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職到現在,已經體檢了4次,不變的醫院、不變的人,但是變化的病癥,只是每年都在增長,我越看越害怕,實在是控制不住,到底是觸控了什么按鈕,讓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沒有一點點防備,我竭力回憶,自己各種不好的習慣:
1、習慣性晚睡,不到12點絕對不閉眼,今年更是快要1點,過去9點睡覺的習慣已經蕩然無存,有時候比較早的躺在床上都要不停地玩手機,直到彌補了一天的繁忙為止。到底為什么會晚睡?是一天的時間都不屬于自己,于是想要在夜晚安靜時找到一絲屬于自己的安慰,還是認為晚睡是年輕人的標配,不晚睡都配不上“年輕人”的標簽?或者是一種努力的標榜?但是這樣的生活習慣真的應該改改了,就像中醫老師告訴我,不要玩手機,可以睡著的。
2、體重焦慮的節食導致胃出毛病。一旦體重上了90斤,我便陷入了焦慮的困境,通過各種極端方式,想要將體重拉回正常值,例如節食,節食是最見效并且最立竿見影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如果選擇運動,那是漫長且長期的過程,而這段過程循序漸進讓我看不到希望,進而更為焦慮,于是節食。但是節食是極其不智慧的方式方法,反正在我成長期間,我總結一個規律,那就是只要“快捷”的方式方式或者說尋找“捷徑”的方式方法,最后都會崩盤。一旦開始節食,等再次觸及食物時,就會控制不住,進而反彈迅猛。因為改變了基礎代謝,基礎代謝一旦下降,就會讓體重反彈厲害。但是大家都在說減肥是七分靠吃、三分靠動,所以7分飽是最機智的,既不會傷害自己的胃,也不會反彈,加之運動加持,完美體形也會呈現,只是要堅持,也要自律,有時候想要躺尸的自己還是缺點自制力。
3、不穩定的情緒。我得承認,我情緒很不穩定,容易焦慮和憤怒,尤其對最親切的家人,一言不合就會拍桌子走人,可能是工作上的壓力想要找一個發泄的出口,而自己將出口轉向了家人,因為,他們不會記仇、也不會離開我。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親戚不來了,本來一直不規律的親戚,現在索性不來了,于是急急忙忙去醫院看大夫,大夫說出了“真相”,其實親戚會影響情緒,情緒也會反作用于親戚,兩者不是單純的因果關系,而是互為因果關系的事情,一般情緒不好的人,親戚都不會規律,這是大數據顯示。我頓時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過去還小,這些問題沒有體現在身體上,隨時年齡增長,氣火旺盛不是好的現象,所以很多情緒很穩定的老教授,不卑不亢的人通常活得很健康,也很長壽,活著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也許我還太年輕,很多行為還過于稚嫩,沒有經歷太多,因此會放大很多,包括情緒,但是回過頭,其實一切都是過眼云煙,不是說提倡躺平,但是需要一種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生活態度,這樣才會在人生的馬拉松中脫穎而出,所以提倡“工匠精神”。
很多東西,我很明白道理,是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就像明明說晚睡不好,昨晚還是刷小紅書刷到1點過,不是停不來下,而是潛意識依賴,說內容多有營養呢,其實未見得,就是晃眼睛罷了。
很多時候,生的病是不可逆的,就是得了就是得了,唯一做的就是不讓其變化、不讓其增長,所以在沒有得病的時候,就應該去明白這些簡單明了的道理,現在的我,只能慢慢去改變,從心態到習慣,讓自己擁有健康而自律的人生,也許才能越來越順暢。