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里面說:
那時的余淮是最好余淮,現在的耿耿是最好的耿耿,最好的耿耿和最好的余淮之間差了整個青春。
今天我對我妹妹說:
那時的姐姐不是最好的姐姐,現在的妹妹是最好的妹妹,最好的妹妹和最好的姐姐之間差了南京到無錫的距離。
不知道是年少時的我太吝嗇自己的喜歡,還是年少時的妹妹太不討人喜歡。總之,很多年前,我倆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似乎互相不喜歡。我不喜歡她的野蠻任性,她可能也討厭我的矯揉造作,彼此看不順眼,一言不合,摔了門,各回各屋。
她以前會對父母大吼大叫,爸媽說兩句,她便不耐煩;她經常打游戲,很晚才睡覺;會和同學去小網吧、溜冰場;假期常常是睡到中午,才起床;我覺得很簡單的課本知識,可是她總是很不理解。
我念高中的時候,她念初中,那時我們的作息不在一個頻道上,我晚自習回的晚,她早上起的早,周末也是各自做各自的時候。和諧的時候我們也會手拉手一起去逛街、買宵夜。
2010年的時候,我來到南京上大學,她也開始了她的高中生涯,開始學畫畫,走藝術生的路。其實有點羨慕的,她很明白地知道她在做什么。我小學的時候參加過幾次繪畫比賽,雖然不曾學習,可是曾經確是與畫畫擦肩而過了。高中畢業后,她在蘇州,也就是我們的家鄉上學,學的是平面設計。
距離和時間,磨平了我倆的棱角,當初的針鋒相對也成了QQ上常常叫著的姐姐和妹妹。當她像個女孩子,寫字唱歌作設計,當志愿者、做兼職;當我像個姐姐,在她看不見、摸不著的地方,關懷她,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指導她,我們終于開始和諧相處。我在南京思念我的家,她在蘇州思念我。(現在她在無錫工作了)
饒雪漫有個妹妹叫饒雪莉,妹妹曾寫過一本書,叫《秋天別來》。饒雪漫為妹妹的書作序,講到了她們姐妹的故事,姐姐是名作家,妹妹是老師,其實妹妹教學出色,也寫了很多兒童著作,可是為人所知的只有姐姐。我和妹妹很像她倆。我曾經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我乖巧安靜,成績出色;而妹妹似乎更多調皮搗蛋,她應該不喜吧,有我這樣的姐姐。我從不曾知道我曾經給妹妹帶來了多大的壓力,她不曾告訴我,以后應該也不會。因為她從來那樣堅韌,即使成長路上很多磨難,可是依舊善良和勇敢,并且越來越出色。她其實一直都沒變過,那些優秀的品質逐漸開始散發迷人光彩。
“人生就像一列車,到了站,有人要上車,就有人必須下車。”時光一天天的流走,經歷了高中畢業、大學畢業,即將迎來的研究生畢業,很多曾經親密的人都去了遙遠的地方,斷了聯系,從此他們的喜怒哀樂再不與我相關。可是我親愛的姐妹,年少時,我在車頭,她在車尾;長大了,才發現我們一直都在一列車上。這就是奶奶所說的血濃于水、姐妹親情,我們是休戚相關的一家人,我們會為對方的悲傷而悲傷,為對方的開心而開心。我和她在南京與無錫,相互扶持。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里,最后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在一起了。伊麗莎白逐漸意識到曾經對達西先生的偏見,在經歷了種種故事后,也發現了達西先生的優秀品質。而達西醫生,被這個聰慧直率的女孩所吸引,接受她的家庭,為她排憂解難,去改變從小環境帶來的自私和驕傲。最后女主和男主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我們作為家人也是,也許曾經有很多誤解、不理解,但是我們都是最好的一家人。
研究生畢業后,我會回我的家鄉蘇州工作,回到爸媽身旁,和他們一起等待妹妹回家。這些年,開始讓我耿耿于懷的是曾經作為姐姐沒有好好指導妹妹的學業,讓她求學的道路多了些坎坷。我原諒自己的年少不懂事,我用剩下的半輩子作你的好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