以補陰為主,但一定還會再加一點兒補陽的藥,讓陰陽互長。

那么這個小胖哥用了藥以后怎樣了呢?困擾大半輩子的咽炎,三天就基本好了。

中醫(yī)的體系,其實是哲學的體系。它很難用科學來進行分子解釋,但是它就是可以用這種思維,來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所以說,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名好中醫(yī),他必須具備哲學思想,學會辯證和全面看待問題的思維。

陰虛的人舌相怎樣呢?舌質紅,沒有舌苔,或者是剝落苔。

那么為什么陰虛了,就會出現(xiàn)這么多類似“上火”的癥狀呢?因為人體的陰陽是互為生長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陰生于上,而長于下。

陽生于下,而長于上。

陰缺失了以后,就無法環(huán)抱住陽,陽氣就往上飛,飛到了人體的上半部,這就是傳說中的“虛火上炎”。

飄上去的火,灼燒了上面的陰液(肺陰和心陰),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種“上火”的假象,其實不是因為火真的多了,而是因為陰少了。所以千萬不能用單純的瀉火藥,這樣做,不但調理不了原先的“虛火”癥狀,反而會傷了陽氣,讓陰陽損失得更慘重。此時要做的是補充陰液。

肺通咽喉,所以肺陰缺失就會有慢性咽炎,常發(fā)扁桃體炎,干咳。心開竅于舌,心陰缺失,所以就會常年口腔潰瘍。同時還會五心煩燥,頭熱面紅,總是反復長痘痘。

這里就簡單講下虛火和實火的區(qū)別:虛火一般引起的都是慢性病,來勢比較緩和,同時還會常年伴有一些其他的陰虛證狀;而實火來勢兇猛,病勢急,比如晚上猛吃了一頓羊肉或者燒烤,第二天就滿嘴泡,這就是典型的實火。

我曾試過兩個補陰的方劑。

其一是調理孩子陰虛的藥方。

配方:生地6克,薏苡仁9克,石斛6克,沙參6克,麥冬6克,山藥6克,蓮子肉6克。熬水40分鐘,每天喝兩小杯

其二是調理成人陰虛的藥方。

配方:生地9克,沙參9克,麥冬9克,枸杞子9克,石斛6克,當歸3克,豬龍骨(豬脊椎骨)一節(jié)。煲湯服用,一周即可。

另外還有一種中成藥——六味地黃丸。這個千古名藥,一直都被誤解和誤用了好多年。這個方子其實最早是宋代名醫(yī)錢乙,配好專門給小兒服用的補陰方,效果好、無副作用、綠色環(huán)保無添加。結果現(xiàn)在基本都被上年紀的男人用來治療陽痿和早泄了。

所以六味地黃丸小兒能服用嗎?當然可以啊,太可以了,這本來就是為孩子準備的嘛!我上次看到過一篇中醫(yī)史欣德女士寫的文章,其中講到這種藥的兒童適應癥,我覺得講得很好,摘錄如下:

“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小兒有如下特點:偏瘦、好動、入夜睡眠不安,剛入睡時滿頭出汗,平時喜歡肉食,高熱時易抽筋,大便干結,小便頻數(shù),舌嫩紅偏胖大,舌苔薄少。(中醫(yī)辨證屬于肝腎陰虛。)

小兒服用一般1周為一個療程,如果癥狀無改善則停用,如癥狀有緩解,可以再服一個療程。”

那成人也能服用嗎?當然可以。只要符合上面說到的陰虛證狀,都是可以用的。用的時候,可以把肉桂磨成粉末,然后每次用3克,與六味地黃丸一起服用。它起的作用是引火下行,可以讓補陰的效果更好。那成人要吃多久呢?也是一個樣,看療效決定療程。不過中藥丸性緩,有時候吃完兩個療程后停一停,給身體一個吸收和恢復的時間。

陽虛還有其他很多癥狀,比如后背發(fā)冷,手腳冰涼,宮寒,痛經(jīng),白帶如清涕,容易拉肚子,等等。

人體的陽是怎么生出來的呢?它就是從陰中懷抱著的這個腎氣生發(fā)出來的,所謂陰生陽,它是整個身體的陽根。

如果腎氣充足,陽氣就生發(fā)得很好,如果腎氣不足,陽氣就是生得很弱。

要想補陽,必須得補腎氣。腎水溫暖,腎氣才能把陽氣生發(fā)得好,所以補陽最好的藥就是腎氣丸。

別一聽腎氣丸,就往下半身的生殖器想,以為只有男人才要用,根本是兩回事。明白了陽虛的道理,就知道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是人,都可以補腎。

腎氣丸:地黃、山茱萸、薯蕷、茯苓、桂枝、澤瀉、附子、牡丹皮。(《黃元御藥解》)

腎氣丸中的八味藥就是這樣工作的:附子和澤瀉讓腎溫暖起來,腎氣開始生發(fā),然后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為了讓陽氣這點兒火燒得旺一點兒,所以它用了四味藥來助肝氣的生發(fā),就像燒火,不是從外面抱火球往爐子里扔,而是不停地加柴火。木頭多了,火能小嗎?

肝隨脾升,脾不升肝就不能升,所以再用茯苓把脾升起來,以幫助肝木。如此,陽氣就生發(fā)得更快、更強、更好了。

古人用藥,絕不會陰虛只加水,陽虛只補火,運用的都是陰陽互生、五行相生的哲學原理。

所以,別一提腎氣丸眼神就怪怪的,人家其實可正經(jīng)了,只是生發(fā)陽氣而已,別想多了。腎主生殖,腎氣足了,當然小弟弟也會好用。這個只是腎氣足的一個表現(xiàn)罷了。

如果是像我老媽那樣胃寒的人,在胃痛時可以吃溫胃舒顆粒或者附子理中丸。這兩種藥都是溫暖脾胃的,吃過后胃很快就不痛啦!

因為我的身體太寒,血液不流通,所以才會生瘡!

我的這種體質,用陽虛定義就太謙虛了,是比較典型的陰寒——四肢厥冷,脈微弱,精神萎靡,特別怕冷,這些所有的癥狀都要比陽虛更厲害。

這種情況下,如果吃腎氣丸,效果也不會太明顯,要吃四逆湯才有用。四逆湯就是治這種陰寒引起的凍瘡,四肢常冷,大便稀溏,不想喝水卻總是小便清長的方劑。

四逆湯:附子15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劑量摘錄自《中醫(yī)十大類方》,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

藥理:藥方中的附子入腎經(jīng)溫補腎陽,生發(fā)腎氣;干姜入肝經(jīng),暖肝升陷;甘草溫補脾胃。

這是回陽救逆的急方,因為這三種藥都是辛熱的,所以不適宜長期服用,7天就可以了。如果癥狀沒好徹底,就隔幾日再服7天。

之所以要把這藥方拿出來說,是因為它可以幫助大家了解一下附子這味藥。學中醫(yī)肯定要學用藥,但是現(xiàn)在有很多藥都被夸大和曲解了,所以我們要慢慢地學習和了解用藥的真相。

都說附子有毒,現(xiàn)在到藥房幾乎買不到這味藥,一定要醫(yī)生的處方才行,而且劑量還不能大,基本超過10克就買不到了(所以為安全起見,具體劑量還請協(xié)商當?shù)刂嗅t(yī))。

附子之所以被認為有毒,是因為它含有烏頭堿,烏頭堿有毒。但是烏頭堿不耐熱,只要煎煮的時間長一點,毒性就會大大降低。所以,煎有附子的藥時要先煎附子,一般10克煎40分鐘,20克煎1個小時。另外附子和干姜、甘草搭配,可以大大抵消它的毒性。在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中,一般有附子的方劑都有甘草,所以這些藥方的煎煮說明里,都基本沒有要求一定要先煎附子的。

有一種說法,說中醫(yī)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救急癥。那是因為能救急癥的藥一般都有劇毒,比如砒霜。因為偏性越厲害,糾偏的力量才會越強,所謂竣劑。而現(xiàn)在的醫(yī)生已經(jīng)不再用那些有毒或者藥性很烈的藥物了,只用一些性能溫和的藥,所以對于某些急癥重癥,就達不到一劑而效這種神奇的境界。

我們真的失傳了太多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包括自信。

除了四逆湯,我還試過另一個調理冷痛很好的方劑——當歸四逆湯,它調理因寒而導致的痛癥效果很好,比如痛經(jīng)、頭痛、牙痛、關節(jié)冷痛和腹痛,有溫經(jīng)止痛的功效。有溫經(jīng)止痛的功效。

當歸四逆湯:當歸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北細辛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30克。(劑量摘錄自黃煌《經(jīng)方使用手冊》,請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大火煮開,小火再煮40分鐘,5碗水煮成2碗,早晚溫服。

細辛有小毒,古人有“辛不過錢”的說法,但那是指直接服用散劑,湯藥不受此限制。這藥7天為一個療程,用完后觀察癥狀,如果癥狀明顯改善或者消失,就可以不再服用了(為安全起見,具體劑量還請協(xié)商當?shù)刂嗅t(yī))。

中醫(yī)治病,要辨證。如果一個女孩兒跟你說手冷,你首先要辨證一下她是在撒嬌還是真的想治病。如果她在撒嬌,你說那喝點四逆湯吧,你就是個蠢男;但如果人家真的想治病,你卻抓住了她的手,你就是臭流氓了。

舌面暗紫有瘀點、舌下靜脈黑粗,代表有瘀血;舌邊有齒痕,代表氣虛;舌苔厚且白膩,代表有寒濕。

顯然,我并沒有陰虛,所以吃滋陰的藥沒用。我之前說過,如果有濕,一定要先除濕,因此我最先吃了溫膽湯。因為我是寒濕,就把溫膽湯中的竹茹去掉了(竹茹性寒,為清熱的藥)。

吃了大概15服后,我的癥狀并沒有太大的改善,所以我想我的問題應該主要不在濕,而在瘀血,但除濕必須是第一步。我整理了一下我當時的癥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尤其是黃褐斑和滿臉此起彼伏的小痘痘,讓我悲憤交加。我這把年紀了,時不時地在臉上冒幾顆紅痘痘,主要看氣質也沒用。

調理瘀血是為了“姨媽”,也是為了我這張大臉。既然基本可以確定是瘀血癥,我就披星戴月地翻書,找到了一款去瘀血的經(jīng)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各15克。(劑量摘自《經(jīng)方使用手冊》,請協(xié)商當?shù)蒯t(yī)生開藥。)

藥理:桂枝暖肝升陷,茯苓祛濕,丹皮疏肝行瘀、赤芍、桃仁活血化瘀。

為什么方劑中的藥大多都是入肝經(jīng)的呢?肝藏血,主疏泄,所以治血病肯定要調肝。那些月經(jīng)不調的朋友一定要記住這個知識點。另外,這種排瘀血的藥,月經(jīng)期間一定不要停,吃了排瘀效果更好,因為瘀血就可以隨著月經(jīng)一起排出體外了。

那這個簡單的小方子有用嗎?答案是必需的。我吃了差不多有兩個月,感覺到身體慢慢地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首先是姨媽量變多了,有更多黑色的血塊排出,而且姨媽基本能持續(xù)到第四天早晨了。

其次,從服藥一周后開始,我的大臉上就再沒長過痘痘,斑也淡了很多。朋友們都說我看上去更年輕了。

另外還有一個附加現(xiàn)象,就是我怕冷的問題改善了很多。以前夜里溫度在10攝氏度左右的時候,我就必須灌熱水袋過夜了。否則到了早上,被窩里都冰涼冰涼的,仿佛從未有人睡過。但現(xiàn)在即使零下,我也只需要先用熱水袋暖個被窩,然后睡覺的時候就把它扔出去。一夜溫暖。

這是為什么呢?怎么調理瘀血,陽虛的問題也解決了大半?那是因為我先用祛濕的辦法讓身體的循環(huán)開始正常轉動起來,脾氣升起,氣虛有了改善。然后再活血化瘀,讓血液比較暢通地流動,這樣氣就終于可以把血輸送到我的身體末梢,手和腳自然就暖和起來了。

我臉上的痘痘和斑,還有越來越少的月經(jīng)量,既和脾濕導致的脾氣不升、肝氣郁結有關,又與瘀血寒凝有關。所以每個人的體質都不是單一的,常常混雜好幾種。但是別著急,治病的時候抓主癥為先。

借用中醫(yī)的一句話:瘀血生百病。這話真不是夸張的。

血府逐瘀湯是四逆散和桃紅四物湯的加味方,組方如下:

血府逐瘀湯:柴胡10克,芍藥10克,枳殼10克,甘草5克,桃仁15克,紅花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桔梗5克,牛膝10克。水煎服。(劑量來自《中醫(yī)十大類方》,請協(xié)商當?shù)刂嗅t(yī)用藥。)

總共11味藥,有7味都入了肝經(jīng),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因為肝藏血,治療血證一定離不開調肝。所以這個方子活血化瘀的效果特別好,能治多少種病癥,完全超出大家的想象。

眼病。(只要眼睛里有血絲、血栓和出血)

頭痛、腹痛、腰背疼痛、三叉神經(jīng)痛。

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難,夜里11:00到凌晨3:00的無眠癥)

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皮炎、慢性蕁麻疹、濕疹、紫癜。

心絞痛、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婦科疾病:閉經(jīng)、痛經(jīng)、不孕癥、經(jīng)少。

有一個問題一定要注意,就是血府逐瘀湯只能治療因瘀血而導致的上述疾病,而不是代表只要這些病,血府逐瘀湯就一定能治。所以,在用藥前首先應該辨證

這個方子用得好,效果會非常神奇。而且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瘀血會導致很多疾病,說它“生百病”確實不為過吧

脾濕的人,舌質淡紅,舌苔白厚,就是寒濕;舌質暗紅,舌苔黃膩,就是濕熱;舌頭邊緣通常有齒痕,那是因為脾濕后舌頭變胖了,卡在牙齒上,時間久了就有了齒痕。

介紹一個《傷寒論》里祛濕健脾的經(jīng)方,叫“溫膽湯”。大家可以喝,也可以用來泡腳。脾濕嚴重或者脾胃虛弱的人,對湯藥吸收的效果有時反而不如泡腳好。

溫膽湯:半夏15克,茯苓15克,陳皮15克,甘草5克,枳實15克,竹茹10克,大棗15克(撕開),生姜15克。(如果泡腳去大棗,此方計量來源于黃煌教授的《中醫(yī)十大類方》。)

藥理:半夏是降胃氣的;茯苓健脾除濕;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甘草補中;枳實泄?jié)M而祛濕;竹茹降逆止嘔,清熱除煩。此方最好連續(xù)服用10-15天。

這個方劑不但祛濕,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效用,就是安神。尤其是針對那些因為緊張而出現(xiàn)的癥狀。比如孩子面臨考試了,壓力大,就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失眠,甚至其他各種各樣的奇怪感受,這時用溫膽湯就有特別好的效果。因為痰濕生怪病。這個方子在古時候經(jīng)常用來治神經(jīng)癥的。(看看我們治神經(jīng)癥的藥,無毒無副作用,老少咸宜,用了都說好,關鍵是口味好。)

這里特別說一下,紅豆薏米湯雖然除濕,但不是對所有人都適合,因為薏米仁是涼性的,對于脾胃虛寒和有寒濕的人來說,長期食用,胃會更寒。中醫(yī)講究的是辨證,沒什么補藥是對所有人都適合的,千萬別盲從。

這篇要特別介紹一個祛濕的方子——五苓散。它的功效為:治口渴、吐水、腹瀉、汗出和小便不利為特征的水濕病。尤其可以治療妊娠孕吐,主要表現(xiàn)就是懷孕后喝水吐或不停地吐口水。很多孕婦給我來信,問如何解決懷孕后總是吐口水的問題,這個方子應該相當對癥了。

五苓散:豬苓20克,澤瀉30克,白術20克,茯苓20克,桂枝15克。(劑量來源于《經(jīng)方使用手冊》,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他們長期學習壓力大,很多時候又無從訴說,時間積得久了,就容易得氣郁。氣郁的人,舌頭一般都是紅紅尖尖的。常有的癥狀就是:口苦口干,胃口不好,惡心愛打嗝,很容易心跳加快,肋骨下面常常感到脹痛,失眠。另外,長期精神壓力大,情緒焦慮,反應在身體上還比較常見的癥狀有胃痛、胃潰瘍問題,主要表現(xiàn)就是一到吃飯就胃疼,或者吃完飯就胃疼。

針對這種因為肝氣不舒引起的焦慮癥、胃痛、胃潰瘍,我試過兩個很好的方劑:“舒肝和胃丸”和“黃芪建中湯”。

“舒肝和胃丸”按照說明書服用即可。

黃芪建中湯:黃芪6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12個(掰開),飴糖30克。

用法:將前六味藥熬好,去渣滓,然后放入飴糖融化,分為5杯,每天早晚各服用1杯。

這個方劑特別簡單,黃芪是補中益氣的,桂枝暖肝提升肝氣,白芍滋補肝陰,甘草、生姜、大棗補中健脾。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12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1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37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75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4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9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2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4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51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0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7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8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89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3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7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需要原文檔(因文體限制,部分表格無法呈現(xiàn))請聯(lián)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醫(yī)仲景協(xié)會整理收集 《內經(jīng)選...
    陶墨閱讀 34,548評論 0 33
  • 32 [ 2017.8.14 ] 《說醫(yī)不二》 作者:懶兔子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豆瓣評分:7.2 ★★★☆...
    樂佛仙女_清濁閱讀 976評論 1 1
  • 我們的實踐隊搞了一場一帶一路的有趣調研,歡迎關注哦。微信,QQ,微博。歡迎大家來騷擾哦。
    40c5bca08252閱讀 173評論 0 0
  • 處處高樓似樹叢, 條條道路見車龍, 攔河筑壩脈難通。 水患猶存干旱至, 循環(huán)已亂地球瘋。 禍緣人類或天公?
    劉紅科閱讀 890評論 0 52
  • 在那遙遠的東方星空下, 有一群飲潮水長大的人, 他們叫做潮汕人他們愛賺錢。 今夜星光無比燦爛, 聽著網(wǎng)絡里鮮活久違...
    畫心心語閱讀 377評論 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